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背景:紫外线照射后p53依赖的对DNA损害的反应与p33^ING1b基因有关,近来报道20%的黑素瘤存在p33^ING1b基因突变。目的:分析作者收集的大量新鲜黑素瘤组织和黑素瘤细胞系中p33^ING1b的突变率。方法:通过单链构象多态分析和直接测序法筛查83例原发性黑素瘤和55株黑素瘤细胞系中p33^ING1b的突变。结果:与之前报道相比,作者发现所有黑素瘤中没有体细胞p33^ING1b的突变。分析其结果与以往发表的研究结果间的差异部分可能由于不慎扩增ING1假基因(INGX)和(或)一些标本污染了鼠ING1。结论:p33^ING1b突变在黑素瘤中很罕见。作者强调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设计的重要性,以避免假基因扩增,并认为证实遗传同一性和个体细胞系的起源物种很有必要。需进一步研究来阐明黑素瘤致癌机制中p33^ING1b的可能作用。

  • 标签: p33^ING1b基因 原发性黑素瘤 基因突变 肿瘤抑制因子 罕见 单链构象多态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和IL-33在慢性荨麻疹(CU)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检测60例CU患者和50名正常人外周血IL-18和IL-33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差异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CU患者IL-1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枸地氯雷他定治疗28d后,患者IL-1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33水平在治疗前、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U患者在使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前、后IL-18的浓度变化与其临床疗效呈正相关(r=0.620,P<0.05)。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CU发病的病理过程,而IL-33是否参与有待进一步研究。枸地氯雷他定对参与CU发病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

  • 标签: 荨麻疹 慢性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33 枸地氯雷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