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临床资料〈br〉患者,女,20岁。主因右足第4趾疼痛性结节2年,于2009年2月4日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足第4趾甲下远端出现一硬性结节,挤压时疼痛明显,并逐渐增大。皮肤科情况:右足第4趾甲下可见一0.8cm×0.8cm大小结节,表面角化明显,有触痛(图1)。数字化X线摄影(DR)示:右侧第4远节趾骨末端见性密度新生物影(图2)。诊断:甲下外生疣。手术切除甲下外生疣,术后组织病理示:真皮内成熟组织,间质中纤维组织增生(图3)。

  • 标签: 外生骨疣 甲下
  • 简介:目的通过借助经典光毒剂8-甲氧补酯素(8-MOP)研究UVA、UVB、UVA+UVB3种不同光源对光毒性斑贴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豚鼠138只,健康受试者22名.光源为PhilipsUVA,PhilipsUVB,SUV1000日光模拟器.试验物为2%8-MOP.①豚鼠对8-MOP+UVA(PUVA)和8-MOP+UVB(PUVB)的反应.②豚鼠对8-MOP+UVA(PUVA)和8-MOP+UVA+UVB(PUVA+UVB)的反应.③人体对8-MOP+UVA(PUVA)和8-MOP+UVA+UVB(PUVA+UVB)的反应.结果PUVA组的反应率和单纯UVA照射组有显著差异(P<0.01),PUVB组的反应率和单纯UVB照射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PUVA+UVB组试验区域3d皮肤反应评分变化趋势的斜率大于PUVA组.人体试验结果同动物试验结果相一致.结论在以8-MOP为受试物的光斑贴试验中,UVB检测效果较差,而UVA和PUVA+UVB均能检测出8-MOP的光毒性,但UVA+UVB要优于UVA.因而UVA+UVB是一种理想的光斑贴试验光源.

  • 标签: 8-甲氧补骨酯素 光源 光斑贴试验 8-MOP 中波紫外线
  • 简介:目的:研究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严重度指数(PASI)与代谢相关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血Ca、碱性磷酸酶(BAP)、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关性。方法对88例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期患者进行PASI评分并分组,PASI评分≤10分为A组,10~20分为B组,≥20分为C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分别检测患者腰椎、股骨颈、左前臂3个部位的骨密度(BMD);在相同条件下检测患者血液中ALP和钙的浓度;ELSI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TRACP-5b及BAP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反映形成指标的ALP、吸收指标的TRACP-5b和血Ca浓度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细胞活性标志物BAP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腰椎BMD分别与A、B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股骨颈BMD与B、C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前臂BMD3组比较无差异(P>0.05)。C组腰椎、股骨颈峰值量(T值)与A、B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左前臂T值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期患者存在代谢异常及量流失,且与PASI评分成正比。

  • 标签: 银屑病 寻常性 进行期 PASI评分 骨代谢
  • 简介:目的研究局部皮在面部皮肤手术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83例面部皮肤肿物患者,切除后设计局部皮进行缺损修复,观察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修复效果。结果除5例出现伤口分泌物或浅表溃疡外,其余均1期愈合。术后6个月随访到71例,恢复效果均较满意。结论局部皮是修复面部皮肤手术缺损的理想选择。

  • 标签: 局部皮瓣 修复 面部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皮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BCC)切除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行皮损扩大切除,根据缺损的大小、部位、深度采取各种局部皮修复创面,术后观察皮成活及外观。结果62例面部皮肤缺损,皮修复成活良好、美观,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结论通过局部皮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皮肤缺损,结果满意,瘢痕不明显。

  • 标签: 皮瓣 面部 基底细胞癌
  • 简介:目的分析超薄皮法手术治疗腋臭常见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54例腋臭患者行超薄皮法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54例中出现血肿12侧(3.9%)、积液7侧(2.3%),创缘坏死33侧10.7%).表皮坏死43侧(14.0%),切口感染3侧(0.97%),延迟愈合者37侧(12.0%),残留异味13侧(4.2%)。结论腋臭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各相关因素完善治疗方法,精细操作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腋臭 手术 超薄皮瓣法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瘢痕结合90锶放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依照患者自愿的原则,分成A,B组,A组采用瘢痕结合90锶放射治疗;B组采用完全切除结合90锶放射治疗,随诊1年观察疗效。结果A组治愈率62.50%,有效率87.50%;B组治愈率38.89%,有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瘢痕结合帅锶放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疗效肯定,耳外观恢复满意,瘢痕疙瘩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瘢痕瓣 90锶 耳部瘢痕疙瘩
  • 简介:报道1例鼻尖鼻翼部位基底细胞癌病例及应用双叶皮修复扩大切除术后创面的治疗效果。患者因“鼻尖鼻翼部位起红色斑块、溃疡半年余”来诊,病理明确诊断为基底细胞癌。应用皮外手术治疗,先予扩大切除,再于邻近正常皮肤组织设计双叶皮,转移修复术后缺损部位。结果皮成活,切口Ⅰ期愈合,瘢痕不明显,皮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鼻外形保持较好。

  • 标签: 基底细胞癌 双叶皮瓣 鼻尖 鼻翼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包皮环切对包皮过长患者术前、术后性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通过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表(CIPE)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随访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包皮环切的患者术前1周内及术后第6个月的评分,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差异有无显著性。通过生物振动测试仪,分别检测患者术前1周内及术后第6个月阴茎龟头、阴茎体振动感觉阈值,并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包皮环切可以有效延长早泄患者性交时间,降低龟头敏感性。患者术后性生活自我满意率和伴侣满意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心理健康评价结果也表明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包皮环切可以有效增加阴茎头的震动感觉阈值,并显著增加患者性爱时间和射精控制能力,增加患者和配偶双方性爱的满意度,提高患者及其性伴侣的生活质量。同时包皮环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理健康。

  • 标签: 包皮环切术 性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一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据统计,至少有20%的育龄妇女有子宫肌瘤^[1]。近年,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中要求保留子宫的人越来越多。以往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为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但随着微创手术理念在妇产科领域引入,子宫肌瘤的阴式手术显示了突出优点。尤其当肌瘤数目过多或肌瘤过大,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存在手术时间长、出血相对增加、小肌瘤容易残留和残腔缝合止血困难等缺陷时,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的手术效果更好、损伤更小、无腹壁瘢痕,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本院今年行阴式子宫肌瘤切除40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临床分析 腹腔镜手术 子宫肌瘤切除术 育龄妇女 女性生殖器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方法对评价剖宫产中出血量的准确性,分析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中出血量的主要因素。方法:将本院需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联合称重、羊水血细胞比容(HCT)换算法评估剖宫产中出血量;对照组采用目测法评估剖宫产中出血量,同时测定产前和产后6h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和血小板数量,比较两种方法估值的准确性,并分析引起出血的因素。结果:试验组产妇中出血量为(486.18±276.35)mL,对照组产妇中出血量为(285.23±147.04)mL,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h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较产前有所下降,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小板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1.0%和9.0%。出血原因统计结果显示子宫收缩乏力是子宫中出血的主要原因,占总人数的63.50%。结论:目测法对评价剖宫产中出血量具主观性和一定的误差,而联合称重法、羊水血细胞比容(HCT)换算法比目测法具有客观性和正确性。子宫收缩乏力是剖宫产产中出血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剖宫产 术中出血 目测法 联合称重法 羊水血细胞比容法 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包皮环切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BMSFI随访问卷调查150例包皮过长患者术前及术后性功能的变化,且对该150例包皮过长患者检测术前及术后4个月的阴茎龟头振动感觉阈,对其术前及术后的性功能作比较。结果:150例患者术前、术后应用BNSFI随访问卷调查性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性功能各项指标手术前后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测量150例患者阴茎龟头振动感觉阈术前及术后4个月的变化,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表明阴茎龟头振动感觉阈手术前后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包皮环切可有效延长性交时间,降低患者龟头敏感度,提高性生活的质量。

  • 标签: 包皮环切术 性功能 振动感觉阈
  • 简介:随着老年人对性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现代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临床上老年人包皮环切越来越多。我科近期收治1例,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 标签: 包皮环切术 老年人 性生活质量 外科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包皮环切整形改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包皮过长和包茎患者共23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包皮环切,共117例;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包皮环切共117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则明显比对照组要短,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23.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66.7%,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IIEF-5评分在术后评分出现下降,并且对照组患者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说明患者术后性功能受到影响,但观察组的影响要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而患者在TSS评分方面,对照组对比手术前后改变不大,观察组患者则是在术后患者性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包皮环切安全、美观,能够有效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可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包皮环切术 整形 改良
  • 简介:目的观察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充填面部皮肤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注射器抽吸自体脂肪颗粒,生理盐水漂洗后用针头稍粗的注射器注入面部皮肤凹陷处。结果本组51例共72个面部凹陷部位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充填,27例随访超过6个月,注射脂肪区皮肤凹陷均得到较明显的改善,效果满意。结论自体脂肪移植填充治疗面部皮肤凹陷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 标签: 自体移植 脂肪组织 皮肤凹陷
  • 简介:目的:评价颞中筋膜游离移植在祛除鱼尾纹中的效果。方法根据颞部鱼尾纹的范围大小切取相应面积的颞中筋膜,游离移植入颞部鱼尾纹区域。结果使用颞中筋膜游离移植可使眼轮匝肌收缩所产生的鱼尾纹最大限度的消失,随访5年无复发。结论在鱼尾纹祛除中游离颞中筋膜移植于颞部鱼尾纹区域,能够达到祛除鱼尾纹的目的,术后效果满意、持久。

  • 标签: 颞中筋膜 移植 鱼尾纹
  • 简介:传统的磨削主要是用砂纸、砂轮去掉皮肤上的浅表瘢痕,由于其并发症较多,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晶磨削、激光磨削不仅表现出较好的磨削效果,而且并发症相对较少,目前正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瘢痕 皮肤磨削术
  • 简介:眼部外形关系到美容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多数单睑者,由于眼裂小,上睑皮肤下垂臃肿,给人疲惫、呆板、无神的感觉,而重睑者则给人以活泼有神的印象。因此,重睑在增加容貌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睑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火针联合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共88例接受自体表皮移植的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火针组45例术前曾接受至少4次以上的火针治疗。

  • 标签: 白癜风 火针 自体表皮移植
  • 简介:表皮囊肿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好发于头、面部,为圆形、隆起硬固肿物,直径在0.5—5cm之间,多单发。好发于青年人。且极少数人可发生癌变,以往多用手术治疗。易留瘢痕,影响美容,不为患者所接受。作者采用了搔刮治疗面部表皮囊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表皮囊肿 搔刮术 疗效观察 皮损内 囊壁 虹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