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活跃早期人工破对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在活跃早期(宫口开大3cm)行人工破者作为观察组,另40例作为对照组在进入活跃期不采取医疗干预措施,等待自然破。结果:观察组的羊水性状、活跃期所需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具有阴道分娩条件在活跃早期人工破可降低分娩期母婴并发症。

  • 标签: 分娩 活跃早期 人工破膜
  • 简介:近年来,关于难治和复发的生物相关感染报道越来越多。临床上很多常见病如龋齿、膀胱炎、心内膜炎、中耳炎、角膜炎等均与生物形成有关,生物一旦在体内形成,往往引起感染的久治不愈和多重耐药的发生,而生物相关感染导致的耐药也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因此,生物的抑制和破坏就成了治疗生物相关感染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就生物的破坏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生物膜 破坏 检测
  • 简介:通过对《理瀹骈文》的补法深沉思考后得出“寓攻于补、泻即是补、宣即是补、升降即是补等”结论,进而阐明“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的实质内容。次而挖掘出“外补仍需药补”的隐藏之意。最后指明其应用。

  • 标签: 外治 气血流通 补法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求美者日益增多,而化妆品质量的参差不齐导致近年来化妆品不良反应者明显增加。化妆品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是化妆品皮炎的主要类型,占50%~70%。化妆品皮炎多数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因部位特殊,治疗相当困难,特别是外用药物选择受到限制~([1])。尽管传统的治疗方法较多,但面部皮肤高敏性导致皮炎加重,以及外用糖皮质激素引发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均不理想,重者导致患者焦虑,甚至抑郁。我院采用中药冷方法对600例化妆品性皮炎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指导,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皮炎 化妆品 中药 冷膜 护理
  • 简介:本研究中,作者调查了以慢性炎症和内皮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白塞病(BD)患者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的情况。14例BD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被纳入本研究。采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研究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与健康对照者相比,BD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高(P=0.014)。BD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M),即在血糖正常的稳态条件下测量的葡萄糖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4.09±0.16mg/(kg·min)vs5.60±0.27mg/(kg·min),P=0.001]。C反应蛋白(CRP)水平而非血沉(ESR),与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CRP:rs=0.589,P=0.27;ESR:rs=0444,P=0112),未发现M值与ESR或CRP有关系。作者推测BD患者存在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可能是BD的炎症和内皮功能异常导致了这一系列不同后果。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外周组织 白塞病 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 患者 C反应蛋白(CRP)
  • 简介:临床资料例1.男,3岁,因怕热无汗、全身毛发稀疏、牙齿发育不全,于2010年5月13日入院就诊。患儿自出生后开始发热,体温最高可达39.7℃。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天气炎热时体温升高明显。患儿出生时头发及眉毛稀少,出牙迟,1岁后开始出牙,恒牙稀,吐字不清,伴口干、无泪。因不明原因发热、

  • 标签: 外胚叶发育不良 先天性
  • 简介:乳房Paget病(EMPD)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乳房的一种表皮内存在Paget细胞的湿疹样癌。可发生于外阴、阴囊、腹股沟、阴茎、肛周等大汗腺丰富的部位,常常与表皮内肿瘤和内脏肿瘤有关,由于表现多种多样易出现误诊。在病理上应与Bowen病,浅表型恶性黑色素瘤区别,发生于外阴的乳房Paget病在临床上更易误诊为湿疹,脂溢性皮炎。本文介绍了2例被误诊的Paget病,同时复习了国内外有关本病的一些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

  • 标签: PAGET病 湿疹样癌 误诊 乳房外PAGET病
  • 简介:11例带状疱疹并发眼肌麻痹患者均表现为眼睑及周围皮肤带状疱疹,疹后14天~2个月出现复视、斜视,持续4周~2个月。早期眼部外用、严重者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防止眼部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带状疱疹 麻痹 眼外肌
  • 简介:报告1例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患者男,36岁。因“全身散在浸润性红斑、紫红色斑块4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散在分布硬币至核桃大小的红色、紫红色斑块,浸润感明显,双侧腹股沟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左侧睾丸肿胀。经皮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皮肤损害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主因无症状外阴红斑2个月,于2015年6月9日就诊。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右侧大阴唇上方出现红斑,直径约2cm,无自觉不适。半个月前就诊于我科门诊,按湿疹给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10余天,皮损无好转。

  • 标签: Paget's病 乳房外 女阴
  • 简介: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所编著《本草纲目》是一部享誉海内外的本草学专著。本书规模宏伟,资料丰富,不但记述了大量应用干品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同时也很重视对中药鲜药的应用,其中对鲜药治皮肤病的记述颇为丰富。

  • 标签: 皮肤病 《本草纲目》 鲜药 外治
  • 简介:乳房Paget病(MPD)和乳房Paget病(EPD)是一种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皮损特征常为红斑、浸润或溃疡等湿疹样表现。该文针对某些相关蛋白在MPD、EPD中的表达,及其对MPD和EPD的诊断、鉴别诊断、组织来源和预后的意义作一综述。

  • 标签: PAGET病 乳房 PAGET病 乳房外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分析全球医学真菌生物文献概貌,了解医学真菌生物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利用汤森路透的TDA软件分析PubMed数据库收录的医学真菌生物相关文献的时间、国家、期刊、作者和高频主题词分布,分析引用前20位文献类型及内容,并制作作者合作网络图。结果医学真菌生物相关文献自1999年至今文献数量处于稳步增加的趋势,美国和欧洲在该研究领域处于主导地位,文献也主要发表于美国和欧洲的该领域核心期刊。发文量前10的作者中有3位来自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皮肤病学系医学真菌中心。医学真菌生物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念珠菌属和酿酒酵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医学真菌生物的形成、其与抗真菌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医学真菌发挥该毒力相关的基因和蛋白基础。被引频次排位与文献贡献排位作者趋势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中国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于香港和北京地区。结论欧美仍是该领域的研究大国,近5年中国内地的文献数量和引用率开始增加。临床常见医学真菌和模式真菌生物的形成、药敏及其毒力相关机制是医学真菌生物的主要研究热点。

  • 标签: 医学真菌 生物膜 PUBMED 文献计量
  • 简介:痤疮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颜面、胸背部,痊愈后常不可避免的留有皮肤粗糙,毛孔粗大和凹陷性瘢痕。以往针对皮肤粗糙,毛孔粗大和凹陷性瘢痕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采用微晶磨削与胶原蛋白联合治疗痤疮后凹陷性瘢痕40例,其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

  • 标签: 痤疮后凹陷性瘢痕 微晶磨削 胶原蛋白膜 联合治疗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主因外阴红斑伴痒痛6年,于2014年11月21日就诊。6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侧阴囊皮肤出现一绿豆大“疖肿”样皮损并化脓,自行处理并好转后于原部位出现瘙痒性红斑,逐渐向周围扩大,偶有渗出、结痂,时有轻度瘙痒、辣痛感,反复搔抓后红斑处糜烂;于多家医院按湿疹予外用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可稍缓解,但皮损从未完全消退,渗出与干涸交替。红斑渐向周围扩大,逐渐累及阴茎及左侧阴囊、阴阜。患者既往体健,无系统性疾病。

  • 标签: 乳房外PAGET病 阴茎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 简介: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香莲洗液对白念珠菌生物的抗真菌效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白念珠菌生物体外模型,采用XTT减低法测定香莲洗液、氟康唑对不同成熟程度(4h、24h、48h)白念珠菌生物的最低粘附抑菌浓度(SMIC50、SMIC80),并采用UPLC-Q-TOF-MS分别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结果:香莲洗液对4h、24h、48h的白念珠菌生物的SMIC50分别为7.81、125和500mg/mL,SMIC80分别为31.25、250和>1000mg/mL;氟康唑对4h、24h、48h的白念珠菌生物的SMIC50分别为32、64和>1024μg/mL,SMIC80分别为64、128和>1024μg/mL;香莲洗液、氟康唑干预不同成熟程度的生物代谢模式不同,存在Tyrosyl-Arginine(酪氨酰-精氨酸)、Pentosidine(戊糖)等多种可能差异代谢物。结论:香莲洗液对不同成熟程度的白念珠菌体外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念珠菌悬浮菌与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主要涉及了糖代谢、氨基酸代谢途径的改变。

  • 标签: 白念珠菌生物膜 代谢组 香莲外洗液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体疗法对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患者79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42例,采用中药体疗法合并10%水杨酸软膏擦;对照组37例,单独采用10%水杨酸软膏擦。两组治疗均连用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体疗法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具有较好疗效。

  • 标签: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中药体膜疗法 水杨酸软膏
  • 简介:目的观察地奈德乳膏联合透明质酸修护生物治疗成人面部湿疹的近期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予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联合地奈德乳膏外用治疗,对照组(55例)单纯外用地奈德乳膏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第1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试验组的总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有效率为83.61%)和对照组(有效率为6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试验组的总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有效率为86.89%)和对照组(有效率为8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试验组复发率为5.67%,低于对照组(19.15%)(P〈0.05).结论地奈德乳膏联合透明质酸修护生物治疗面部湿疹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 标签: 湿疹 面部 地奈德乳膏 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 疗效观察
  • 简介:报告1例新生儿先天性无汗型胚叶发育不良。患儿男,14天,出生后皮肤干燥、脱屑,间断发热2周。躯干皮肤病理显示皮肤萎缩变薄,真皮层未见明显的毛囊、汗腺及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小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 标签: 外胚叶发育不良
  • 简介:目的探讨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0月广元市中医医院门诊治疗的86例AD患儿按1∶1配对,采用SPSS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搽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对照组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均2次/d,疗程6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74%(P>0.05);两药对AD皮损形态和瘙痒治疗前后差值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97,P>0.05;t=0.586,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4.65%,对照组复发率达23.08%,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他克莫司软膏、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对儿童AD红斑、肿胀、鳞屑、瘙痒等症状均有改善,前者易加重瘙痒降低AD患儿依从性;后者复发率低、顺应性好,临床应用前景可期。

  • 标签: 儿童 特应性皮炎 他克莫司 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 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