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为治则的中药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糖尿病性ED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均用西药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归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表(IIEF-5)评分变化,比较疗效。结果:两组组内分别比较,治疗第2、4、8周末IIEF-5评分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评分有所提高(P〈0.05),而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37/38),对照组为63.2%(24/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为治则的中药归胶囊治疗糖尿病性ED有确切疗效。

  • 标签: 右归胶囊 糖尿病 勃起功能障碍 临床观察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免疫疾病,在多种诱发因素如外伤、感染、应激或药物等刺激下所致,角质形成细胞和多种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细胞参与反应。既往研究认为经典的银屑病发病机制为固有免疫及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途径,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B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该文结合最近多项研究结果,综述B淋巴细胞对银屑病的发生发展的可能影响。

  • 标签: 银屑病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 简介: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72岁,因四肢、躯干红斑、结节、肿块2年,加重伴溃烂3月,于2009年3月9日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报告见皮肤真皮内大量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未侵及表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瘤细胞L26(+),Bcl-6(+),Mum-1(+),CD10弱(+),Ki-67(+)约90%。诊断为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 标签: 淋巴瘤 皮肤 B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龙珠软膏倒法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疗效及安全陆。方法寻常性痤疮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t00例。综合组为龙珠软膏倒后+红蓝光照射;联合组为龙珠软膏外用+红蓝光;单纯组为龙珠软膏外用;常规组为多西环素+0.0.25%维A酸乳膏外用。每周复诊1次,观察不良反应,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综合组有效率为90.0%,优于其余各组(77.0%,62.0%,60.0%),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效率优于单纯组和常规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与常规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四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龙珠软膏倒法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标签: 龙珠软膏 倒模疗法 红蓝光 痤疮
  • 简介:目的:比较B超和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E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5例阴道异常出血、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或不孕的患者进行阴道B超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两种方法与最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结果:阴道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的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62.50%、77.92%、87.05%、12.95%、22.08%。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89.41%、92.68%、96.70%、3.30%、7.32%。结论:阴道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病理的符合率较低,因其无创、方便和快捷,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术前筛查和术后随访的手段。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更高的病理符合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其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宫腔镜 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瘙痒,风团等特征。由于其病因复杂,造成临床上根治很困难。H1受体拮抗剂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常规药物,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远期疗效。近年来,我们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肤痒颗粒 左西替利嗪 法莫替丁 慢性荨麻疹
  • 简介: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可以采用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由于人们对美容要求的不断提升和减少全身系统化疗的不良反应的需求,目前,对于部分皮肤恶性肿瘤,其外科手术不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皮肤恶性肿瘤已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该文主要论述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基底细胞癌、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适应证、禁忌证、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 标签: 基底细胞 淋巴瘤 B细胞 皮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进行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有效治疗术后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医院进行剖宫产,并且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共56例。试验组产妇选择B超引导下穿刺手段进行治疗,对照组产妇常规治疗。结果:试验组产妇中无效及总有效情况分别为2例(7.14%)、26例(92.86%),对照组产妇中无效及总有效情况分别为7例(25.00%)、21例(75.00%),试验组产妇中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中拆线时间、体温高峰及住院时间平均值分别为(7.02±0.71)d、(36.63±0.28)℃、(4.01±2.93)d,对照组产妇中拆线时间、体温高峰及住院时间平均值分别为(9.82±0.93)d、(37.72±0.69)℃、(9.53±1.4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中硬结及红肿渗液情况分别为2例(7.14%)、6例(21.43%),试验组产妇中硬结及红肿渗液情况分别为12例(42.86%)、23例(8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剖宫产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临床上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技术进行治疗时,可使产妇切口感染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在临床上值得重视。

  • 标签: 剖宫产 B超引导下穿刺 子宫切口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背景:紫外线照射后p53依赖的对DNA损害的反应与p33^ING1b基因有关,近来报道20%的黑素瘤存在p33^ING1b基因突变。目的:分析作者收集的大量新鲜黑素瘤组织和黑素瘤细胞系中p33^ING1b的突变率。方法:通过单链构象多态分析和直接测序法筛查83例原发性黑素瘤和55株黑素瘤细胞系中p33^ING1b的突变。结果:与之前报道相比,作者发现所有黑素瘤中没有体细胞p33^ING1b的突变。分析其结果与以往发表的研究结果间的差异部分可能由于不慎扩增ING1假基因(INGX)和(或)一些标本污染了鼠ING1。结论:p33^ING1b突变在黑素瘤中很罕见。作者强调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设计的重要性,以避免假基因扩增,并认为证实遗传同一性和个体细胞系的起源物种很有必要。需进一步研究来阐明黑素瘤致癌机制中p33^ING1b的可能作用。

  • 标签: p33^ING1b基因 原发性黑素瘤 基因突变 肿瘤抑制因子 罕见 单链构象多态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αB-晶状体蛋白(αB-crystallin)高表达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存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αB-crystallin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Hacarr细胞中并筛选出稳定高表达αB-crys-tallin的HaCaT细胞株,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高表达αB-crystallin对HaCaT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成功筛选出高表达仅B—crystallin的HaCaT/CRYAB-1、HaCaT/CRYAB-2,该两者的αB-crystallin表达水平均较亲代HaCaT明显升高。αB-crystallin高表达的HaCaT细胞在H2O2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t=5.23,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t=15.09,P〈0.05)。结论:αB-crystallin具有促人角质形成细胞存活和抗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αB-晶状体蛋白 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对重组人干扰素α-2B局部封闭联合液氮治疗跖疣的疗法与传统单纯液氮疗法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92例跖疣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局部封闭联合液氮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液氮疗法治疗,4次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1%,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1),治疗组皮损痊愈所需的平均治疗次数(4.00±1.57)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治疗次数(7.00±1.2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为轻到中度,无患者因不良反应中途退出。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局部封闭联合液氮治疗跖疣疗效优于传统的单纯液氮疗法,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跖疣 干扰素 液氮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应用卡尼汀联合黄精赞育胶囊治疗雷达作业人员少弱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名服役2年以上的雷达作业官兵,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卡尼汀联合黄精赞育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黄精赞育胶囊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精液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精子密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精子活力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尼汀联合黄精赞育胶囊治疗雷达作业人员少弱精症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左卡尼汀 黄精赞育 雷达作业人员 少弱精症
  • 简介:目的观察花蛇解痒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效果。方法花蛇解痒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43例,在治疗后1、2周分别记录症状、皮损、起效时间、不良反应,治愈后随访记录复发例数,并与对照组A、B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B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A比较起效时间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B比较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花蛇解痒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总有效率高、起效快、复发率低,疗效肯定。

  • 标签: 瘙痒症 老年性 花蛇解痒胶囊 中医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效果,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94例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四环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62%,远高于对照组的80.8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6.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妊娠并发症和宫腔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四环素治疗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实现早诊早治。方法:对2例疑似原发性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腿型)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分析及组织病理检查,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确诊,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21天为1个疗程,连续半年结束疗程继续随访。结果: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进展迅速,可破溃,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真皮单核细胞浸润,细胞异型明显,免疫组化表现为B细胞表型,CD20(+),CD79a(+),BCL-2(+),CD10(-),BCL-6(-),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随访2年疗效肯定。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连续6个疗程治疗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肯定。

  • 标签: B淋巴细胞 淋巴瘤 原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