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铬过敏已与Cr(Ⅵ)过敏同义。然而,真正接触到的皮革制品中的铬可能包括Cr(Ⅲ)及Cr(Ⅵ)。本研究中,作者调查了一系列患者对Cr(Ⅲ)及Cr(Ⅵ)的反应性,以分析足部湿疹/接触皮革与Cr(Ⅲ)反应性的关系。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间,作者对连续收治的2211例疑有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患者进行斑贴试验,斑贴制剂为0.5%重铬酸钾[Cr(Ⅵ)]及13%三氯化铬[Cr(Ⅲ)]。共有71例患者(3.2%)对Cr(Ⅵ)发生阳性反应,其中31例同时对Cr(Ⅲ)发生阳性反应。没有Cr(Ⅵ)阴性患者对Cr(Ⅲ)发生阳性反应。作者发现Cr(Ⅵ)阳性同时伴发Cr(Ⅲ)阳性或可疑阳性的患者发生足部皮炎的危险性较仅Cr(Ⅵ)阳性而Cr(Ⅲ)阴性的患者高。危险性增加不是因为对Cr(Ⅵ)的敏感度较高。据报道皮革最常作为铬皮炎的可疑病因(54%)。然而,患有足部湿疹及对Cr(Ⅲ)发生阳性或可疑反应的Cr(Ⅵ)过敏者常对其他鞋部变应原发生阳性反应。因而,Cr(Ⅲ)过敏是对多种鞋部变应原过敏的一部分。

  • 标签: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Cr(Ⅲ) Cr(Ⅵ) 阳性患者 足部湿疹 三氯化铬
  • 简介:目的与细胞培养和LCR比较考察6种国产PCR试剂盒在检测性传播疾病门诊患者标本沙眼衣原体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北京、上海、南京、天津5家临床医院性传播疾病门诊收集到673份尿道/宫颈拭子标本,分别进行沙眼衣原体培养和PCR检测,对结果不相符合的标本采用连接酶链反应(LCR)复检,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合格病例616例,36份培养法检测阳性6.3%,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3.5%-28.7%。与培养结果比较,各种PCR检测的敏感性均在90%以上。LCR复核标本200份,与之相比,PCR检测的敏感性为83.9%-98.6%,特异性66.7%-94.7%,YI指数0.523-0.881。其中PCR2结果符合性最好(YI指数0.881)。综合分析发现国产PCR技术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敏感性均在85%以上,特异性均在95%以上。结论国产PCR技术检测尿道/宫颈拭子沙眼衣原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用于临床检验,实验率质控与监督是本方法得以正确应用的关键。

  • 标签: 细胞培养 连接酶链反应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泌尿生殖道 沙眼衣原体 PCR
  • 简介:目的评价连接酶链反应(LCR)技术对尿液中淋病双球菌诊断的意义。方法对在STD门诊就诊的276例尿道/宫颈炎患者进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及尿液淋球菌LCR检测,对两项结果不符合的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确定细菌培养、LCR法检测尿液中淋球菌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276例患者中24例LCR检测阳性(8.7%),21例培养阳性(7.6%)。5例两项结果不符合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表明LCR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3%,100%。结论LCR分析法检测尿液中的淋球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 标签: 淋病双球菌 连接酶链反应 尿液
  • 简介:慢性创伤患者常患治疗相关的接触性过敏反应。作者对1999-2004年间德国Essen医科大学皮肤科治疗过的慢性创伤患者的皮肤斑贴试验结果进行研究。总计105例慢性创伤患者接受斑贴试验。检测到其中68例对至少1种物质发生接触性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接触性变应原有秘鲁香脂、布洛芬L-101、芳香混合物、羊毛蜡醇和松香。还有4例患者对创口敷料发生接触性过敏反应。作者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当前慢性创伤患者发生接触性过敏反应的致敏谱,也提示了一旦出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征象,注意伤口敷料成分及进行斑贴试验的重要性。

  • 标签: 接触性过敏反应 创伤患者 慢性 变态反应 皮肤斑贴试验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 简介:作者报道1例33岁非特应性反应女性患者,食入不同水果后发生多次过敏反应。食入的水果包括苹果、香蕉和荔枝,这三种水果属于植物学上不同的植物家族。用点刺试验证实对苹果和香蕉过敏。否认对其他与水果有交叉反应的物质(如橡胶或花粉)过敏。由于皮肤科医师并不能经常见到此类患者,作者希望突出强调对水果产生(但不伴有对其他常见气源性/接触性变应原的过敏反应)的这种罕见且具潜在临床致死性的Ⅰ型变态反应。作者也讨论了对明显不相关的水果发生Ⅰ型变态反应的可能原因及参与该变态反应的变应原。

  • 标签: 过敏反应 植物学 苹果 香蕉 家族 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