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Kasabach-Merritt现象(Kasabach-Merrittphenomenon,KMP)是一类罕见的临床现象,以Kaposi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Hemangioendo-thelioma,KHE)和丛状血管瘤(tuftedangioma,TA)合并血小板减少、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微血管溶血性贫血为特征。患者往往因凝血功能紊乱、内脏出血以及重要器官功能损害而威胁生命。其发病与血小板捕获、凝集以及Podoplanin-CLEC2-ADP和VEGFR3-PI3K-AKT-mTOR通路异常激活有关。目前常用系统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京、长春新碱、富帕霉素等,并可联合手术、介入等综合治疗。

  • 标签: Kasabach-Merritt现象 Kaposi样血管内皮瘤 丛状血管瘤
  • 简介:我国未婚妊娠越来越集中在青少年人群,少女未婚先孕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少女未婚先孕的原因归结有三: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即“性道德”环境的恶化,二是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三是青少年亚文化的影响。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性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齐抓共管。

  • 标签: 少女未婚先孕 青少年性教育 青少年亚文化
  • 简介:麻风病作为一种处于低流行状态下的传染病,目前已经十分罕见。本文报道1例特殊的麻风病患者,在诊治的过程中出现血疱、脓疱,后继发大面积溃疡,最后确诊为麻风病并瘤型麻风伴露西奥现象的Ⅱ型反应。

  • 标签: 瘤型麻风 露西奥现象 Ⅱ型反应
  • 简介:近年来性病的发病较前增多,临床上各种性病治疗方法发展迅速.在取得巨大成绩时,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其一是广泛存在的过度治疗,乱用或滥用药普遍存在,用药过多,疗程过长,出现了性病过治现象;其二是对性病的治疗忽视了心理治疗及社会教育、预防宣传,导致当前对性病患者的治疗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有些患者出现了性病恐怖;其三是目前性病诊疗市场存在着机构复杂、管理混乱、无证开业、滥收费等问题,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扰乱了医药市场.

  • 标签: 性病恐怖 性病过治现象 性病 治疗 社会教育
  • 简介:青春期中青少年是处于心理冲突中还是可以平稳度过,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讨论的焦点。本文运用“推拉理论”揭示了青春期中青少年性行为何以发生、又何以约束的本质,并通过15年来对大城市青少年的性意识和性行为变化的跟踪发现:(1)“环境变量”是健康的,性教育开展本身将有利于绝大多数青少年能够安稳地度过青春期,而不是相反。(2)城市青少年性行为“滞后释放”现象,即一方面对青少年(中学生)性行为存在“高估”偏向,另一方面却对大学生性行为存在“低估”倾向。

  • 标签: 青春期 青少年性行为 “滞后释放”
  • 简介:一见钟情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爱情,比普通爱情来得更迅速,爱得更深刻,时间更持久。不同的心理学派别对一见钟情的解释是不同的:古典精神分析认为与儿童的恋父恋母情结有关;生物学流派荣格认为是阿妮玛和阿妮姆斯在爱情中对浪漫伙伴的投射;认知图式理论认为是因为对方符合自己脑中的“爱之图”;社会认知理论认为是第一印象和晕轮效应结合的结果。这些解释有相通之处,而且当“一见钟情”发生时,可能是多种原因的综合结果。

  • 标签: 一见钟情 现象 心理学
  • 简介:现代性科学对人类性现象的探索表现在"性的界定"、"性系统"的概念、"性商"的概念、女性"G"点和人类性爱本性中的文明冲突等几个方面,至今仍在方兴未艾.

  • 标签: 性科学 性系统 性商 性心理学 性爱 文明冲突
  • 简介:列举了临床上常见的中药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症状反跳现象的皮肤病,认为症状反跳现象与用药途径和用药方法、时令、患者身体状况及疾病本身特点有关需要与药不对证、病重药轻、药物过敏相鉴别。提出中药治疗皮肤病时应有预见性,注重医患沟通,灵活掌握药量

  • 标签: 中医药疗法 皮肤病 症状反跳
  • 简介:阐述了未成年人性犯罪的含义和内容,论述了不同未成年主体性犯罪的主要特点以及性犯罪的类型,分析了导致未成年人性犯罪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建议和对策。

  • 标签: 未成年 性犯罪 预防
  • 简介:目的对239例HIV感染基本情况、皮肤损害和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关系进行分析,探讨HIV感染并发皮肤病的特点。方法采用比较分析,分为A组有皮肤损害(112人),B组无皮肤损害(127人)。统计皮肤瘙痒及皮疹、黏膜溃疡、口腔糜烂、疱疹等五类皮肤损害,分析两组基本情况差异、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及皮损组皮肤损害评分与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239例分析对象皮肤损害发生率为46.86%;皮肤损害组中有皮肤瘙痒71.43%,皮疹43.75%,黏膜溃疡14.29%,口腔糜烂11.61%,疱疹10.71%;两组均在30~39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皮损组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无皮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损组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与皮损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在HIV感染并发皮肤损害中,皮肤瘙痒和皮疹较为常见。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至200个/mm3以下时容易发生皮肤损害,但皮损严重程度与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关系。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皮肤损害 CD4+淋巴细胞计数
  • 简介:对186例(男98例,女88例)吸注阿片类毒品海洛因成瘾的性心理和性行为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海洛因依赖性心理、性行为和性功能明显障碍,表现为吸注海洛因成瘾后98.6%性欲减退或丧失,性交次数由吸毒前平均5.6±1.4/周减少为0.3±0.1次/周,性行为方式由吸毒前94.8%以性交为主改变为84.6%非性交接触为主;其中男性海洛因成瘾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达32.2%,女性月经异常率达95.1%,性心理和性功能改变与吸毒水平呈正相关.结果提示,吸毒人群性心理和性功能变化在毒品依赖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发病学意义.对90例性功能障碍海洛因依赖进行性功能康复临床治疗结果显示,性心理和性功能的恢复水平与脱毒治疗近期疗效呈正相关.

  • 标签: 海洛因依赖者 性功能损害 临床意义 海洛因成瘾者 勃起功能障碍 性心理
  • 简介:目的:了解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有关情况。方法:对1231名自愿咨询检测的人口学状况、检测原因和危险行为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求询原因主要为发生危险性行为(77.7%),HIV感染检出率0.16%。结论:VCT服务有助于更早发现HIV感染,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 标签: 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VCT)
  • 简介:目的:探讨外来务工下肢丹毒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1例在皮肤科门诊确诊的外来务工的下肢丹毒患者和162例经检查无丹毒的在职外来务工体检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logistic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个变量:长时间站立或行走(OR5.49,95%CI2.24-13.23)、肥胖(OR3.14,95%CI1.36-9.23)、浸渍型足癣(OR9.54,95%CI3.83-27.64)、足部多汗或潮湿(OR4.66,95%CI2.03-11.33)与外来务工下肢丹毒的发病有关。结论:下肢及足部局部免疫力下降与外来务工下肢丹毒的发病密切相关。

  • 标签: 丹毒 发病 危险因素
  • 简介:同性恋是人类学、社会学、精神卫生研究的重要课题,但直到19世纪才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同性恋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小群体,虽然在整个人口中占少数,但其绝对数量并不少。目前,我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方案第三版工作组(CCMD-3),正在探讨我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与国际疾病分类方案(ICD-10)进一步接轨的

  • 标签: 同性恋 心理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PV)持续感染与一过性感染细胞免疫状态的差异。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技术及导流杂交技术检测局部脱落细胞的HPV,将HPV阳性分为HPV持续感染组和一过性感染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三组受检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水平。结果:经筛查,入组HPV感染143例,其中持续感染36例,一过性感染107例。持续感染组HPV混合感染率为52.78%,明显高于一过性感染组的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93,P〈0.01)。HPV感染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值水平为(7.72±2.0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28±1.21)%;HPV持续感染组的外周血Treg细胞比值水平为(8.84±1.98)%,明显高于一过性感染组的(7.28±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3、3.91,P值均〈0.05)。结论:在HPV持续感染中混合感染率更高;HPV感染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较健康人增加,表明HPV感染细胞免疫受抑制;持续感染较一过性感染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增加更明显,其细胞免疫受抑制的程度更显著。

  • 标签: HPV持续感染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细胞免疫
  • 简介:目的:分析重庆市万州区麻风病治愈生存状况及康复需求,为制定麻风病防治及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案回顾、现场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访谈收集麻风病治愈生存现状和康复需求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调查54例麻风病治愈,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6例(66.67%),残疾25例(46.30%);畸残以手足感觉障碍、爪形手和脱眉的残疾居多;其中完全丧失自理能力21例(24.07%),部分劳动力丧失23例(42.59%)。所有麻风病治愈均感受到社会歧视,仅有18.52%主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未办理残疾证者占20%、无医疗保险占3.70%、未享受低保占44.44%;康复需求以换药敷料包(75.93%)、防护用具包(68.52%)居多。结论:重庆市万州区麻风病治愈老年人居多,残疾比例高,社会歧视现象严重,健康管理需求高,今后需要重点加强麻风病治愈健康管理工作,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康复,提高其生活自理和回归社会的能力。

  • 标签: 麻风 生存状况 健康管理
  • 简介:目的随访和观察29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后的疗效及复发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患儿29例,年龄52d~11个月。普萘洛尔2.0mg(/kg·d),分3次餐后口服,服药4~6个月后停药。结果口服普萘洛尔后平均1周,瘤体颜色开始变淡、萎缩变软。治疗3个月后,大部分瘤体明显萎缩。治疗6个月时,瘤体基本消退,表面遗留毛细血管扩张。停药后1个月,6例患儿出现血管瘤复发,且年龄均〈11个月。继续给予原方案治疗约3个月,瘤体显著萎缩,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具有良好疗效。患儿血管瘤复发现象可能与停药后血管瘤仍处于增生期有关,停药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继续增生,异常血管再次形成,血管瘤复发。

  • 标签: 血管瘤 婴幼儿 普萘洛尔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呼和浩特地区常见化学过敏原的种类及其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013年3月—2016年3月103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性别、年龄和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54.8%,变应原阳性率列前5位的过敏原分别为硫酸镍、硫柳汞、异噻唑、溴硝丙醇、氯化钴。结论斑贴试验能帮助大多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查找到过敏原,为了解呼和浩特地区常见过敏原提供相关参考。

  • 标签: 皮炎 变态反应性 斑贴试验 过敏原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男男性行为(MSM)的艾滋病知识、高危行为以及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面对面问卷调查520名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行为情况,并进行艾滋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0.19%(469/520);HIV抗体阳性率为9.23%(48/520),梅毒阳性检出率为5.77%(30/520);最近六个月同性肛交性行为时每次均用安全套比例为53.81%(240/4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了性病[OR=3.333,95%CI:(1.146~9.696)]

  • 标签: 因素分析 广州市男性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