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纤维性丘疹(Fibrouspapule)是好发于成人鼻部及临近皮肤的良性错构瘤,由毳毛毛囊及其周围血管纤维性基质构成.毛囊周围纤维瘤(Perifollicularfibroma)为该病同义词.临床表现为鼻下部好发的圆顶坚实丘疹[1-2]。

  • 标签: 毛囊性肿瘤 错构瘤 纤维性丘疹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因右股部及右上臂出现暗红色肿块半年,于2013年1月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因银屑病在我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发现右股部有一绿豆粒大小的褐色较硬小结节,无痒痛感觉,未处理。出院后结节渐增大,且右上臂亦出现类似皮疹,未作任何治疗,因怀疑是恶性肿物,来我院就诊。自发病以来患者饮食、睡眠、大小便均正常,无周身不适、乏力等自觉症状,亦无明显体质量改变。既往患者无类似病史,家族中亦无类似病史。

  • 标签: 纤维组织细胞瘤 上皮样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观察茶多酚(EGCG)对长波紫外线(UVA)引起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以强度为10J/cm2的UVA照射原代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并在照光前后加入浓度为50mg/L的EGCG干预处理,照光后24h收集细胞,以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p66Shc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UVA照射后可引起细胞中SOD和GSH-Px水平下降,MDA活性增加,并增强细胞p66ShcmRNA表达;加入EGCG干预可明显恢复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并抑制p66Shc表达(P<0.05)。结论EGCG可有效保护人皮肤细胞免于UVA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66Shc基因表达有关。

  • 标签: 成纤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