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流行病学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探讨生殖道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建议。方法:定量研究通过对3类人群4744例育龄妇女的调查问卷、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得到7种常见生殖道感染发病率的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研究与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定性研究采用个人访谈、小组访谈和机构观察的方式,对5类人群共166人进行了有关生殖道感染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深圳市一般人群育龄妇女的7种常见生殖道感染率是27,6%,宫颈感染率是5.0%。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深圳的气候条件、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初次性生活年龄、未婚性生活、最近3个月有新性伴、性乱、不使用安全套和有人流史有关;细菌性阴道病与使用宫内节育器有关;医疗机构服务人员对性病患者存在歧视现象,私人诊所不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结论:应加强道德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安全套使用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对医疗垃圾的管理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危险因素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 简介:目的:调查估计广州市男性同性恋人群规模,了解广州市男性同性恋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情况。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17名男性同性恋者,对其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目标人群活动场所后,按场所分层,应用乘数法对广州市目标人群规模进行估计。结果:定性研究的访谈对象以20—25岁者居多,职业分布广,文化程度差别大;大多数被访者(14人)有幸福感;大部分(12人)表示生活感到有压力;大部分被访者(16人)能正确说出艾滋病预防与传播途径,多数人(12人)通过网络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活动场所主要为公园类、酒吧类、浴池类等三类场所,乘数法估计广州市目标人群结果为24893人(22042—28561人)。结论:广州市男性同性恋人群生活压力较大,高危性行为普遍,已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 标签: 男性同性恋人群 定性研究 乘数法 艾滋病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用于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到医院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5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经病理学检测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观察组)和宫颈正常或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各2600例,全部患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和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探讨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临床诊断价值。结果:FH检测方法和TCT检测方法检测两组患者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检测方法同TCT检测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检测特异性显著低于TCT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用于临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检测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的优势,临床检测敏感性较高,广泛适用于经济落后地区女性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临床诊断。

  • 标签: 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 宫颈癌前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调查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在固定性伴之间的传播比率和流行病学状况。方法1999年5月1日至2000年5月31日期间夫妻(性伴)双方均在我院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取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检测Ct和Uu。结果固定性伴之间Ct和Uu感染的不一致率分别是59.22%和38.92%,患者的年龄与这两种病原体感染的不一致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固定性伴之间这两种病原体感染的不一致通常表现为:男性感染Ct/女性感染Uu、男性合并感染Ct和Uu/女性只感染Uu、男性感染Ct/女性未检出这两种病原体。结论尽管一方感染了沙眼衣原体和/或解脲支原体,即使有性接触,另一方被感染的比率并不高,推测这两种病原体的性传播力并不强。

  • 标签: 固定性伴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流行病学
  • 简介:背景:特应性湿疹发生于1%~2%的成年人,发病率较高。作者旨在评估硫唑嘌呤系统性单一疗法治疗中重度特应性湿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评估硫代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遗传多态性(硫唑嘌呤诱导的骨髓毒性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在通过TPMT活性确定硫唑嘌呤剂量时的治疗重要性。方法:对门诊患者进行平行分组的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采用极小化方法将已进行了局部最适治疗但仍处于疾病活动期的63例患者分配入硫唑嘌呤组(n=42)或安慰剂组(n=21),接受为期12周的治疗。维持治疗期间,TPMT杂合型患者每日服用硫唑嘌呤1.0mg/kg,而TPMT活性正常的患者每日服用2.5mg/kg。治疗的最初4周内,所有受试者接受较低剂量的硫唑嘌呤(每日分别为0.5mg/kg和1.0mg/kg),以减少胃肠道副作用。临床反应的主要观察指标为SASSAD(6区6症状特应性皮炎)评分估计的疾病活动性。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本研究注册为国际标准化随机对照试验,注册号ISRCTN58943280。结果:54例(86%)受试者完成了研究;安慰剂组有2例(3%)退出,硫唑嘌呤组有7例(1l%)退出。治疗12周时,硫唑嘌呤组的平均疾病活动性改善了37%(12.0单位),而安慰剂组改善了20%(6.6单位)[差异为17%(5.4单位),95%CI4.3%~29%]。此结果还伴随着患者报告的瘙痒、受累面积、总体评估、生活质量等的明显改善。受试者对药物的反应性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除2例患者发生药物过敏外,患者对硫唑嘌呤的耐受性良好。TPMT杂合型患者对硫唑嘌呤的治疗反应与其他患者相似,无人发生骨髓毒性。基于TPMT确定给药剂量似乎减少了预期毒性,同时保持了药效。结论:硫唑嘌呤作为系统性单一疗法,对已进行了最适激素局部治疗但疾病仍然活动的中重度特应性湿�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特应性皮炎 硫唑嘌呤 甲基转移酶 治疗期间 中重度
  • 简介:目的:探讨柔性管理理念在皮肤性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方法:结合皮肤性病科护理的工作特点,提出在皮肤性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给护士以人性化的管理.结果:提高护士士气和满意度、发挥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减少了护理事故的发生,护理实现了零投诉.结论:实施柔性管理增强了科室凝聚力,对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发挥护士的潜能,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管理研究 柔性管理 护士
  • 简介:梅毒是皮肤科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该文简要解读了英国梅毒管理指南中的血清学诊断;神经梅毒的典型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结果的意义;孕妇梅毒血清学筛查试验阳性时治疗策略;胎传梅毒的诊疗;各期梅毒的推荐治疗方案;梅毒患者的随访以及相关性传播疾病的筛查等相关问题。

  • 标签: 梅毒 诊断 治疗
  • 作者: 张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生活与健康》2021年12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四川成都610500
  • 简介:ICU是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护理管理形式,患者入住ICU后,家属不能陪护,日常护理完全由医务人员负责,而因为各种原因,ICU患者容易出现皮肤问题。因此,ICU患者的皮肤管理尤其重要。那到底该如何做好皮肤管理呢?下面我来分享一下:

  • 标签: 护理管理;皮肤管理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涉及到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迁延反复,治疗及疾病管理非常复杂。首先需要控制包括疾病复发在内的炎症反应,其次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因炎症控制不足导致的不良后果以及长期药物治疗(尤其是糖皮质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在患者的整个生存期进行复杂而多样的疾病管理是一种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医师们要考虑的不仅是治疗原发疾病,还需要考虑到控制疾病的长期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肾脏疾病、预防和控制感染等。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预后 疾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