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合理的营养支持措施.方法根据能否安全进食将6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正常进食组(A组)和管饲组(B组),后者又分为持续营养液组(B1组)和分次普通流质饮食组(B2组).比较入院时一般情况、Glasgow昏迷评分和欧洲脑卒中评分(ESS).患者入院时和2周后分别测量上臂周径(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并计算上臂肌肉周径(MAMC),其正常值由年龄匹配的60名健康人获得;检测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将以上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个月后评估Barthel生活指数(BI).结果60例健康人的MC、TSF和MAMC的正常值范围分别为(24.99~30.55)cm、(13.29~16.25)mm和(20.83~25.45)cm.6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3个躯体营养指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入院时和2周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1.48%和24.6%,两者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高龄、入院时营养不良和吞咽困难是2周后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08[95%CI为(1.01~1.16)]、7.64[95%CI为(0.94~61.86)]和4.38[95%CI为(1.94~16.09)].入院时ESS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3个月后BI的独立危险因素,RR分别为0.78[95%CI为(0.66~0.92)]和1.71[95%CI为(1.56~1.91)].营养支持后,A组患者的躯体营养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低于入院时;B1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B2组除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外其他指标均显著下降.A组BI分别高于B1组与B2组,B1组患者的BI高于B2组患者.A组3个月内无死亡,B1组和B2组3个月内病死率分别为10.0%和29.4%,但两者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入院时低ESS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常有营养不良,并随住院时间延长而恶化,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营养状况和预后,持续肠内滴注营养液可能是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 标签: 脑卒中 营养不良 预后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和卒中后失语症分类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符合病例入排标准的421例急性卒中患者,应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汉语失语检查法中的利手评定标准进行利手判定、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的分类及失语指数(AphasiaQuotient,AQ)评分,按照年龄不同分为青、中、老年三组,按卒中类型分为脑梗死及脑出血,结合不同性别观察失语症类型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卒中类型间失语症类型分布有无差异。结果入选患者均为右利手,男性占69.60%,女性占30.40%。失语症类型如下:运动性失语116例(男85例,女31例),感觉性失语35例(男20例,女15例),传导性失语15例(男10例,女5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63例(男50例,女13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11例(男8例,女3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27例(男13例,女14例),命名性失语73例(男47例,女26例),完全性失语81例(男60例,女21例),经统计学分析,男性卒中后失语症发生率(69.60%)明显高于女性(30.40%)(χ2=11.57,P=0.003),尤以青中年(≤65岁)为主(73.38%),老年期(〉65岁)女性发生率逐渐升高(42.97%),与男性差异逐渐缩小(26.28%);性别对失语症类型无明显影响(χ2=13.84,P=0.054),男女患者均以运动性失语最常见(分别为29.01%、24.22%);各年龄组患者失语类型分布无明显差异(χ2=14.94,P=0.382)。脑梗死所致失语症患者较脑出血所致者更为多见(分别为306例和115例),但在失语症类型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χ2=13.23,P=0.067),除女性脑出血患者外,均以运动性失语最为常见(分别为29.82%,29.55%,26.67%)。结论年龄、性别及卒中类型对卒中后失语症类型分布均无明显影响,男性卒中后失语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且患病平均年�

  • 标签: 卒中 失语症类型 性别 年龄 卒中类型
  • 简介:当试验中涉及两个因素时,若两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并且,特定试验条件(通常为各因素不同水平的一种组合)下试验数据的测定误差在专业上允许的范围之内,此时,可以选用“随机区组设计、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单因素设计、无重复试验双因素设计和两因素嵌套设计”五种设计之一。在上一期讲座中,我们向读者重点介绍了随机区组设计、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单因素设计这两种设计类型,重点阐述了两设计类型的定义、形式、特点、应用场合以及具体实施,并用实例加以论证。

  • 标签: 设计类型 试验数据 随机区组设计 单因素设计 交互作用 重复测量
  • 简介: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基础,心理活动是大脑的高级功能。在心理门诊工作中,应注意一些类似心理障碍的特殊类型癫痫的来访者,以免误诊。笔者把2000年9月-2003年9月遇到的类似心理障碍的特殊类型癫痫(共9例)介绍如下。

  • 标签: 特殊类型癫痫 心理障碍 心理活动 2003年 2000年 高级功能
  • 简介:当试验中涉及一个试验因素和两个区组因素时,若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并且,特定试验条件(通常为各因素不同水平的一种组合)下试验数据的测定误差在专业上允许的范围之内,此时,根据试验因素的水平数目多少,可以考虑选用“交叉设计或拉丁方设计”两种设计之一。在上一期讲座中,我们向读者介绍了三阶段交叉设计和3×3交叉设计这两种设计类型,重点阐述了两种设计类型的定义、形式、特点、应用场合以及具体实施,并用实例加以论证。

  • 标签: 试验数据 设计类型 交叉设计 交互作用 拉丁方设计 统计学
  • 简介:统计研究设计包括调查设计、试验设计和临床试验设计三大类。各类设计中最主要的内容几乎都包含在试验设计之中,其要点概括起来就是“三要素、四原则和设计类型”。在进行具体的试验之前,先对与所要研究的问题有关的各个重要方面作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调查,从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案。

  • 标签: 设计类型 试验设计 试验方案 调查
  • 简介:  目前,对脑卒中疗效最确切的治疗是卒中单元(strokeunit,SU).SU内配有专门的吞咽评估和营养治疗专家,为脑卒中患者及时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这可能是取得较好疗效的一个因素[1].尽管目前有关吞咽困难和营养支持的具体方法和疗效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营养支持正成为急性脑卒中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脑卒中 营养支持
  • 简介: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包括现象学研究(phenomenologicalresearch)、扎根理论研究(groundedtheoryapproach)、人种学研究(ethnographicresearch)、历史研究(historicresearch)、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个案研究(casestudy)等。其中行动研究可以使用量性或质性的研究方法。

  • 标签: 行动研究 个案研究 质性研究 现象学研究 历史研究 研究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人的气质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151名大学生和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具有抑郁质和胆汁质的人群是易于发生心理障碍的高敏感人群;具有多血质的人群是易于出现心理极健康状态的人群;情绪稳定性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结论心理障碍的发生与抑郁质、胆汁质气质类型关系密切;气质类型封人的心理健康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 标签: 心理健康 气质类型 人群 测查 抑郁质 预测作用
  • 简介:由卫生部和全国妇联主办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10月1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启动。今后,山西陕西吕梁山区、湖北湖南重庆贵州武陵山区、云南滇西边境山区等8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00个县6月龄~2岁的婴幼儿,将获得免费的辅食营养补充品(即营养包),以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和贫血。中央财政将提供专项补助经费。这是医改针对儿童的又一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是第一个专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量身定制的卫生扶贫项目。

  • 标签: 儿童营养 试点项目 贫困地区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全国妇联 营养补充
  • 简介:目的分析脑膜瘤MRI上"脑膜尾征"形态学表现与脑膜瘤部位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资料齐全的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MRI表现和病理学结果,重点分析其"脑膜尾征"形态与肿瘤部位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75.56%的脑膜瘤在MRIT_1WI增强像上表现有"脑膜尾征",其形态上分为单尾、双尾和多尾。不同部位脑膜瘤和不同病理类型的脑膜瘤"脑膜尾征"形态学特点有所不同。结论脑膜瘤"脑膜尾征"的形态与局部硬膜组织结构和肿瘤病理类型有关系。明确认识此种关系对术前提高脑膜瘤良恶性诊断水平,术中选择正确的切除方式,树立正确的手术理念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脑膜瘤 脑膜尾征 MRI 部位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少见类型动-静脉瘘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创伤性伴有基底动脉动脉瘤的基底动脉-基底静脉丛瘘、原始三叉动脉动脉瘤破裂致三叉动脉-海绵窦瘘、自发性和创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伴有椎动-静脉瘘及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间窦瘘各1例,对此6例少见类型动-静脉瘘患者分别采用机械解脱弹簧圈、电解脱弹簧圈以及可脱性球囊技术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创伤性伴有基底动脉动脉瘤的基底动脉-基底静脉丛瘘和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伴有椎动-静脉瘘患者分两次栓塞,而原始三叉动脉动脉瘤破裂致三叉动脉-海绵窦瘘、自发性和创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间窦瘘患者均一次完成栓塞治疗.手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头颈部少见类型动-静脉瘘的最佳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应作为首选.

  • 标签: 静脉 少见类型 血管内栓塞治疗 创伤性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头颈部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特点。方法2008年3月-2009年12月在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8例发病3周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皮层梗死46例,皮层出血15例,皮层下梗死49例,皮层下出血18例,所有患者均在入组当日进行一次神经心理学测试,对照组77例,完成一次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56%患者出现了至少一个认知域的损害,40.6%患者出现执行功能障碍,37.5%患者出现视空间结构能力的损害,26.6%患者出现记忆力障碍。左侧半球病变记忆力、执行功能和信息处理速度得分均较右侧半球病变差(P〈0.05),而视空间结构能力评分,右侧半球较左侧半球差(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最常出现的认知损害是执行功能,所以我们建议在急性脑卒中早期尽量进行包括执行功能在内的涉及多个认知域的神经心理测验,以期较全面地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卒中 神经心理学 血管性认知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高中生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特点。方法采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FromY-2),随机抽取河北省定州市500名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高一、高二与高三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都存在显着性差异。(2)单亲家庭、其他家庭高中生的特质焦虑存在显着性差异。(3)独生和非独生高中生的特质焦虑存在显着性差异。(4)母亲职业是工人与母规职业是农民的高中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年级、家庭结构、是否独生、母亲职业00q着影响高中学生焦虑水平,建议家长和教师多了解高中生的焦虑特点并及时采取缓解措施。

  • 标签: 高中生 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问卷 高中学生 母亲职业 性差异
  • 简介:目的调查社区卒中恢复期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251例在社区医院住院的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体重指数(BMI)、上臂肌围(AMC)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以及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和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社区医院的卒中恢复期患者低蛋白血症(Alia〈35g/L)的检出率为38.6%,营养不良的检出率达41.3%。结论社区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的检出率高,尤见于老年及多次卒中的患者,有必要对社区卒中恢复期患者采取规范有效的营养管理措施。

  • 标签: 卒中 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