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脊髓脊膜出(myeIomeningocele,MMC)是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的一种,是胚胎期神经管闭合发生障碍导致椎板融合不全、脊髓和(或)神经根自椎板缺损处出所致,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畸形或发育异常。MMC病因可能与早期胚胎发育中发生在神经系统的细胞凋亡、机体叶酸缺乏、叶酸代谢相关酶异常或机体抗氧化酶代谢失调等因素有关。

  • 标签: 脊髓脊膜膨出 手术治疗 神经系统畸形 早期胚胎发育 神经管闭合 椎板融合
  • 简介:目的探讨并总结儿童先天性脑脊膜出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9例儿童先天性脑脊膜出的临床资料。其中脑膜出14例,脊膜出5例,19例均行脑脊膜出修补手术。结果手术无死亡病例,院内出现伤口感染(脂肪液化)2例,为脊膜出患儿;脑脊液漏2例,为脑膜出患儿。出院后定期随访复查,未见复发,效果均较满意。结论先天性脑脊膜出依据临床包块部位及特征结合CT或MRI检查可确诊。只要患儿无手术及麻醉禁忌症,脑脊膜出修补术是治疗儿童先天性脑脊膜出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脑脊膜膨出 脑脊膜膨出修补术 先天性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中急性脑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术中出现急性脑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术中急性脑出的原因包括迟发性颅内血肿21例,弥漫性脑肿胀13例,长时间脑疝(2h以上)4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3例,术中低血压或低氧血症2例。出院后半年按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4例,重、中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0例。结论术前详细了解受伤机制,认真研究影像学资料对术中脑出的预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病因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开颅手术 急性脑膨出 原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分离和术中电生理监护技术对脊髓脊膜出早期修补术后失败患者再手术的治疗价值.方法16例曾于出生3个月~5岁施行脊髓脊膜出早期修补术失败的患者,因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而再次接受显微手术,术中采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仪观察与监测整个感觉通路的整合功能以及反射通路功能;术后2~3周对巨大皮肤缺损者施行植皮手术.结果术后12例患者随访3个月~3年,8例轻度排尿、排便障碍或下肢无力者,术后功能改善良好;2例严重下肢无力及感觉减退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严重排尿障碍并已行膀胱造瘘者,术后排尿感觉恢复,但尿控制功能未恢复.结论对脊髓脊膜出早期修补术后失败的患者,可根据其神经功能障碍情况,选择性地再次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神经功能仍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 标签: 脊髓脊膜膨出早期修补术 再手术治疗 电生理监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术中迟发性创伤性窦性出血导致恶性脑出,临床上较少见,术中出血凶猛、死亡率高[1]。在国内案例报道较多[2-3],但报道的病例基本上都是术前已经明确诊断,而在开颅术中发生恶性脑出,术中经CT检查证实为迟发性窦性出血的鲜有报道。我科收治两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脑外伤 硬膜外血肿 脑膨出 自体筋膜
  • 简介:目的探讨蝶窦脑膜脑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4例蝶窦脑膜脑出病人的临床资料。表现为视力下降合并生长迟缓、多饮、多尿1例,视野缺损1例,脑脊液鼻漏1例,轻微头痛1例。采用内镜经鼻小柱-鼻中隔-蝶窦手术1例,经鼻-蝶窦手术1例,随访2例。结果手术病人分别随访6、30个月,临床症状均好转,脑脊液鼻漏无复发;未手术病人分别门诊随访16、20个月,症状无变化。结论对合并脑脊液鼻漏及明显视力下降、内分泌障碍的蝶窦脑膜脑出病人,可考虑手术治疗;内镜经鼻手术是首选外科治疗方法。无明显症状者可不予手术治疗。

  • 标签: 脑膜膨出 蝶窦 手术 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蝶窦内脑出并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l例蝶窦内脑出并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者因左侧鼻腔反复流出清亮液体就诊;头颅MRI示左侧蝶窦侧壁骨质缺损,蝶窦内含脑组织信号影及脑脊液信号影;入院后行左侧翼点入路硬脑膜修补术;术后患者症状消失。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对于蝶窦内脑出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明确,与侧颅咽管形成、蝶窦过度气化、颅内压增高等多个因素有关;术前准确诊断瘘口位置非常重要,同时应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术后长期随访。

  • 标签: 蝶窦内脑膨出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 临床特征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对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出并发症的控制作用.方法选取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54例.术后12h亚低温治疗前对患者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检测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血氧饱和度(SaO2).术后7d判定患者脑出情况并再次检测ICP及CPP.结果常规治疗组与局部亚低温治疗组在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布、亚低温治疗前GCS评分、ICP、CPP及SaO2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脑出发生率、脑出程度及ICP均低于常规治疗组,CPP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进行局部亚低温治疗有助于提高CPP、降低ICP,并且减少脑出的发生率和脑出程度,有利于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

  • 标签: 颅脑损伤 神经外科手术 局部亚低温 脑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