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颅脑损伤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危重病人被成功抢救,但很多病人因意识长期得不到恢复而转入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PVS)。由于PVS的致病机理复杂多样,动物模型制作困难,至今尚无满意的动物模型,影响了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发展。因此,建立满意的动物模型成为PVS研究关键性步骤。本文对闭合性颅脑损伤动物模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重点比较了创伤后动物昏迷情况,希望找到有益的模型制作方法。1概述

  • 标签: 脑损伤 模型 昏迷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TCD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经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为VBD的患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观察其脑血流动力学特征。并将同期就诊的30例非VBD患者进行对照。结果VBD组与非VBD组相比主要表现为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峰值平均血流速度下降(P〈0.05),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VBD患者TCD频谱形态表现为波峰圆钝,呈低阻波形。结论VBD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TCD可作为其临床初步筛查和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 标签: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经颅多普勒
  • 简介:目的腰5和腰6脊神经根共同结扎是目前最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鼠模型,但结扎后大鼠的机械触诱发痛会在24-72h内迅速发展,时间窗过短,本课题组探索和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扎鼠模型。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腰5和腰6脊神经根结扎组、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扎组及假手术组,除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扎组18只外,其余3组每组6只大鼠;分别检测其50%机械缩爪阈值(50%PWT)。另取5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腰5和腰6脊神经根结扎组、腰6脊神经根结扎组,各组大鼠只数分别为6只、24只、24只。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背角胶质纤丝酸性蛋白(GFAP)在结扎术后第1d、第7d、第14d和第28d的表达。结果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扎组产生了长期发展的机械触诱发痛(1-14d);且大鼠同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随之升高。结论单一腰6脊神经根结扎鼠模型可以作为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发展期具体机制的有效模型。

  • 标签: 大鼠模型 脊神经根结扎 神经病理性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切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及早期颅骨修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切双额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56例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伴难治性高颅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OS)评分判定患者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恢复良好33例,轻残12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的患者中早期行自体或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28例。结论双额冠状切口大骨瓣减压术能有效解除或减轻双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的颅内高压,在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的抢救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冠状切口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 额颞叶脑挫裂伤 早期颅骨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