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体质与睡眠障碍性疾病有密切的相关性,本文从体病相关论与中医体质应用于睡眠障碍性疾病展望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 标签: 中医体质学 睡眠障碍
  • 简介:侵袭性垂体腺瘤(IPA)因其侵袭性生长,手术全切率低,复发率高,治疗非常困难,其主要依靠影像、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三者所采用的标准不同,诊断差异性很大。蝶窦的气化程度、鞍膈的坚厚程度和鞍膈孔的大小、海绵窦内侧壁先天缺如或缺损等因素都会影响垂体腺瘤的生长,因此,解剖结构是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解剖基础。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解剖学
  • 简介:中医"心主藏神",为人体的自觉意识、睡眠-觉醒活动的主导。人体昼夜阴阳气血营卫变化,是形成睡眠-觉醒节律"生物钟"的生理学机制。为更好理解"心主藏神"理论的内涵与形成,本文从"心"藏象的发生—古代解剖、意向思维、临床观察、古代哲学思想的引入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 标签: 心神 发生学
  • 简介:世间所有生物都是在地球形成稳定的自转和绕日公转之后进化出来的.由于地球自转每天日出日落,形成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周期性环境变化.几乎所有的动物都适应并利用了这个自然界的24h周期节律来调节其进食活动和休息.在动物的脑内也进化出相应的生物钟结构以协调全身生理过程.人类清醒和睡眠的交替被整合到自然界的24h节律中,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图1)

  • 标签: 神经结构 生物钟 脑内 睡眠 大脑 周期节律
  • 简介:目前高级别胶质瘤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手术+放疗+化疗。治疗后MRIT1增强图像(T1WI)上可出现增强区域的扩大(假进展和坏死)或缩小(假反应),这些治疗后影像改变对治疗策略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影响。目前传统影像方法不能区分治疗后改变和进展。所以引入了新的影像方法:功能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等。

  • 标签: 高级别胶质瘤 影像学方法 影像学进展 功能磁共振成像 增强图像 标准治疗方案
  • 简介:在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学术思想指导下,经过近二十年用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和临床实践,发现花生叶"昼开夜合"――与人体寤寐有共同物质基础,提出"五脏皆有不寐",立从肝论治法新观点,以"治未病"思想,指导康复、预防,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经验,树立正确对待以失眠为主症及其相关疾病治疗、康复和预防的科学观点。

  • 标签: 天人相应理论 昼开夜合现象 失眠症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解剖重建在颈椎椎管内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入路取下椎板棘突复合体切除肿瘤后,用钛钉、钛连接片回植椎板棘突复合体,重建颈椎解剖结构。结果21例患者中,神经鞘瘤8例、脊膜瘤6例、室管膜瘤3例、血管网织细胞瘤2例、先天性肿瘤2例。术中取下椎板棘突复合体2-6个,平均3个。手术中未出现因使用铣刀打开椎管及使用钛连接片内固定所致硬脊膜破裂、脊髓及神经根损伤。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13.2个月,X线片或CT三维重建未见回植体固定的塌陷、位移,未见椎管狭窄及脊柱畸形。结论颈椎椎管内肿瘤切除,回植椎板棘突复合体重建解剖结构,避免术后因椎板缺失造成脊髓失去骨性保护,引起椎管狭窄和脊柱生物力学变化,最大限度保证颈椎的正常结构,对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维持患者远期脊柱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颈椎椎管 解剖学重建 钛连接片固定 稳定性 椎管狭窄
  • 简介:在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中,尤其是铣刀铣开骨瓣过程中,颅骨关建钻孔位置的选取对横窦、乙状窦的保护至关重要。以往多采用颅骨表面解剖标记来确定关键孔的颅骨外表面的位置,常用的解剖标记包括星点、上项线、乳突后缘等[1]。应用最广泛的为星点,即枕乳缝、顶乳缝、人字缝的交点,此点被广泛认为是横窦乙状窦移行处的颅骨表面标记。

  • 标签: 后颅窝 横窦 静脉窦 星点 上项线 人字缝
  • 简介:目的:应用ATP生物荧光法监测医务人员手机清洁度情况,观察酒精、湿巾清洁消毒手机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医院180名医务人员的手机清洁情况进行ATP检测;随机用75%酒精对30部手机消毒,比较消毒后5min、10min、20min的消毒效果;随机抽取60部手机分为两组,比较普通湿巾和卫生湿巾清洁消毒手机的效果。结果:医务人员手机的清洁合格率为5.56%。特殊科室(重症监护室、感染科、血液净化科)医务人员手机ATP值明显低于内科和外科医务人员的手机。在使用手机前洗手或用一次性薄膜套袋保持手机清洁的效果优于其他清洁消毒的方法(P〈0.05),酒精消毒手机ATP值明显低于未清洁消毒的手机ATP值(P〈0.05);每日清洁消毒手机的清洁度明显优于每周清洁消毒手机(P〈0.001)。酒精消毒的起效时间在10min以上,消毒后10min、20minATP值为(271.40±157.76)RLU、(344.30±147.79)RLU,达到清洁的标准(ATP值〈500RLU)。普通湿巾、卫生湿巾清洁消毒手机后ATP值为(2129.90±1344.91)RLU和(444.75±228.47)RLU,卫生湿巾的清洁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湿巾(P〈0.001),且接近清洁合格标准。结论:医务人员手机污染严重,应养成使用手机的良好卫生习惯,接打手机前洗手,每天用75%酒精擦拭待干10min或卫生湿巾对手机进行清洁消毒,使用一次性套袋,以减少病原体污染,保持手机的清洁。

  • 标签: ATP生物荧光法 医务人员 手机 清洁度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神经内科进修医师的头晕诊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进修医师2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BL教学和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和总成绩显著提高(P分别为0.005和0.013);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结论PBL教学法是适合于进修医师的头晕诊断教学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进修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在文献检索培训和基础理论铺垫的基础上开展PBL教学,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 头晕 进修医师 神经内科 教学
  • 简介:目的探索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血管神经病进修医师教学查房中的效果评价。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名进修医师作为病房带教的教学对象,随机分入角色扮演法教学组或传统教学组。在血管神经病中最常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教学过程中分别对2组采用角色扮演法和传统教学法,以问卷调查方法对2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角色扮演法与传统教学相比,进修医师在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储备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临床分析能力,系统诊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均显著提升。结论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提高进修医师在血管神经病学科中管理患者的能力。

  • 标签: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 血管神经病学 进修医师培训
  • 简介:目的比较影像判断标准以及栓塞体积比指导下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并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方法。方法选取63例形态较规则的动脉瘤病人,共63个动脉瘤,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按影像判断标准指导栓塞,观察组以体积比指导栓塞。随访6~33个月,比较两组栓塞体积比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平均21.4%,复发率9.7%(3/31);观察组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平均23.7%,复发率6.2%(2/32)。两组动脉瘤栓塞体积比无统计差异,复发结果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形态规则动脉瘤,在中短期效果上,动脉瘤栓塞达影像100%栓塞后,仍需参考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应至少达到21%,才可能有效预防动脉瘤栓塞后中短期内复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栓塞体积比
  • 简介:我院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平台构建安全用药警示系统,通过与医院无线网络连接的移动I-touch扫描仪,为6类药品设计了不同的提醒警告语,加强用药安全的管理,弥补了传统高危药品使用和管理中的不足,减少了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促进了我院护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 标签: 信息系统 安全用药警示系统 安全管理
  • 简介: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AD)病、额颞叶萎缩(代表病Pick病)、帕金森综合征(PDS)、多系统萎缩(MSA)、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常有睡眠障碍的主诉,对临床睡眠医生来说有关这些疾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对主要的神经变性疾病有可能出现的睡眠问题进行简述.

  • 标签: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睡眠障碍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肌萎缩侧索硬化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综合征
  • 简介:通过建立和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我院原有"HIS"系统病区住院病人动态日报的基础上建立了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在临床护理质量指标的管理、压疮跌倒风险前瞻性评估、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建立等方面,提供了护理质量管理监控平台,优化了护理管理流程,提升了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电子信息 护理质量 监控管理
  • 简介:通过对信息系统在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分析预警系统及通讯终端系统在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的成效及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信息系统在我国的未来发展提出方向,为我国护理安全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和启示。

  • 标签: 信息系统 用药安全 老年患者
  • 简介:微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非编码的小RNA分子,在人体内含量丰富且参与许多生命活动的调控。MiRNA在血小板形成、mRNA调控、蛋白合成及激活各个过程均有特异性表达,如miRNA参与调节巨核细胞的生成、分化和血小板激活通路等。许多研究试图进一步阐明miRNA与血小板活性的关系,为寻找评估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微RNA 血小板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正常人的睡眠呈周期性.每个周期由非快速眼球运动(Non-rapidEyeMovement,NREM)睡眠及其随后的快速眼球运动(RapidEyeMovement,REM)睡眠组成.通常每晚有3~5个这样的NREM/REM睡眠周期.正常人REM睡眠期有三个特点:1)低电压混合频率脑电波;2)快速眼球运动;3)低下颏肌电张力.

  • 标签: 快速眼球运动 睡眠行为 神经系统疾病 睡眠周期 正常人 周期性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教学对提升血管神经病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成效。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目前在读的血管神经病研究生开展卒中后抑郁教育及关注卒中患者情感障碍活动,评价比较教育前后研究生人文素养。结果通过卒中后抑郁教学,血管神经病研究生对卒中患者情感障碍关注增加,沟通能力提高、临床人际关系改善。结论对血管神经病研究生进行卒中后抑郁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研究生人文素养。

  • 标签: 研究生 卒中 卒中后抑郁 人文素养
  • 简介:目的:评价系统化健康指导法在早产儿家属中的应用效果,为出院早产儿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早产儿住院期间对180名家属进行系统化知识培训、技能训练,采用自制问卷对早产儿家属在培训前、后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培训,早产儿父母对早产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总体水平均有很大提高(P〈0.001)。结论:使用系统化的健康指导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产儿家属对早产儿的认知及护理照顾能力,对早产儿出院后居家护理将有很大的帮助,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系统化多样式 健康指导法 早产儿 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