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12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要更注重人性化设计,儿童保健区采取安全保护措施,设置防护栏和儿童低位扶手;公共卫生间按11-12的比例设置幼儿专用的小便器、坐便器、洗手池等设施。

  • 标签: 机构建设 妇幼保健 标准 人性化设计 安全保护 卫生间
  • 简介:卒中监测对于长期、动态地了解卒中其发病率、病死率、死亡率和疾病负担水平,以及其发展趋势,了解医疗服务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了解卒中患者的预后,为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对于卫生政策决策者制订有效的防治防控策略、评价和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疾病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国际上,如加拿大和芬兰等国家已经建立了先进的卒中监测方法和模式[1-2],通过链接卫生行政数据库和临床数据库,开展以人群/医院为基础的卒中流行水平监测和医疗服务质量、卒中预后及其疾病负担等进行监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卒中病死率、死亡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本文对加拿大的卒中监测系统进行介绍,并就其对北京卒中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的启示进行探讨。

  • 标签: 卒中 监测 加拿大 北京
  • 简介:目的评价北京市出院病例监测系统卒中的诊断质量,为利用数据库开展卒中发病流行病学监测提供数据质量评价证据。方法采用按病历号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出院病例数据库中抽取15家医院1433份急性卒中病例(2007年704份,2010年729份)。以专家组查阅原始病案资料重新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诊断的一致性。结果第一诊断与专家核查结果符合率为73.1%(95%可信区间:70.7%~75.4%)。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符合率总体低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一诊断与专家核查结果不符病例的正确诊断主要是诊断证据不足、头晕、既往脑梗死本次非急性发作等。结论出院病例数据库卒中诊断总体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在利用出院病例数据库数据进行人群卒中发病监测时应进行适当的纠正。

  • 标签: 出院登记 诊断质量 疾病监测 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小脑梗死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梗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调节脱水剂的用量。结果颅内压监测5~15d,平均7.8d,无探头植入引起的颅内大出血,1例发生颅内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经过术后3个月~1年的随访,根据GOS评分: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2例。结论小脑梗死患者手术后持续监测颅内压,可指导降颅压药物的实施,能及早、安全拔除脑室引流,对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小脑梗死 手术 颅内压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的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的建立,确定以“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为活动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与干预前比较,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明显提高(44.23%vs79.80%)(P〈0.01);管理后患者血糖自我监测频率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血糖仪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得到明显的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以及血糖仪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老年患者 胰岛素注射 血糖自我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