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晚期到九十年代初期.不少学者忽略了颅脑损伤后的性忧虑和性功能障碍问题,故此类病人资料相对非常缺乏。在很多颅脑损伤的文献中均忽略了性功能改变的描述。因此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以增进我们对颅脑损伤后性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了解。

  • 标签: 颅脑损伤 性功能障碍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男性精神病人性功能障碍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与病谈心及向家庭了解,对男性精神病人性功能障碍36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性功能障碍表现多样,以性欲减退(75.0%)和勃起障碍(58.3%)为多见;引起性功能障碍主要有三方面因素:药物因素,精神病因素和心理因素·舒必利,甲硫哒嗪和氯氮平是引起性功能障碍的主要药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获良效。结论应重视精神病人的性功能障碍问题,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

  • 标签: 男性 精神病 性功能障碍 心理治疗 抗精神病药
  • 简介:目的:探讨针灸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差距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0.32±0.10),对照组为(1.87±0.2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方式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 脑卒中 运动功能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喹硫平、利培酮、氯丙嗪及氯氮平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影响的差异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将门诊就诊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38例、利培酮组41例、氯丙嗪39例、氯氮平组4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泌乳素、放射免疫法检测睾酮水平,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的血清泌乳素(PRL)和睾酮水平。分别于基线及治疗第12周末使用简明男性性功能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性功能及精神症状,于治疗第12周末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2周末,利培酮组、氯丙嗪组、氯氮平组的性功能量表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治疗第12周末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基线水平[利培酮组:(12±5)ng/ml,(22±6)ng/ml,t=13.92,P〈0.01;氯丙嗪组:(13±6)ng/ml,(19±5)ng/ml,t=8.27,P〈0.01],喹硫平组和氯氮平组无明显变化。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治疗第12周末的血睾酮水平低于基线水平:利培酮组:(0.77±0.21)ng/ml,(O.27±0.11)ng/ml,t=13.22,P〈0.01;氯丙嗪组:(0.90±0.11)ng/ml,(0.32±0.14)ng/m1,t=11.27,P〈0.01;喹硫平组和氯氮平组无明显变化。影响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的因素有泌乳素、睾酮、年龄及TESS分。结论抗精神病药物中,利培酮和氯丙嗪易引起血清泌乳素升高和血清睾酮降低,氯氮平具有较多药物不良反应,这些可能造成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减退。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睾酮 性功能 泌乳素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肿瘤二科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恢复情况、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d前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d后2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术后护理中,优质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利于患者胃功能恢复,并改善其睡眠质量,推荐推广。

  • 标签: 胃癌患者 优质护理干预 胃功能恢复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挫伤部位的X线照射治疗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70只雌性Wistar大鼠按照纽约大学的重力冲击方法建立大鼠脊髓(T10)损伤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每组10只,其中6组大鼠在损伤后不同时间(损伤后20min、1d、2d、4d、7d、17d)对挫伤部位进行X线(20Gy)照射,第7组则不予照射(对照组).然后根据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标准评测各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快蓝染色对存活6周以上的大鼠进行挫伤脊髓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脊髓挫伤后20min、1d、2d行X线照射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脊髓损伤后的2~3周进展较快,后期恢复缓慢.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应用X线治疗组周边组织残存区面积大于对照组.结论脊髓挫伤部位伤后早期行X线照射治疗可保护脊髓残存的神经组织,改善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X线照射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住院天数和经济支出的影响。方法将7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发病后1、3、6个月3个时间点,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临床痴呆分级量表(CDR)和汉语失语检查表(ABC)分别对神经功能、Et常生活能力、痴呆程度及语言功能进行评分,同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的经济支出。结果1、3、6个月时,微创组NIHSS评分、MBI指数、ABC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3、6个月时,微创组CDR分级较常规治疗组低(P〈0.05)。微创组住院天数和住院期间经济支出均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且住院天数和住院期间经济支出均较少。

  • 标签: 微创 脑出血 经济支出 住院天数
  • 简介:脑白质病变是脑小血管病在磁共振成像T_2加权像中检测到的影像学表现,表现为白质高信号(whitematterhyperintensity,WMH),是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风险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WMH负荷不仅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和功能结局有关,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风险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阐述目前关于WMH的神经病理学及其负荷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的最新研究。

  • 标签: 脑白质高信号负荷 神经病理学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评估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比较以不同分界血压分组的各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探索最优目标血压。方法入选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期间,连续在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诊断为自发性脑出血,入院时距发病时间小于72h的患者,除外脑结构异常的患者,共92例完整病例资料,分析急性期血压与神经功能恢复间的相关性,并分别比较不同的分界血压下,各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收缩期血压与人院第28天神经功能恢复存在显著相关性。以160mmHg为界分组,收缩压≤160mmHg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优于收缩压〉160mmHg组。而以140mmHg和150mmHg为分界血压分组的两组患者第28天神经功能恢复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认为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水平若低于160mmHg,可能与28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相关。

  • 标签: 脑出血 急性期收缩压 神经功能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干细胞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的策略。方法体外分离纯化成年SD大鼠骨髓MSCs,并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加入麝香多肽(Musk-1)将其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再定向将神经前体细胞植入经显微外科手术建立的大鼠横断性脊髓损伤病灶中。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植入的rMSCs源性神经元可明显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P(0.05;有效观察期90d)。组织学和免疫细胞组化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植入rMSCs源性神经元在移植区域大量成活,并向损伤区域四周的邻近组织迁移约6mm。荧光金逆行追踪分析显示在大鼠脊髓头侧、中脑红核和大脑感觉运动皮层等区域均可检测到荧光金标记阳性的运动神经元,推测脊髓损伤侧的皮层脊髓束发生了再生并穿越横断性病灶达到了脊髓尾侧。结论作为干细胞替代治疗的新策略,rMSCs源性神经元可在横断性脊髓损伤病灶中成活、迁移、整合。以及具备修补脊髓功能的潜在可能性。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海马病理形态学改变,评价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方法1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6只),生理盐水组(B组,MCAO后6h、12h、24h、48h、72h、5d、7d7时点,各6只),依达拉奉处理组(c组,同B组),术后即刻予以依达拉奉干预。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Tr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改变;用HE染色方法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术后进行神经缺损评分发现,由于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影响,假手术组术后出现6—24h神经功能减退。与假手术组相比,在6~24h时间段盐水组神经功能下降明显(P〈0.05)。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明显好于盐水组(P〈0.05)。术后7d盐水组和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基本恢复。同时,在依达拉奉组和盐水组中,缺血24h脑梗死体积最大;与盐水组相比,术后6—24h依达拉奉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HE染色显示术后6h在脑缺血区神经元细胞无明显改变,6h后缺血区脑组织逐渐出现肿胀与坏死;在依达拉奉组,脑水肿和神经元坏死病理损害明显较轻,在假手术组,脑组织无明显改变。结论依达拉奉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缩小脑梗死体积和减轻缺血性病理损害程度的作用;研究还提示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脑缺血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海马 依达拉奉
  • 简介:目的调查社区卒中恢复期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251例在社区医院住院的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体重指数(BMI)、上臂肌围(AMC)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以及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和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社区医院的卒中恢复期患者低蛋白血症(Alia〈35g/L)的检出率为38.6%,营养不良的检出率达41.3%。结论社区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的检出率高,尤见于老年及多次卒中的患者,有必要对社区卒中恢复期患者采取规范有效的营养管理措施。

  • 标签: 卒中 营养不良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如何正规治疗,尚无统一规范,疗效亦无法具体衡量。我科自2006年至2009年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9例,恢复期通过综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Karnofsky功能评分(Karnofskyperformancescale,KPS)评估生活质量,较GOS预后评分法疗效更直观,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中西医结合 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辅助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运动功能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测量(BOLD)成像技术,对14例运动功能区病变病人(胶质瘤11例,脑膜瘤2例,转移癌1例)行fMRI检查,将有关数据及图像进行相关分析处理,得到活化功能区图像,将功能像与结构像融合,输入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术中进行功能区定位,指导手术.结果病人术中病灶影像均获得等体积全切除,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未加重.结论fMRI检查可以为功能区病变术前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导航系统,可在术中精确定位功能区,避免损伤,降低致残率.

  • 标签: 神经导航手术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运动功能区病变 血氧水平依赖性测量成像技术
  • 简介:随着血管内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蓬勃发展,从事神经内外科的临床医师越来越感觉到掌握和了解颅内动脉功能解剖的必要性。颈内动脉(ICA)是颅脑血液供应的重要动脉血管,其在颅段(入颈动脉管至颈内动脉分叉间)迂曲走行于骨性结构中或骨旁,且沿途发出诸多分支动脉。深入了解颈内动脉的走行方向和分段方法,对神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技术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意义。本文从颈内动脉分段方法的演变过程和新的分段方法等方面介绍颈内动脉的功能解剖。

  • 标签: 颈内动脉 功能解剖 血管内治疗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内外科 脑血液供应
  • 简介:目的分析针刺足三里穴后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和功能磁共振(fMRI)信号的变化,探索针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志愿者13名,分为真穴组13名和假穴组8名(同时参与了真穴组的实验).真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假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同一水平向外2~3cm处.针刺前5min及出针后30min分别采集受试者外周血,检测免疫相关指标(CD3、CD4、CD8、NK细胞).针刺时进行fMRI扫描,用SPM2软件分析tMRI数据.结果出针后真穴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较针刺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穴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足三里穴激活了左侧下丘脑、双侧尾状核头部、前后扣带回、旁中央小叶、颞中回、额中回、小脑半球;假穴组只激活了旁中央小叶及小脑半球.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可能需要通过中枢特定脑区的介导作用于靶器官.

  • 标签: 针刺 免疫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沈阳市浑南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疗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炎性反应变化情况,以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部手术,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腹部手术 炎性反应
  • 简介:查阅近十年来康复评定的相关文献,发现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运动功能进行早期而全面的评价,有助于了解患者运动障碍的程度,指导制定康复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因此,运动功能评定是脑血管意外康复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临床科研中,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简便、实用、可信度高的运动功能康复评价方法.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评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