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从5月20日我院开始收治了从四川转运过来的地震伤员,共24名,由于是大批地收治,而且有部分伤员病情比较严重,除了多发性骨折以外,个别伤员合还合并有颅脑损伤、肺部创伤等。为了提高和保证护理质量,我院骨科专科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以加大护理力度,现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 标签: 伤员救治 护理干预 地震 干预措施 多发性骨折 病情比较
  • 简介:北京老年医院接到收治四川地震伤员的任务后,在陈峥院长等院领导的关怀和指示下,护理部立即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开展工作。召开了护士长动员会,就护理人员的人力、总务物品及器械作了充分的计划和准备;迅速制定了抗震救灾爱心病房服务手册;制定了接诊流程,进行反复演练。同时,全院护士加班加点,

  • 标签: 老年医院 护理工作 伤员 地震 四川 护理服务
  • 简介:目的探讨“5·12”汶川大地震中颅脑损伤伤员现场伤情特点和急救中的经验教训,为地震致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自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5月13日汶川大地震后在重灾区北川和安县现场急救的120例颅脑损伤伤员的临床资料,对致伤原因、伤情分类、救治方法、合并症、治疗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120例伤员中70例因头皮挫裂伤仅予现场处理,清创缝合,预后良好,余伤员急诊处理后转入后方综合性医院住院治疗。住院伤员行开颅手术治疗40例,非手术治疗10例,住院5~16d后康复出院46例,死亡4例。结论现场正确处理判断地震致颅脑损伤伤员伤情且积极救治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并可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减少损失。

  • 标签: 地震 颅脑损伤 现场急救
  • 简介:地震灾害在发生时间和发生地点、破坏程度及范围上具有不可预知性,其瞬间可造成大批人员的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据报道,“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约7万人遇难,1万8千多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近10万人重伤住院治疗;地震还使450万间房屋倒塌,1400多万人无家可归:总受灾人数达46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万亿元人民币。

  • 标签: 地震 急救医疗服务 深切救治
  • 简介:目的探索地震灾后幸存者“窗口期”心理健康状况,为地震后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CL-90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事件冲击量表(IES-R)、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对64例灾后幸存者进行测评。结果(1)幸存者SCL-90量表总分及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因子分较常模明显增高;(2)幸存者HAMA评分〉14者22例,占32.8%;HAMD评分〉20分16例,占25.0%;IES-R评分〉19分16例,占25.0%;(3)符合DSM-Ⅳ创伤后应激障碍(病程〉1个月)诊断者共10例,相对于非PTSD者,在性别、职业、有无躯体损伤、SCL-90量表总分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地震灾后幸存者心理创伤广泛,值得关注。

  • 标签: 地震 幸存者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总结和探讨地震发生后一线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将336例地震颅脑损伤患者通过GCS评分法初筛,按伤情程度分为重、中、轻3型,予以药物治疗和医学观察;伤口行止血包扎和清创;复合伤行相关处置;重型颅脑损伤中开颅手术4例,死亡1例。结果本组病例中,轻型颅脑损伤206例,恢复良好201例;中型颅脑损伤122例,恢复良好11例;重型颅脑损伤8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4例。结论地震所致颅脑损伤具有致伤机制复杂,合并损伤多,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提高一线医院灾害应对能力和应急储备,对于及时抢救危重颅脑损伤患者,提高抢救存活率,最大限度的降低死残率均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地震 颅脑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汶川大地震颅脑外伤患者的时空特点、复合伤情的分布,探讨救治时机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对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5月12日至6月2日收治的汶川地震中92例颅脑外伤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治的92例地震颅脑损伤患者均来自成都西北部平原地区,其中早期12h内收治76例,共开展手术10例。治愈47例,转外省治疗31例,住院治疗11例,死亡3例。结论汶川地震中颅脑损伤患者多为早期损伤,病情变化快。早期开展急救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地震 颅脑外伤 救治策略
  • 简介: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韵10%左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垂体腺瘤的发现率明显增加。垂体腺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者居多。由于其主要症状是内分泌功能紊乱(月经不调、不育)及视功能障碍,需行适当的治疗。目前,除垂体泌乳素(PRL)腺瘤可以首选药物治疗外,其他类型的肿瘤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如何以最小的创伤切除肿瘤并保全病人的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垂体腺瘤病人的生活质量,一直是神经外科医师追求的目标。

  • 标签: 垂体肿瘤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 神经导航
  • 简介:出血作为一种具有出血倾向的脑小血管病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其检出率越来越高。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脑出血与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溶栓或抗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关系密切。本文旨在探讨脑出血与上述疾病的相关性,将有利于脑出血患者卒中防治策略的制定。

  • 标签: 脑微出血 缺血性卒中 脑出血
  • 简介: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也是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转移瘤形成的研究有多种理论,如:转移肿瘤干细胞理论,“种子和土壤”学说。近年研究发现,肿瘤环境(tumormicroenvironment)对于肿瘤形成、增殖、侵袭及转移具有重要意义,转移瘤的形成与其周围的环境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就肿瘤环境与转移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脑转移瘤 微环境 进展
  • 简介:本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等三家国外数据库收录。本刊以全面反映我国神经外科侵袭领域医学研究成果,快速传递学科前沿信息,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及时交流临床经验为宗旨;以服务神经外科及相关学科广大医务工作者为己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本刊实行严格的专家审稿制度,依据稿件学术质量,公平、客观地取舍稿件。

  • 标签: 微侵袭神经外科 中国 稿约 杂志 《化学文摘》 医学研究成果
  • 简介:目的分析四川大地震中颈椎骨折伴颈脊髓损伤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总结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8月6日收治的9例颈椎骨折伴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颈椎骨折伴颈脊髓损伤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6例伤后5d内发生肺部并发症,其中肺炎3例,通气障碍2例,肺水肿和血气胸1例,经积极的呼吸道管理等非手术治疗,肺部并发症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颈椎骨折伴颈脊髓损伤急性期(〈5d)常发生严重肺部并发症,以高位损伤(C4以上)、合并胸部损伤、高龄、有肺部疾患史与吸烟史者更易发生,早期发现后内科治疗效果好。

  • 标签: 地震 脊髓损伤 颈椎骨折 肺部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地震后灾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随机抽样选择的816例绵竹市高中学生分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结果(1)绵竹市高中学生PTSD发生率为13.11%;(2)绵竹市高中学生SCL-90各项指标分值(躯体化及人际关系敏感除外)远远大于常模组(P〈0.05);(3)绵竹市高中学生SSRS各项指标分值低于常模组(P〈0.05),而PSSS各项指标中,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其他支持分值高于常模组(P〈0.05);(4)绵竹市高中学生IES—R分值与地震当时的主观感受(r=0.36,P〈0.05)、亲人的受伤情况(r=0.21,P〈0.05)、朋友及同学的受伤情况(r=0.18.P〈0.05)、家庭财产损失情况(r=0.11,P〈0.05)呈正相关;(5)IES—R分值与SCL-90各项指标(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除外)均成正相关(P〈0.05)。(6)IES—R分值与PSSS中领悟社会支持总分(r=-0.09,P〈0.05)、朋友支持(r=-0.09,P〈0.05)、其他支持(r=-0.09,P〈0.05)呈负相关。结论与正常人群比较,绵竹市高中学生地震后的心理健康水取较差;他们较正常人群对社会支持的领悟更敏感;有效的社会支持及对社会支持的感受可降低PTSD发生率。

  • 标签: 地震 创伤后应激障碍 社会支持 高中学生
  • 简介:目的探讨创穿刺引流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创穿刺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87例,不用生理盐水冲洗,穿刺成功后取头低足高位,适当补充液体,持续引流,适当延长引流时间。结果术后1~4个月随访并复查CT,85例完全消失,2例复发二次穿刺引流治愈。结论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手术操作简便,治愈率高,不易发生并发症,治疗费用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穿刺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的治疗理念和手术技术。方法报告15例手术,分析其经验和教训。结果临床诊断PRL腺瘤10例,GH腺瘤2例,ACTH腺瘤3例。手术全切肿瘤13例,大部切除2例,2例病理未证实肿瘤。男性PRL腺瘤疗效差,ACTH腺瘤手术切除常有一定难度。结论并非所有垂体腺瘤都适于手术,宜慎重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强调正确利用局部解剖关系,准确定位,合理止血,争取彻底切除。

  • 标签: 垂体微腺瘤 显微外科手术 单鼻孔经蝶入路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侵袭手术(显微或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PAs)的鞍底修复技术与效果。方法对入院的458例PAs患者经单鼻孔-蝶窦入路侵袭手术切除肿瘤,以不同的手术技术修复鞍底。其中299例(65.3%)为PAs切除后鞍隔膜完好,无脑脊液(CSF)漏,仅有鞍底骨质缺损而行“单纯鞍底修复术”;159例(34.7%)因术中鞍隔膜破裂而有CSF漏液,行“严密鞍底修复术”。结果432例(94.3%)鞍底修复术后疗效良好,未出现CSF漏和其它并发症;26例(5.7%)经蝶术后发生CSF漏,其中18例行早期修补术,8例以腰椎穿刺CSF持续引流而治愈。结论对施行经蝶入路侵袭手术切除PAs后的鞍底修复很有必要,这是防止CSF漏和垂体脱位的重要方法。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微侵袭神经外科 鞍底修复
  • 简介:为进一步办好《中国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了解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及建议,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对部分读者进行调查。分析读者的年龄分布、职称、阅刊途径、阅刊目的及对杂志从编排、审稿、修稿、栏目设置、内容安排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掌握读者喜欢阅读的论文类型,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等问题;为更好地提高办刊质量提供第一手材料。

  • 标签: 读者 调查分析 期刊 导向
  • 简介:病例1:患者男性,61岁。抵达阿塔卡玛(海拔4000米)2d后出现霹雳样头痛,随后意识丧失。转运到低海拔地区后病情逐渐好转。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显示弥漫性血管源性水肿和出血(图1)。最终诊断为高海拔脑水肿。病例2:患者男,51岁。因为吸入性肺炎、缺氧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住院。抗生素治疗后病情改善,1周后痫性发作。脑MRI显示弥漫性脑出血(图2)。

  • 标签: 脑微出血 弥漫性 NEUR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