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定患者睡眠质量。结果:睡眠不良患者占81.58%。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正常人常模比,各维度因子分及PSQI总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内、外科住院患者比较,PSQI总分高,并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4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内、外科住院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心脏手术患者睡眠质量并从影响因子入手,实行综合的治疗护理方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睡眠不良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为改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急诊观察室1501名急诊科护理人员,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汉密尔顿焦虑(HamiltonAnxiety,HAMA)、抑郁量表(HAMD量表)对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进行测评。结果:1)急诊护士PSQI总分为(12.84±2.23)分,且与与年龄、从业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2)HAMA总分(16.48±9.45)分,HAMD总分(22.68±8.74)分,均与PSQI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存在睡眠障碍,改善其心理状况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人员 睡眠质量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调查医学生的患者安全知识和态度现状及患者安全教育开展和需求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天津市3所医学院校727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学本科生对患者安全的知识、态度及教育需求调查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医学生患者安全知识得分为(9.43±1.65)分,家中是否有医务工作者、年级和性别是其影响因素(P〈0.05);患者安全态度得分为(63.53±21.26)分,学校和专业是其影响因素(P〈0.05);49.4%的医学生表示学校开设了患者安全教育相关内容,96.0%认为自己的患者安全知识仍须加强,74.7%最希望开展案例讨论式培训。结论:医学院校患者安全教育情况尚不容乐观,学校与医院应注意协同合作,通过案例讨论及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针对性培训教育。

  • 标签: 院校合作模式 医学生 患者安全 教育课程
  • 简介:目的:分析230例冠心病患者骨密度情况与睡眠质量。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30例作为本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23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人员均采用Lunar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L1~4及左侧股骨颈密度。对比2组骨密度测定结果及低骨密度发生率。调查并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腰椎L1~4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骨密度患者冠心病发生率显著增加,冠脉明显狭窄,且睡眠质量严重下降,因此为了更早的明确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症状,可将低骨密度的发生作为影响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骨密度 现况调查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调查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7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进行编号,利用计算机软件分组,具体遵照"随机、均等"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全部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服务,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障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2组睡眠质量评分较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后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理想,推荐推广。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睡眠障碍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究河北临城中学高中生考前心理应激水平和睡眠状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核算考前学生的心理状况。本次问卷题目设置主要包括应激水平测试和睡眠状态指数测试,对影响考生考前心理状况的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进行抽样访谈,将考前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平时状态进行比较,以此为依据,提出一些相对实用性的建议和缓解方式。使得考生考前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为其取得最佳成绩提供实际参考。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考试前存在紧张心理,有51.83%的学生处于适度紧张状态,而3.66%的学生极度紧张,不利于考试的正常进行,另外16.46%的学生完全不紧张,说明这部分学生不在乎考试,学习效率不高。比较考生考前与正常情况下心理应激水平,结果显示考前学生心理应激水平总分(23.01±1.94)分明显高于正常情况下(21.67±1.93)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考生考前与正常情况下睡眠状况,结果表明考生考前睡眠状态总分(6.95±3.4)分明显高于正常情况(6.16±4.98)分,表明考前学生睡眠状态较差,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考生在临考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甚至对自己不自信。与正常情况比较,考前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明显偏高,睡眠状态较差。因此,本文综合主观、客观、心理、生理等方面为高中生提供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

  • 标签: 应激水平 睡眠状态 河北临城中学 调查 心理状况
  • 简介:目的:对房山区失眠患者进行相关调查,房山区失眠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及分别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填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及中医体质量表,对房山区失眠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男性和女性中医体质的分布:男性例数:痰湿质258例、湿热质161例、气虚质51例、阴虚质41例、瘀血质37例、气郁质27例、阳虚质25例、平和质7例、特禀质6例;女性:气郁质377例、气虚质216例、阳虚质182例、痰湿质171例、阴虚质56例、瘀血质49例、湿热质22例、平和质5例、特禀质5例。2)900例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所占比例在10%以上的有痰湿质(25.29%)、气郁质(23.82%)、气虚质(15.74%)、阳虚质(12.21%)、湿热质(10.79%)。3)900例失眠患者体质中个体兼具2种体质的分布情况在7%以上的有(顺序从高到低排列)气虚质+气郁质(8.22%);痰湿质+湿热质(7.89%)。男性最多的是痰湿质+湿热质(7.56%)。女性最多的是气虚质+气郁质(8.00%)。结论:1)失眠患者体质分布以痰湿质、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最为多见。男性和女性失眠患者在中医体质分布方面存在差异,男性以痰湿质+湿热质最为多见;女性则以气郁质+气虚质最为多见。2)个体兼具2种体质患者以气虚质+气郁质和痰湿质+湿热质最为多见。男性和女性也存在差异,男性以痰湿质+湿热质最为多见;女性以气虚质+气郁质最为多见。

  • 标签: 失眠 中医体质 地区分布 调查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调查分析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北京市大兴区精神病医院收治的重性精神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共8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睡眠障碍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工具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重性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40岁以上所占的比例高于40岁以下所占比例,文化程度越低发病可能性越大,无业人员的发病率较高,婚姻状况为离婚或丧偶的发病率高。重性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焦虑忧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激活性因子、敌对猜疑因子等。结论:影响重性精神病者并发睡眠障碍的因素较多,应全面认识并正确处理该病的相关因素,改善及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稳定患者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重性精神病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高校学生睡眠情况和传统中医药疗法、现代医学疗法和其他补充替代医学疗法在高校学生中的可及性、可接受度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及自制问卷对500名北京市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2.1%的高校学生表示需要改善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不佳主要体现在:睡眠时间不足、深睡眠时间不足、日间易犯困。学习成绩与SRSS总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专业与助眠方式的选择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助眠方式接受度最高的是补充替代医学疗法(49.5%),中医药助眠方法接受度较高(12.3%),其中,对于传统中医药疗法,70.4%表示愿意了解和尝试,66.5%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大学校园普及。结论:北京市高等院校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传统中医药改善睡眠疗法具有较高接受度,应加大中医药文化知识在大学校园中的普及度。

  • 标签: 高校学生 SRSS 睡眠质量 中医药疗法 流行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