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新开辟的'临床医学图像'栏目,主要报道少见病例的典型影像及病理表现,或常见病例的特殊影像及病理表现,包括X线、CT、MRI、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以及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等。每篇文章需提供2~6帧图片及

  • 标签: 临床医学图像 图像栏目 栏目征稿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3D重建图像技术在鞍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0例鞍区肿瘤经MRI明确诊断后,行SCTA螺旋CT重建3D图像.螺旋扫描层厚2.0mm,间距1.0mm,螺距1.0~1.25,以3.0ml@s-1速度注射对比剂120ml;用同遮盖法(SSD)重建三维图像,所建图像与MRI及手术对照.9例行伪彩SSD重建用以模拟手术入路.结果螺旋CT3D重建图像能清楚显示鞍区肿瘤的形态及其与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并可显示邻近受压移位的血管;螺旋CT重建图像技术可为模拟手术入路提供重要信息.结论作为常规二维影像的补充,螺旋CT重建图像技术可提供鞍区肿瘤与邻近血管及颅骨的三维空间图像,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鞍区 肿瘤 螺旋CT 重建图像
  • 简介:目的探讨DSA图像测量技术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介入中心1035例患者在进行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病变及正常血管影像进行测量。结果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本组病例中的血管及病变进行测量,应用直径为10mm的正圆形不锈钢球作为参照物,并且尽可能将其放置在与预测量血管或病变同侧同一平面位置接近的部位,其测量数值较少产生误差;应用三维重建系统对旋转DSA三维重建的图像也可进行精确测量。结论DSA图像测量技术对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介入操作医生选择合适的支架、保护过滤伞、弹簧圈及扩张球囊等材料的种类、型号至关重要。

  • 标签: 放射学 介入性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图像后处理 测量技术
  • 简介: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双能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血管成像(DE.CTA)诊断颈内动脉狭窄与闭塞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自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行DE-CTA检查的怀疑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2例,在DE—CTA检查前或后1d至1月内行DSA检查。依据Fischer分段法将颈内动脉分为6段,采用4分评分系统评价头颈部DE—CTA图像质量,对于DE—CTA不显示为闭塞,以及评分≥3分的血管节段进行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比较DE—CTA与DSA对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本组32例患者384段血管,除去闭塞血管19段及带支架血管4段,对361段血管进行图像质量评价,显示评分≥3分血管344段(95%),1分血管17段;DE—CTA诊断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血管节段数分别为322、10、12及19。DSA诊断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血管节段数328、8、8及19。DE—CTA与DSA评价不一致血管6段.DE—CTA显示的狭窄程度均大于DSA。结论DE.CTA能较好去除骨骼与钙化对颈内动脉的影响,与DSA相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颈内动脉 双能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数字与双能量两种减影血管成像(computer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行头颅CTA检查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8例,对照组行双能量减影CTA技术,观察组行常规数字减影CTA技术,比较两组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减影成功率为17例(94.44%),对照组减影成功率为18例(100%),两组减影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图像质量低于观察组,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随着双源CT技术的发展,双能量减影CTA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优于数字减影CTA技术,双能量减影CTA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双能量减影 数字减影 CTA 脑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精准医疗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在脑血管病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度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实习的10名脑血管病专业研究生,开展脑血管病精准医疗领域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使学生对脑血管病精准医疗领域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得到加深,英语表达能力也有相应的提高,教学效果良好。结论在精准医疗时代,开展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是提高研究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拓宽知识面的有效可行手段。

  • 标签: 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 精准医疗 脑血管病 研究生 教学
  • 简介:通过对中医失眠症临床科研一体电子病历使用的临床实践,发现中医临床科研一体电子病历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对策。

  • 标签: 临床科研一体化 电子病历 问题 对策
  • 简介: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和国人寿命的延长,预测至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5亿,占总人口的20.3%。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1年北京市政府为北京市民办的60件实事之一,是将北京胸科医院转建为北京老年医院,北京市有了惟一一所市属三级综合性老年医院。如何为老年患者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给老年护理提出了新的课题。2005年门诊护理在医院孝道文化理论指导下,以老年患者为中心,实施人性、个性服务,通过3年的实践,收效良好。

  • 标签: 老年患者 护理服务 门诊护理 人性化 老年医院 老龄化社会
  • 简介:DNA甲基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条重要通路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pG岛甲基,其甲基发生频率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组织类型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某些基因的DNA甲基可为胶质瘤的早期诊断提供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同时由于DNA甲基具有可逆性,可以为胶质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还可以用来评价预后。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DNA 甲基化
  • 简介:关键词指论文中最能反映主题信息的特征词汇或词组、短语。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对论文的标引使用"关键词"一词,关键词中包括主题词和(或)副主题词以及少数自由词。生物医学领域使用频繁、而且又被使用者认可的主题词,约有15000个;每年最新版美国国立图书馆编辑的《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均有所增删。标引关键词的主要工具书为《医药学名词与主题词(MeSH)对应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 标签: 关键词标引 医学主题词表 上位词 药学名词 副主题词 主题信息
  • 简介:关键词指论文中最能反映主题信息的特征词汇或词组、短语。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对论文的标引使用"关键词"一词,关键词中包括主题词和(或)副主题词以及少数自由词。生物医学领域使用频繁、而且又被使用者认可的主题词,约有15000个;每年最新版美国国立图书馆编辑的《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均有所增删。标引关键词的主要工具书为《医药学名词与主题词(MeSH)对应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若主题词表尚无相应的词,则通常采取选用上位词、同义词,

  • 标签: 关键词标引 MEDICUS 中国医学科学院 副主题词 主题词表 医学信息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女,45岁,农民,小学文化。因夜眠差、心烦、自觉浑身不适2年余前来就诊。家族史、个人史无特殊记载,无重大疾病史。2病例分析2.1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夜眠差、心烦。逐渐出现浑身不适症状。经常感觉心慌、气短,身体有时忽冷忽热,大小便不规律,经常尿频、尿急,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患者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做各种检查均未见异常。在综合医院的.医生建议下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及各项辅助检查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问答切题、言流畅、主动述说病情,称因经常感觉浑身不适,心烦、感觉活着没意思。因在多家医院都查不出患什么病,自己对治疗已没有信心,但仍希望医生给好好治疗。注意力、记忆力,智能无异常,白知力部分存在。诊断:躯体障碍。

  • 标签: 躯体化障碍 米氮平
  • 简介:目的:规范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提高查房质量。方法:对带教老师采取强化培训规范查房流程,反复实践,通过监督评价保证查房质量。结果:实施规范教学查房显著提高了护理教学查房质量,提高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论: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实施规范的护理教学查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标签: 规范 教学查房 实践
  • 简介:目的:建设护士分层信息考核平台,改进护士分层考核的组织管理。方法:采用专家论证的方法确定各层级护士理论考核的内容结构,分专科、分层次建设护理题库,分阶段逐步推进在线考核平台应用,并加强考核后的反馈调查,实现分层在线考核的持续改进。结果:明确了不同层级护士理论考核的结构,建立了包含多个专科共计一万余道试题的题库,实现了面向全院护士的分层在线考核;护士对分层在线考核的整体满意度为98.5%。结论:题库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是保障护士分层考核的基础;护士分层考核使培训效果评价更具针对性,同时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临床工作;有效的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考核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分层培训 分层考核 信息化考核平台
  • 简介:我院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平台构建安全用药警示系统,通过与医院无线网络连接的移动I-touch扫描仪,为6类药品设计了不同的提醒警告语,加强用药安全的管理,弥补了传统高危药品使用和管理中的不足,减少了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促进了我院护理工作的信息建设,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 标签: 信息系统 安全用药警示系统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分享皮肌炎伴肺间质纤维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皮肌炎伴肺间质纤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与针对性护理后,34例好转出院,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中途放弃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34/36),护理满意率为97.22%(35/36),未出现1例严重不良反应。随访1~2年,患者病情基本稳定。结论:皮肌炎伴肺间质纤维患者治疗过程中,结合其病情行针对性护理,保证了临床疗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伴肺间质 患者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失眠不仅是一个睡眠生理紊乱,同时还是一个心理紊乱过程。因此失眠的本土治疗除了要考虑生理的变化,更应该重视心理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国内外失眠治疗的现状,我们发现失眠的心理治疗更需要本土。对比失眠心理治疗的西方模型与本土模型,我们形成了创新的中国本土的失眠治疗技术—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睡眠调控技术。

  • 标签: 失眠 本土化 心理治疗 创新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方法10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组507例,外科组493例。按发病一治疗时间分为:超早期组(〈7h),早期组(7~24h)和晚期组(〉24h)共3组,分别进行内、外科疗效比较和组间外科疗效比较。疗效判定指标为: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病死率、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优于内科治疗;(2)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3)超早期组术后颅内再出血风险高,早期组再出血率下降;(4)晚期组,外科组的呼吸、泌尿和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科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早期(7~24h),是最佳手术时机。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 手术时机
  • 简介:目的了解头晕/眩晕诊疗的诊疗现状。方法对2015年9月-2016年1月全国眩晕巡讲培训的临床医师进行微信形式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625例临床医生参与调查。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组对头晕/眩晕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低于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组(P〈0.001)。在规范培训内容方面,仅有22.4%的医师认为自己熟练掌握眩晕相关体格检查,60%的医生关注眩晕相关查体,57.92%的医生关注眩晕相关疾病鉴别诊断。结论应加强低年资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在头晕/眩晕相关知识方面的培训。

  • 标签: 头晕 眩晕 医师 规范化培训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