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TIP睡眠调控技术、电针联合药物综合治疗非质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组的100例非质性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为综合疗法组:在服用舒乐安定片基础上每周两次TIP睡眠调控技术及电针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西药组:于睡前半小时口服舒乐安定片1~2片。2组均在入组时和治疗4周后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值变化。结果:组内比较显示,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显示,2组治疗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7.5%,研究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χ^2=7.26,P=0.011)。结论:本研究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对非质性睡眠障碍均有效,但其改善程度不同,研究组优于对照组,这提示心理治疗、传统中医针刺治疗及联合药物等综合疗法是治疗非质性睡眠障碍更为有效的方案,并能够较少或停用催眠药物,从而减少或避免药物的依赖。

  • 标签: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TIP 电针
  • 简介:目的研究以惯性传感测量数据识别帕金森病(PD)冻结步态(FOG)的方法及其准确性。方法用惯性传感对正常对照者、PD患者及PD合并冻结步态患者,进行10m往返和双重任务往返行走的运动功能检测;采用改进的结合时域步态参数的频域分析方法进行测试数据分析。结果惯性传感测试数据经改进的方法分析,显著提升了识别的敏感性(P〈0.05);针对实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88.9%;针对冻结步态片段的敏感性为84.7%。结论惯性传感能对PD冻结步态精准检测,改良分析方法对其的识别更加有效。PD冻结步态的早期、精准识别,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功率谱分析 步态周期
  • 简介:目的:研究非质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非质性失眠症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睡眠正常者8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评估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多导睡眠监测检查患者睡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SQI(2.35±0.14)分、入睡时间(2.55±0.45)分、睡眠时间(2.36±0.19)分、睡眠效率(1.89±0.29)分,87例失眠症患者中,阴虚质18例、血瘀质30例、气郁质32例。上述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多导睡眠监测数据存在明显异常。结论:非质性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居多,患者睡眠质量差,需对症治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非器质性失眠症 睡眠质量 中医体质类型
  • 简介:目的:探究埋藏式三腔起搏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护理及对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埋藏式三腔起搏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122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生命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埋藏式三腔起搏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且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埋藏式三腔起搏器 心力衰竭 护理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优选枣仁安神胶囊的制备工艺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浸膏中酸枣仁皂苷A和B的含量作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枣仁安神胶囊中酸枣仁皂苷A和B进行定性鉴别,同时单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A、B的含量。结果:1)枣仁安神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0h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2)薄层色谱法检测酸枣仁皂苷A和B的专属性较强,酸枣仁A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A=0.958X+0.921×10^-4(r=0.9998),酸枣仁皂苷B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B=0.652X+0.767×10^-4(r=0.9997),皂苷A点样量在2.1~7.1μg,皂苷B点样量在2.0~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优选的枣仁安神胶囊提取工艺提取率高,可行性好,工艺稳定,同时建立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面简单、准确,适用于对枣仁安神胶囊的质量控制

  • 标签: 枣仁安神胶囊 提取工艺 薄层色谱 单波长 酸枣仁皂苷A、B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控制、生命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入院确诊后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出院后仅定期电话随访,不做过多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以及生命质量、睡眠质量水平。结果:干预前,2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GQOL-74与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QOL-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控制血压水平,提高生命质量与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实施。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 血压 生命质量 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