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冠切额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及早期颅骨修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切额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56例重型侧额颞叶脑挫裂伤伴难治性高颅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OS)评分判定患者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恢复良好33例,轻残12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的患者中早期行自体或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28例。结论额冠状切口大骨瓣减压术能有效解除或减轻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的颅内高压,在重型侧额颞叶脑挫裂伤的抢救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冠状切口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 额颞叶脑挫裂伤 早期颅骨修补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损伤控制的方案治疗额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100例额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n=50)仅根据CT及临床表现采用保守或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n=50)根据病情逐步采取保守治疗→放置颅内压脑室型探头→单侧开颅手术入路清除侧血肿→侧开颅手术的手术方案。结果根据伤后6个月GOS预后评分判断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去骨瓣比例明显下降(P〈0.01),侧开颅比例明显下降(P〈0.01),但保守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损伤控制治疗额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的手术方法由简单手术方案逐级到复杂手术过渡,能明显减少开颅及开颅带来的继发性损伤,减少脑中心疝的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额叶 血肿 损伤控制 颅内压监测 入路 单侧 大脑镰切开
  • 简介:目的:探讨源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颅底或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源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明确肿瘤与颅底血管或矢状窦之间的关系,根据肿瘤与血管关系切除肿瘤。结果所有病例均能清晰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血管、静脉窦之间的关系(包裹或推挤),术中所见与术前检查所见符合。术中对血管保护完全,无大出血,术后无脑梗死、脑出血。根据Simpson切除标准:2级切除16例,3级切除5例,4级切除4例。术后Karnofsky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0分。术后随访6-24个月,22例患者无复发;4例患者残留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源CT三维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血管、静脉窦的关系,有利于术中血管的保护,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脑膜瘤 双源CT三维血管成像 术前评估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Meige综合征是一种特发性累及头面部的肌张力障碍,有时也会影响到颈部。脑深部电刺激(DBS)侧苍白球内侧部(GPi)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报道比较多,但治疗Meige综合征的很少。方法对3例侧GPi-DBS术后的Meige综合征患者进行随访4、6和60个月。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国际通用的BurkeFahn-MarsdenDystoniaRating量表(BFMDRS)评分,包括BFMDRS-Ⅰ(Movement量表)和BFMDRS-Ⅱ(Disability量表)两个部分。结果3例Meige综合征患者手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BFMDRS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评分的改善率分别为(78±3.1)%(范围75%-83%)和100%。结论侧GPi-DBS是治疗原发性Meige综合征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MEIGE综合征 脑深部电刺激 苍白球内侧部 肌张力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额颞部开颅一次成型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手术时整块去除额颞部骨瓣、结扎矢状窦并完全剪开大脑镰减压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治疗后中重度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该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方法。

  • 标签: 弥漫性脑肿胀 双额颞部开颅 去大骨瓣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