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FB。组和对照组,AFB1组以200ug/kg体重腹腔注射AFB1,第13周、第33周和第53周对大鼠进行肝活检,第73周处死全部动物并取肝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不同时期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第73周AFB1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一组不同时段比较,随着诱癌的进行,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上调,第73周AFB1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不仅明显高于第13周,而且亦高于第33周(P〈0.01)。其余各组和同组不同时段之间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B。组中发生肝癌的动物肝组织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率为100%(10/10),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率30%(3/10)(P〈0.05)。结论AFB,诱癌过程中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上调,CCT亚基γ基因蛋白有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肝肿瘤 CCT亚基γ基因蛋白 AFB1 大鼠肝癌 蛋白表达
  • 简介:目的检测CD90在化学诱导C57BL/6J小鼠肝癌过程中各时期的动态变化。方法实验组通过化学法诱导50只C57BL/6J雄性小鼠肝癌,对照组为50只正常C57BL/6J雄性小鼠。观察小鼠成瘤情况和生长状态。对每4周定期处死的小鼠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应用RT-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FQ—RT-PCR)、Western印迹法技术检测100只小鼠肝组织及相应阶段正常肝组织CD90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化学诱癌第16周时,小鼠肝脏表面开始出现结节样变化,直径约2mm,呈灰白色,多发性。病理改变主要是肝细胞排列轻度紊乱,细胞轻度异型增生。第20周时肝癌结节直径在5-25mm之间,镜下为中、高分化的肝癌细胞;RT-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在16周以前CD90蛋白不表达。FQ-RT-PCR、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CD90mRNA在化学诱癌16周以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诱癌16周以后,CD90表达呈显著性增加,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90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蛋白表达随着诱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认为CD90对肝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 标签: 肝肿瘤 干细胞 CD90 诱癌 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