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癌曾是继肺癌之后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普遍下降趋势.目前已排在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之后,成为第四位常见肿瘤,其中42%的病例发生在中国[1].据WHO统计,至2005年,胃癌仍是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首位肿瘤.如何降低胃癌的发病率、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已成为临床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 标签: 外科手术进展 早期胃癌诊断 诊断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的SCI患者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3-61岁,平均(38.56±10.77)岁;随访3-24个月,平均(18.44±10.06)个月,损伤程度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评分分级。所有患者均纵行切开硬膜显露脊髓,探查确定脊髓浅表软化区或瘢痕区,纵切,清创,髓内减压。配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采用ASIA评分、Barthel指数及功能独立性测量(functionalindependencemeasurement,FIM)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经过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后,SCI患者的ASIA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Barthel指数术后评分(45.00±29.72)分较术前(30.31±24.25)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M术后评分(79.69±16.42)分较术前(61.13±14.21)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CI患者经过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 标签: 脊髓损伤 外科手术 减压术 外科 功能恢复
  • 简介: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但根治性手术切除依然是直肠癌治疗的首选方案。直肠癌外科手术的方式经历了萌芽、成熟、注重保护功能、器械改进、理念革新、微创化、多学科诊疗的过程,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完善。随着临床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现代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组织工程、干细胞技术以及远程通讯、人工智能、激光手术器械、神经定位导航系统等生物工程学的发展,直肠癌手术必将从以往的毁损性切除、修复,进入重建、再生医学的阶段。手术方式的创新也向人性化、个体化、微创化、精准化方向发展,手术方式的发展也只有在满足患者个人生活的更大目标时才具有合理性。

  • 标签: 直肠癌 外科手术 发展
  • 简介:目的总结胸骨后甲状腺肿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提高对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认识。方法同顾性分析2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手术资料,均在超声刀配合下采用胸骨上1cm低位领形切口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术中常规湿露喉返神经全程。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并发短暂的低钙血症,经补钙处理后缓解;4例并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结论颈部低位领形切口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是可行的,显露喉返神经全程有助于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术中使用超声刀安全、有效。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 低位领形切口 超声刀 并发症
  • 简介:颞叶参与很多高级神经活动,如认知、情感、记忆、定时定向、语言等功能。颞叶依靠白质纤维束与大脑其它部位建立的广泛联系来完成其复杂的神经功能。临床上涉及颞叶的神经外科手术非常常见,因此,掌握颞叶内主要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和功能有利于更好的制定手术计划。尽可能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可以清楚显示白质纤维束的解剖结构。本文复习文献报道,结合我院DTI影像介绍颞叶重要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功能以及在颞叶肿瘤手术策略的参考。

  • 标签: 颞叶 白质纤维束 弥散张量成像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或舒尼替尼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白2007年6月至2010年2月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后进行手术治疗的局限晚期和复发转移性GIS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瘤组织进行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共24例晚期GIST患者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接受手术,其中局限晚期患者6例,复发和/或转移患者18例.术前药物治疗反应分别为疾病控制13例(54.2%),局限性进展4例(16.6%),全面性进展7例(29.2%).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2.5%.疾病控制、局限性进展和全面性进展患者术后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9%、24%和0%(P<0.001),术后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和27%(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术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治疗反应是术后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5).结论靶向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晚期GIST安全有效,且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有效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生存获益最显著:术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反应是手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靶向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又称快速虐复外科或快通道外科,最旱由丹麦HenrikKelilet教授乎1997年提出.ERAS是指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术期(术前、术中和术后)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其核心是减少手术和麻醉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应激,减少并发症,达到术后快速康复.

  • 标签: 结直肠外科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临床操作 麻醉 surgery 专家
  • 简介:目的探讨固定专科对肿瘤外科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有无影响,了解不同专科组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差异的现状。方法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广州市8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是否长期固定与肿瘤外科手术专科配合分为固定专科组和非固定专科组。结果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总体平均得分为(161.49±3.70)。固定专科组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平均为(182.00±31.95),非固定专科组为(163.23±3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专科组护士核心能力7个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固定手术专科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胸外科、骨外科、脑外科专科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最高。结论固定专科有利于肿瘤外科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的提高,不同专科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水平存在差异。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核心能力 手术专科
  • 简介:背景和目的:目前海绵状血管瘤以手术切除为主,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由于位于生命的中枢,手术治疗风险和难度较高。本文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1年6期间收治的12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肿瘤位于中脑2例,中脑脑桥交界8例,延髓2例。结果:10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病理结果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再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改善6例,4例同手术前,加重2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对有手术指征的脑于海绵状血管瘤,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脑干 显微手术
  • 简介:2016年第5届粤闽赣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治疗学习班将于2016年7月22日至24日在梅州(梅州市昌盛豪生大酒店)举行。大会由梅州市医学会胃肠外科分会主办,梅州市人民医院承办,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协办。大会邀请了全国各地知名专家教授进行学术讲座和精彩手术演示,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 标签: 胃肠外科 手术演示 市医学会 肿瘤杂志 学术交流 腔镜
  • 简介:背景与目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手术全切难度大,并发症较多,是颅底外科的难题之。本研究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中血管和神经的保护,进一步减少并发症.以提高肿瘤切除率。方法:采用经翼点入路对35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观察疗效和并发症,对与手术相关的血管和神经保护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SimpsonⅠ级切除22例(62.9%),SimpsonⅡ级切除9例(25.7%),SimpsonⅢ级切除4例(11-4%),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或视野缺损的22例中,术后明显好转16例,术后轻瘫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经积极治疗出院时恢复良好。结论:准确全面的术前评估,术中对视神经、海绵窦及其内神经、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保护.是提高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全切率、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恢复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技术.

  • 标签: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 神经 保护
  • 简介:第12届亚太地区微创脊柱外科年会暨第5届全国微创脊柱外科学术会议将于2012年8月16日-2012年8月19日在西安索菲特酒店举办。主办方为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承办方为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骨科。该会议将云集亚太地区的微创脊柱外科界知名学者授课及交流,

  • 标签: 微创脊柱外科 亚太地区 外科学术 征文通知 会议 年会
  •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内胆脂瘤多位于桥小脑角,桥小脑角胆脂瘤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最常见原因,本研究探讨三又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临床特点、有效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7例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诊治经过及疗效。结果:CT或(和)MRI确诊后行手术治疗,19例桥小脑角胆脂瘤得以全切,8例次全切,术后所有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完全消失,听力障碍明显好转。跟踪随访。1年后1例三叉神经痛复发。结论: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年轻的患者如有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时要高度怀疑此病,CT、MRI可提供诊断依据,常用的手术入路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方法得当.肿瘤切除后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即停止。

  • 标签: 胆脂瘤 三叉神经痛 桥小脑角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合并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21例AS合并脊柱骨折患者,其中下颈椎骨折7例(C5~6椎骨折脱位1例,C6~7骨折脱位6例):男6例,女1例,年龄平均47.8(40~52)岁。对7例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单纯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1例,单纯后路手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1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5例。结果7例术后获得平均18.2(6~34)个月随访。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害症状加重情况,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脑脊液漏1例,换药对症处理2周后愈合。1例C5~6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手术后第2天出现内固定移位,急诊行前后联合入路翻修术;6例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术前为FrankelB级)。随访期间均达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现象。结论AS脊柱骨折好发于颈胸交界区,大多合并有脊髓损伤,手术方式上宜行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固定或后路长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应先充分减压后再精细复位,避免加重神经损伤。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骨折 矫形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颈椎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骨科诊断为颈椎病并行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固定术83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40例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拔除引流时间,自理能力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及疗效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4h,术后3天时VAS(visualanaloguescale)评分分别为(1.1±0.6);(0.1±0.09),对照组术后24h,术后3天时VAS评分分别为(0.7±0.8);(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Odom疗效满意度(97.4±2.1)%高于对照组(9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除引流管时间,自理能力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分别为(31.3±4.4)h,(23±6)h及(8±5)天,均短于对照组(44.5±8.2)h,(49±5)h及(16±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吞咽困难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40(12.5%),4/40(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8/43(41.8%)及13/43(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康复及整体疗效,改善术后康复,是对传统护理模式的重要创新与完善。

  • 标签: 康复护理 颈椎病 围手术期
  • 简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degenerativescoliosis,ADS)指成年后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不对称性退变引起的椎体侧方滑移、旋转以及半脱位,形成冠状面Cobb’s角〉10°的脊柱畸形[1]。其好发于〉50岁的中老年人群[2],其多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患,围手术期风险增加。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3],可能与停经后骨质疏松和女性腰背部肌肉力量薄弱有关。ADS的临床表现以腰背痛、下肢神经根性痛及间歇性跛行为主,患者常因疼痛、站立或行走困难等症状而就诊,这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不同,后者常为求改善畸形外观就诊。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随着外科手术微创化时代的发展,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走向成熟。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是在YESS(yeungendoscopicspinesystem)技术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所谓YESS技术,即美籍华人Yeung[1]于20世纪90年代研制了脊柱内镜YESS系统,并应用该系统采用后外侧入路经皮经Kambin三角进入椎间盘行髓核摘除减压的技术。Hoogland等[2]又在YESS技术基础上进行扩展改进,提出了TESSY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spinesystem)技术,借助内镜直视下直接到达椎管内突出的髓核,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颈椎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及措施在高龄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间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高龄患者临床资料,按围术期是否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分为ERAS组(n=30)和对照组(n=30),ERAS组患者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术前基本资料、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周胃肠功能生存质量、手术并发症的情况。结果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8.51±0.97)天vs.(9.43±1.55)天,P〈0.05]、住院费用[(49482.07±4486.59)元vs.(51774.47±3464.14)元,P〈0.05]均少于对照组,ERAS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vs.30.00%,P〈0.01)。结论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措施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老年人 胃癌 腹腔镜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随着导航技术和微创技术的进步,脊柱微创手术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传统的术中影像系统(如C型臂透视系统)目前在脊柱手术中应用广泛,而更为先进的影像系统如三维X线透视、锥体束CT、术中CT/MRI等,则被研究证实具有更为安全和准确的内植物置入水平,同时还可以显著减少医护人员的放射线暴露剂量。

  • 标签: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综述
  • 简介:前言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scoliosis,CS)伴高肩胛症(Congenitalelelvationofthescapula,Sprengel'sdeformity)是一种少见而复杂的先天性发育畸形.Tsirikos等[1]分析了537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的肋骨、胸廓及肩胛畸形,在497例CS患者中43例(8.6%)合并高肩胛畸形.Cavendish等[2]报道的100例先天性高肩胛症患者中,有39例(39%)伴CS;与单纯的先天性高肩胛症或CS相比,CS伴高肩胛症的临床评估及手术策略更加复杂,现对这种复杂畸形的临床评估与手术策略作一综述.

  • 标签: 先天性高肩胛症 先天性脊柱侧凸 临床评估 手术策略 先天性脊柱畸形 先天性发育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