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强化治疗(intensiveinsulintreatment,IIT)与传统胰岛治疗(conventionalinsulintreatment,CIT)对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癌手术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在普通病房拟接受结直肠癌手术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ITT组(51例)和CIT组(50例).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第1、3、5天的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空腹胰岛(tastinginsulin,FINS),使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eostasismodelassessnlent,HOMA)评估胰岛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情况,观察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ITT组与CIT组术前FBG、FINS及HOMA-IR均无显著差异,但术后第1、3、5天ITT组各项指标均低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TT组有3例出现低血糖(5.9%),而CIT组无低血糖发作.ITT可显著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率,但对总体感染性并发症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并无影响.尽管ITT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延长,但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TT能降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术后胰岛抵抗,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率,但对其它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并发症无影响,有低血糖发生的危险.

  • 标签: 结直肠癌手术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胰岛素强化治疗
  • 简介:近年胰岛信号障碍一胰岛抵抗与肿瘤的密切关系日渐引起关注。胰岛抵抗不仅可促进肿瘤的发病,而且恶化肿瘤的预后,其病理机制涉及胰岛胰岛样生长因子(IGF)增多、胰岛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1)减少、性激素活性增加以及炎症介质刺激等因素作用。改善胰岛信号途径的措施可降低肿瘤的发病,改善肿瘤的预后。胰岛信号途径是否可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值得关注。

  • 标签: 胰岛素信号途径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 简介:胰岛瘤由Nicholis于1902年首先报道在尸检时发现。发病率为1~4/百万,女性略多于男性,高发年龄为40~50岁。大多为良性单发,恶性占10%左右。该瘤体积小,90%病灶直径小于2cm,30%小于1cm。因此,多数患者首次发生低血糖时无法得到确诊,平均误诊时间为3年;术前、术中的定位诊断也常感困难。我院2014年2月收治1例胰岛瘤患者,我们尝试通过术中测定脾静脉、门静脉血中胰岛、C肽和血糖的浓度梯度变化,以观察这一方法对术中定位诊断胰岛瘤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胰岛素瘤 胰岛素 C肽 血糖 脾静脉 定位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体内胰岛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研究组)和50例健康查体的女性(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年龄、绝经年龄、体质量、腰围、月经史、孕产史、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等)、类固醇激素的使用情况等,并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清C肽、胰岛、雌二醇、雄烯二酮、雌酮、睾酮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结果研究组的空腹血清C肽、胰岛、雌酮、雌二醇、雄烯二酮及睾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H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肽及胰岛检测水平与雌酮、雌二醇、雄烯二酮及睾酮水平呈正相关,与SHBG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原因可能是胰岛对体内性激素产生负面影响。

  • 标签: 胰岛素 子宫内膜癌 C肽 相关性
  • 简介:头颈部鳞癌(headandnecksquamouscellcarcinoma,HNSCC)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治疗效果和预后不佳。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胰岛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的配体及其受体家族与头颈部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胰岛样生长因子1受体(type1insulin-likegrowthfactorreceptor,IGF-1R)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在头颈部鳞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以及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针对IGF-1R的靶向药物Figitumumab、Ganitumab和Cixutumumab在头颈部鳞癌中的疗效并不明确,部分甚至可能通过激活代偿途径导致耐药和疗效不佳。

  • 标签: 头颈部鳞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Figitumumab Ganitumab Cixutumumab
  • 简介:胰岛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是胰岛样生长因子家族蛋白系统主要成员之一,在人类大部分肿瘤组织中存在过度表达。其在肿瘤形成机制上具有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增殖,抑制凋亡的作用,与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有密切关联。本文就IGF-1R在肿瘤中的表达、发生、发展及以IGF-1R作为靶点诊断治疗恶性肿瘤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过度表达 肿瘤
  • 简介:EGFR是NSCLC的一个治疗靶点,临床应用EGFR抑制剂主要包括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单克隆抗体,2004年第40届ASCO年会报道了抗EGFR单克隆抗体和TKI在NSCLC的研究进展,现进行回顾性综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EGFR 治疗
  • 简介:维生D是脂溶性的维生,在鲑鱼等海鱼和动物肝脏中含有少量维生D,在蔬菜、水果中基本没有维生D,但是维生D却又是可以廉价取得的维生,因为人体皮肤中的胆固醇通过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就可合成维生D。

  • 标签: 维生素D 紫外线照射 动物肝脏 人体皮肤 脂溶性
  • 简介:去年的某一天.一家医院接生了一名早产儿,一出生就全身真菌感染.十分危重。为了控制感染,医生们先后用了7种抗生,奇怪的是每种抗生使用两三天就失效了,经检查明确,这个小生命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对这7种抗生耐药了。又一个出生7天的小女婴因呼吸道感染住院.医院在对其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15种抗菌药敏试验中发现.仅有4种抗生中度敏感或敏感.也就是说其余11种都无效,耐药种类高达73%!……

  • 标签: 抗生素滥用 肺炎克雷伯氏菌 全身真菌感染 抗生素耐药 呼吸道感染 控制感染
  • 简介:病例报告:患者女,58a。因“反复腹泻10a,加重伴呕吐2mo,于2002年12月18日收治。患者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3~4次/d,呈稀糊状,不伴有粘液脓血,无发热、腹痛、黑便、反酸、嗳气等症状。外院就诊予抗生、胃肠粘膜保护剂等治疗可缓解,但停药后腹泻症状又出现。2mo前腹泻症状逐渐加重,10余次,d,呈水样白色液体,内有食物残渣,

  • 标签: 胃泌素瘤 病例报告 生长抑素 肿瘤
  • 简介:磁共振波谱是唯一能无创伤性的在体检测组织生化代谢的技术方法。磁共振波谱可分为单体波谱和多体波谱。单体波谱操作简单、检查时间较短,还可以获得较好的匀场效果和波谱图像,但是体较大。体定位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多体波谱体小、视野较大,可同时反映不同代谢物的空间分布。但操作较复杂,检查时间较长。本文主要对单体波谱和多体波谱的优缺点及其在胶质瘤中的应用加以总结。

  • 标签: 磁共振 波谱学 胶质瘤
  • 简介:我科自1994年5月~1996年11月共收治恶性胸腔积液66例,随机采用高聚金葡(HAS)、天地欣(LNT)、免疫核糖核酸(IRNA)和白介素-2(IL-2)4种药联合或单药胸腔内注射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生物制剂 胸腔内注射 治疗 恶性胸水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双苓扶正抗癌制剂对人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培养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双苓扶正抗癌制剂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双苓扶正抗癌制剂(160μg/ml和320μg/ml)体外加药48h和72h,可启动人胃癌SGC-7901G0期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并将其阻滞于S期。结论:双苓扶正抗癌制剂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涉及细胞增殖周期动力学。

  • 标签: 双苓扶正抗癌制剂 胃癌细胞 细胞周期 流式细胞术 肿瘤
  • 简介:磁共振波谱是一种可以检测人体组织内生化代谢产物浓度的无创检查,它的原理包括化学位移和白旋耦合。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1HMRS)的检测方法有单体、多体及全范围波谱成像。磁共振波谱对于脑胶质瘤的分级有一定帮助。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价值。我们就磁共振波谱的原理及检测方法、磁共振波谱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波谱 胶质瘤 脑肿瘤
  • 简介:胰腺癌具有浸润性生长和早期全身播散的特点,其治疗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血管生成在胰腺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VEGF结构,VEGF与胰腺癌的关系,以及通过多种途径抑制VEGFR-2表达,切断VEGF信号,起到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等方面,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癌 VEGFR-2 癌生长 治疗作用 阻断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制剂对甲状腺癌术后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30例甲状腺癌术后并发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遵患者意愿,接受丹参川芎注射液治疗为观察组,共15例,在传统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骨化三醇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注射液;对照组予传统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骨化三醇治疗,共15例。分析丹参川芎制剂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血钙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7、30天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3天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7、30天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制剂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低钙血症治疗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低钙血症 丹参 川芎
  • 简介:环氧化酶-2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的反应,在组织中呈诱导性表达,与肿瘤、炎症及疼痛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可降低肿瘤组织E-钙黏表达,降低癌细胞的侵}袭性,减少癌细胞的浸润与转移。塞来昔布治疗胃癌的临床前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讨论近年来该领域的一些重要进展。

  • 标签: 环氧化酶-2 胃癌 塞来昔布
  • 简介: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常常需要体外扩增软骨细胞。骨但是,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过程中常发生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而丧失细胞表型,导致再生软骨中1II型胶原、氨基葡萄糖(GAG)合成减少,易发生退变。区目前有关去分化的具体机理尚未阐明,但以往的研究表短明去分化主要与体外扩增的软骨细胞缺乏细胞与细胞外结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之间有效的信号刺激有高关[2-3]。

  • 标签: 整合素类 软骨细胞 细胞去分化 软骨
  • 简介: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迥然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尤其是其最为常见的皮肤毒性,可引发身体和心理的明显异常,导致药物的减量或中断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了解这些皮肤毒性的机制,制定适当的毒性分期标准,进而给予正确的防治,对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及抗肿瘤治疗的连续性都十分重要。本文综述分子靶向抗癌药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皮肤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

  • 标签: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