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浓缩腹水腹腔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42例,腹水经体外浓缩再回输腹腔。比较回输治疗前及治疗后24h、7d体重、腹围、尿量、血浆尿素氮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2例腹水浓缩回输后24h、7d与治疗前相比较体重减轻、腹围明显缩小、尿量显著增加、血浆白蛋白升高、血浆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发生不良反应33例次,但所有症状均较轻且未经特殊处理均可自行缓解。治疗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稍升高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轻,操作简便,是治疗难治性腹水的一种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 标签: 顽固性腹水 浓缩回输 肝硬化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非肝硬化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进行总结.方法采用本中心自1995年至2001年问手术切除的96例经组织学证实的非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术后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8/96).术后1年、3年、5年、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4.4%、62.5%、47.9%及38.2%,中位生存期为57个月.术后1年、3年、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6.3%、39.6%、33.3%,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8个月.TNM分期是患者总生存及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术中出血是影响行治愈性切除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治愈性局部肝切除是非肝硬化肝癌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对术后肝内复发的患者建议采取积极的局部治疗以延长生存.

  • 标签: 肝细胞癌 非肝硬化 肝切除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生长抑素或者生长抑素联合其它抗癌药腹腔灌注对腹水中VEGF和IL-8含量的影响,从而了解其治疗癌性腹水的机制。方法:把140例癌性腹水患者分为4组,A组:用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腹腔灌注;B组:用生长抑素+5-FU+丝裂霉素腹腔灌注;C组:单用生长抑素腹腔灌注;D组:对照组不做腹腔灌注,观察6周。于治疗前和观察结束后,分别检测腹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可使腹水VEGF和IL-8的含量明显下降,以含生长抑素组下降明显。结论:生长抑素治疗癌性腹水的机理可能和拮抗或抑制VEGF和IL-8的产生有关。

  • 标签: 癌性腹水 生长抑素腹腔灌注 VEGF IL-8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intraperitonealchemotherapy,HIPEC)在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开腹手术、腹腔镜和B超引导下置管行HIPEC的晚期胃癌患者24例,观察HIPEC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比较不同方式(开腹手术、腹腔镜辅助及B超引导下置管)行HIPEC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HIPEC,无严重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治疗晚期胃癌恶性腹水的有效率达83.3%.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治疗后2周的KP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腹手术HIPEC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5个月,腹腔镜HIPEC组为9.0个月,B超引导下HIPEC组为12.0个月,三组间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PEC对于晚期胃癌合并腹水的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能够有效治疗腹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HIPEC不同方式置管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晚期胃癌 腹腔热灌注化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近期疗效,并分析其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7例恶性腹水患者通过超声引导下、开腹及腹腔镜辅助下腹腔置管,先行持续腹腔热灌注治疗(生理盐水2,000ml+顺铂50mg/m2)4次,于末次灌注化疗结束后排净灌洗液,经导管注入43℃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15mg+鸦胆油乳100ml后拔管.评估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对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本组27例恶性腹水患者治疗后,腹胀症状明显改善,超声检查腹水显著减少.治疗组中完全缓解者18例,部分缓解者7例,稳定者2例,总体有效率高达92.6%(25/27).治疗过程中无Ⅲ或Ⅳ级严重毒副反应,无肠粘连和肠梗阻等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水,安全、微创、不良反应少而轻、近期疗效明显.

  • 标签: 循环热灌注 鸦胆子油乳 顺铂 恶性腹水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腹水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恶性胸腹水患者分为腔内恩度联合化疗组(治疗组)和腔内化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均先排尽胸腹水,治疗组在胸腔内注入顺铂(DDP)60mg和恩度60mg,在腹腔内注入DDP60mg、氟尿嘧啶(5-FU)1.0g和恩度60mg。对照组除不加入恩度外,其余同治疗组。结果在可评价的76例患者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1%,对照组57.6%,其中治疗组恶性胸水患者的有效率为88.9%,恶性腹水患者为72.0%;对照组恶性胸水患者的有效率为60.0%,恶性腹水患者为55.6%,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全组患者耐受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5.8个月,略长于对照组的4.6个月,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腹水有效且安全。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恶性胸腹水 腔内化疗
  • 简介: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开展以“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质管理循环即Plan-Do-Check-Action(PDCA)的方法,对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的25.5%降低至改善后的7.4%。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效果显著,并且提高了科室内护理工作的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腹腔引流管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目的:探讨涎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SPA)的影像学、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1例SPA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随访26个月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SPA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涎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特征与乳腺纤维囊肿性病变相似,表现为不规则的导管及腺泡分布于丰富的硬化性胶原间质中,形成模糊的小叶状结构。腺上皮细胞形态多样,有的呈大汗腺样化生,有的胞质内含丰富的嗜伊红酶原颗粒,导管上皮可以增生并伴有非典型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腺上皮EMA弥漫强阳性,导管及腺泡周同肌上皮SMA及Calponin阳性。Ki-67指数〈I%。影像学表现:彩超结果表现为边界相对清楚或不清楚的低回声团,可以探及稀疏的血流信号。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较光滑,与正常腮腺分界清楚,也可边界不清。结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是一种罕见的涎腺疾病主要发生于腮腺,预后较好。影像学缺乏特征表现,界限不清时易误诊为恶性肿瘤需与黏液表皮样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慢性涎腺炎等鉴别。

  • 标签: 硬化性多囊性腺病 涎腺 预后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Annexin-A1及Annexin-A2在外阴硬化性苔藓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25例外阴鳞癌、20例外阴硬化性苔藓、15例正常外阴皮肤组织中Annexin-A1及Annexin-A2的表达,并收集外阴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nnexin-A1及Annexin-A2在外阴鳞癌中表达明显低于外阴正常皮肤(P〈0.05)。Annexin-A1在外阴鳞癌Ⅰ期中平均光密度值为(26.52±2.98),Ⅱ+Ⅲ期的平均光密度值为(18.55±1.94),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年龄及分化程度上Annexin-A1表达无差异(P〉0.05)。Annexin-A2在外阴鳞癌组织中年龄、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上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阴硬化性苔藓中Annexin-A1表达与正常皮肤相比无统计学上的差异;Annexin-A2表达下降,与正常皮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nnexin-A2从正常皮肤到硬化性苔藓细胞浆内蛋白减少或消失,只表现为膜阳性。结论:Annexin-A2表达下调与外阴硬化性苔藓发生有关。Annexin-A1及Annexin-A2低表达与外阴鳞癌的发生、进展有关。

  • 标签: Annexin-A1 Annexin-A2 外阴硬化性苔藓 外阴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