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影像特征及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肺炎型肺癌患者和100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比较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特征,以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炎型肺癌的影像特征。结果肺炎型肺癌患者空泡或蜂窝状改变、磨玻璃影、细支气管充气征和血管集束征的比例均高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胸腔积液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6例肺炎型肺癌患者中,腺癌、鳞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和小细胞癌的MSCT影像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MSCT影像特征存在差异,但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炎型肺癌患者的影像特征无明显差异,临床诊断中仍需结合病理活检确诊。

  • 标签: 肺炎型肺癌 局灶性肺炎 多层螺旋CT 病理类型
  • 简介: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探讨SCCA在NSCLC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SCLC组)和108例NSCLC患者(NSCLC组)的临床资料。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SCCA水平及不同临床分期NSCLC患者的血清SCCA水平及阳性率,比较SCCA阳性、阴性NSCLC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和3年生存率。结果NSCLC组鳞癌和腺癌患者的SCCA水平均高于SC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SCLC组鳞癌和腺癌患者的SCC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SCCA水平、阳性率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A阳性患者的平均GPS为(1.62±0.37)分,明显低于SCCA阴性患者的(3.15±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CA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23.9%,低于SCCA阴性患者的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的SCCA水平高于SCLC患者,且NSCLC患者的SCCA水平与临床分期、生存期有关,可能成为NSCLC患者的预后指标。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鳞状细胞癌抗原 肿瘤标志物 预后
  • 简介:子宫内膜增生是指子宫内膜腺体的不规则增殖,同时伴有腺体、间质比例增加的器质性疾病。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生殖内分泌紊乱所导致,与长期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对抗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子宫内膜增生的处理与管理的观点有所更新和改变。文章结合相关文献,主要围绕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变化、诊断性刮宫术指征的变化、子宫内膜增生管理观点的改变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 诊断性刮宫术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管理策略
  • 简介: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疼痛综合征,分为A组(发生疼痛综合征)33例和B组(未发生疼痛综合征)123例。统计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疼痛出现时间、疼痛发作频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1.15%。疼痛部位以患侧腋窝最常见,占42.42%;疼痛性质以麻木为主,占39.39%;87.88%的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4分;45.45%的患者疼痛出现时间为术后即刻;39.39%的患者疼痛发作频率为每日发作。A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95±10.89)岁,明显低于B组的(55.37±9.92)岁(P﹤0.01);术前A组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18.18%,清扫腋窝淋巴结的比例为93.94%,均高于B组的4.07%、76.42%(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2.04,95%CI:1.43~2.68)、有术前焦虑抑郁(OR=4.14,95%CI:2.16~6.33)以及有清扫腋窝淋巴结(OR=1.57,95%CI:1.14~2.21)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年龄(﹤50岁)、术前焦虑抑郁、腋窝淋巴结清扫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疼痛综合征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miRNA-101、miRNA-2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检测胃癌患者,体检时检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miRNA-101、miRNA-21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胃癌患者的血浆miRNA-101、miRNA-21表达水平。结果术前胃癌组患者血浆miRNA-101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miRNA-2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胃癌患者血浆miRNA-101相对表达量逐渐增高,血浆miRNA-21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胃癌患者术前血浆miRNA-101、miRNA-2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浆miRNA-101、miRNA-21可作为胃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胃癌诊断、手术疗效评估的新手段。

  • 标签: 胃癌 根治性手术 miRNA-101 MIRNA-21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原钙粘蛋白(PCDH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术后胃癌组织标本90例和癌旁组织标本45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标本中PCDH10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的PCDH10阳性表达率,探讨PCDH10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CDH10阳性表达率为32.22%,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PCDH10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的PCDH10阳性表达率高于TNM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H10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62.1%,高于PCDH10阴性表达患者的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DH10在胃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较低,并且与肿瘤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远期预后有关。

  • 标签: 原钙粘蛋白 胃癌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肺癌化疗患者183例,分析化疗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肺部感染与未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82例,发生率为44.81%;共分离培养病原菌93株,革兰阴性菌59株、革兰阳性菌30株、真菌4株,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7株、肺炎克雷伯菌13株;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主要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2.59%和85.18%;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4.61%和76.92%.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0.91%和81.8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80.00%.肺部感染组CD3^+、CD4^+和CD4^+/CD8^+低于未感染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且肺部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 标签: 肺癌 化疗 肺部感染 病原菌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过表达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P21)基因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人甲状腺癌细胞SW579分为对照组(未转染)、PCLneo-HK组(转染空载体)和PCLneo-P21组(转染真核过表达载体)。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水平。结果PCLneo-P21组SW579细胞中P2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Lneo-P21组SW579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Lneo-P21组SW579细胞中Bcl-2、cyclinD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A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过表达P21基因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 标签: P21 甲状腺癌 增殖 凋亡 细胞周期蛋白D1
  • 简介:目的探讨足部疼痛患者足舟骨副骨的发病率和解剖变异类型在X线片上的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期间708例(男346例,女362例)患有慢性足部疼痛或创伤后持续性足部疼痛患者的足部正斜位X线片,以确定足舟骨副骨与性别相关的发生率和解剖变异类型。结果708例(20.3%),男63例,女81例,平均年龄(46.15±17.26)岁,年龄范围为(14~88)岁,发现足舟骨副舟骨。51~60岁的患者出现足舟骨副骨比重最高(20.8%),其中女性的发生风险稍高。在144例足舟骨副骨中,I型的发生率为24.3%(35/144),Ia型为8.3%(12/144),Ib型为6.3%(9/144),Ic型为9.7%(14/144)。II型为44.4%(64/144)IIA型占20.8%(30/144),IIAa型为5.6%(8/144),IIAb型为6.9%(10/144),IIAc型为8.3%(12/144)。IIB型占23.6%(34/144),IIBa型为8.3%(12/144),IIBb型为6.3%(9/144),IIBc型为9.0%(13/144)。III型占31.2%(45/144),IIIa型为9.0%(13/144),IIIb型为11.8%(17/144),IIIc型为10.4%(15/144)。I、II型的发病率在男女之间差异不大。而III型中男性的发病率较高。结论大约1/5(20.3%)的足部疼痛患者表现为足舟骨副骨,其中最常见的为II型,最常受影响为中年患者。因此,足舟骨副骨可能不如先前认为的那么罕见,更好的认识足舟骨副骨可以为临床更好诊断。

  • 标签: 足舟骨副骨 X线片 分型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LGR5、Nanog基因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航空总医院132例结肠腺癌、60例结肠腺瘤、72例因其他良性病而行结肠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结肠腺癌及腺瘤组织中LGR5、Nanog的表达,记录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并随访。结果①LGR5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在细胞膜也有少量表达,Nanog则主要定位于细胞核。LGR5在正常组织、结肠腺瘤、结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6.7%、26.7%、63.6%。Nanog的阳性率分别为19.4%、33.3%、71.2%。LGR5、Nanog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结肠腺瘤及正常结肠组织(P<0.05),但在结肠腺瘤与正常结肠组织之间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以β-actin为内参蛋白,LGR5、Nanog在结肠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瘤组织(均P<0.05)。③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结肠腺癌患者Dukes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LGR5、Nanog表达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结肠腺癌患者Dukes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LGR5、Nanog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④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Log-rank检验示LGR5(-)组患者生存率高于LGR5(+)组(χ^2=4.603,P=0.031),Nanog(-)组患者生存率高于Nanog(+)组(χ^2=13.870,P<0.001)。结论LGR5、Nanog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潜在因子,未来可针对结肠腺癌中高表达LGR5、Nanog等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治疗,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 标签: 结肠腺癌 结肠腺瘤 免疫组化 生存率 肿瘤干细胞 肿瘤标志物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科75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23例75岁以上髋部骨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麻醉方式、内固定方式、术前等待时间、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总结高龄髋部骨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本组中,11例出现全身或局部并发症,发生率47.8%,分别为:全身并发症30.4%(n=7),局部并发症17.4%(n=4)。全身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为:1例肺栓塞、2例肺部感染、2例肠梗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股骨头坏死。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为:1例褥疮、3例尿路感染。整体治疗满意度为87%。结论高龄髋部骨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积极的术前计划、术中监测和术后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老年人 80以上 髋骨折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复发相关因子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及其与性别、肿瘤大小、围手术期输血量及输血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且术前经胃肠镜病理检查确诊。分别在术前1天、术后3天抽取外周血检测PGE2、IL-2水平,并分析不同性别、肿瘤大小、围手术期输血量、输血类型患者的PGE2、IL-2水平。结果术前1天、术后3天,不同性别、肿瘤大小、围手术期输血量、输血类型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PGE2、IL-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肿瘤大小、围手术期输血量、输血类型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短期内肿瘤复发相关因子PGE2、IL-2水平变化不大。

  • 标签: 胃肠道恶性肿瘤 前列腺素E2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大小 输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