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双磷酸盐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药物。体外实验表明双磷酸盐对乳腺癌、肺癌、肾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胰腺癌有直接或间接抗肿瘤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双磷酸盐联合内分泌治疗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可对乳腺癌起协同抗肿瘤作用,但对绝经期女性使用双磷酸盐预防乳腺癌尚存在争议。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患者使用双磷酸盐可减少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events,SRE)发生风险,但在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预防中未能显示出优势。双磷酸盐能够减少肺癌患者SRE发生概率,但其对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改善。对肾癌、膀胱癌骨转移患者使用双磷酸盐治疗可减少SRE发生风险,双磷酸盐可延长膀胱癌延长患者生存期。肾癌患者在双磷酸盐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与否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双磷酸盐 肿瘤 骨相关事件
  • 简介:目的评价藻酸盐敷料对结肠造口出血的止血效果和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直肠癌及14例结肠癌术后有结肠造口出血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藻酸盐敷料,观察其止血效果并分析护理要点。结果40例患者术后造口出血于3日内停止,造口血运良好,术后10日顺利拆线。结论藻酸盐敷料应用于结肠造口出血,止血快且效果明显,并可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结肠造口 护理 造口出血 藻酸盐敷料
  • 简介:双膦酸盐类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基础药物,然而其用药最佳时限尚无统一标准。双膦酸盐类药物长期用药的时限、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数据已在多种实体肿瘤的研究中获得初步积累,均提示长期应用该类药物可以进一步降低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events,SRE)的发生,不良反应多为轻至中度。

  • 标签: 双膦酸盐 骨相关事件 长期用药 安全性 疗效
  • 简介:转移性骨病是晚期肿瘤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肿瘤转移到骨时,骨吸收和新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引起肿瘤生长和骨破坏,导致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以及神经表现(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事件(SREs)发生;双膦酸盐的治疗在于降低SREs发生的风险,以缓解骨痛、恢复正常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是其他治疗转移性骨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常用的和新一代双膦酸盐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细胞癌以及其他实体瘤所致的转移性骨病已被证明是有效、安全和可耐受的,并广泛用于临床。

  • 标签: 双膦酸盐 肿瘤 转移性骨病
  • 简介: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CKI)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对癌痛的缓解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QOL)的改善。方法将180例恶性肿瘤伴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90)与对照组(n=90)。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研究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进行镇痛,对照组仅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进行镇痛,治疗2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0.00%(81/90)和78.89%(7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治疗前后,患者娱乐、情绪、行走能力、正常工作、睡眠、一般活动、社交7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OL7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娱乐、情绪、行走能力、正常工作、睡眠和一般活动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能够明显缓解癌痛,其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硫酸吗啡缓释片,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复方苦参注射液 癌性疼痛 生活质量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比较癌性内脏痛患者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与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的止痛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44例癌性内脏痛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72)和对照组(n=72)。给予研究组患者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解救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便秘、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2.2%(16/72)、31.9%(23/7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36/72)、59.7%(4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19,P〉0.05)。结论癌性内脏痛患者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与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的止痛作用均较显著,但前者比后者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癌性内脏痛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 硫酸吗啡控释片 止痛作用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