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X蛋白(HBx)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致原发性肝癌(HCC)的重要物质,具体机制不明,己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HBx致肝癌机制的研究显示,HBx是一种多功能的病毒蛋白,有转录调控作用,对肝细胞内许多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的表达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可影响细胞的生存、增殖和凋亡,调节转录因子活性,促进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等,在肝癌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X蛋白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机制
  • 简介: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目前有不少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但尚有争议。本文总结国内外有关HBV感染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研究,就HBV感染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肝转移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接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后新生树鼩体内细胞因子TLR-4和IL-6的变化,初步探讨HBV感染过程中宿主体内的免疫反应。方法将31只树鼩幼崽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6)。实验组接种人HBV,接种后第8周至第24周定期检测树鼩外周血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HBV-DNA,根据检测结果将实验组分为慢性感染组7只(血清HBsAg或HBV-DNA持续阳性时间达到24周)和疑似慢性感染组5只(血清HBsAg或HBV-DNA不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阳性),其余13只HbsAg和HBV-DNA均阴性,不纳入研究;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树鼩外周血TLR-4、IL-6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树鼩肝组织中TLR-4、IL-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期间内,慢性感染组和疑似慢性感染组外周血TLR-4与IL-6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组织中IL-6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感染组TLR-4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LR-4、IL-6在树鼩HBV感染模型中表达升高,可能在HBV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TLR-4 IL-6 树鼩 免疫反应
  • 简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使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治疗得到较快发展,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复发率仍然较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被认为与HCC发生、发展及复发的关系密切,可能参与第二次致癌过程。目前抗病毒治疗在HCC的治疗中已取得一些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肝细胞癌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 简介:目的:构建并制备能够有效表达EB病毒BHRF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观察BHRF1表达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KMB17)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从B95-8细胞扩增EBVBHRF1基因,克隆至pWPIGW慢病毒载体上,与pVSVG及pSPAX质粒共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包装出重组慢病毒。将纯化后的重组慢病毒直接感染293T和KMB17细胞,荧光显微镜、实时定量RT-PCR、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BHRF1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BHRF1表达对凋亡诱导剂或无血清培养诱发KMB1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重组慢病毒介导BHRF1在293T和KMB17细胞内获得表达,能有效地抑制KMB17细胞的凋亡。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BHRF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

  • 标签: EB病毒 BHRF1 慢病毒载体 细胞凋亡
  • 简介:本文简要综述腺病毒载体的研究现状,包括各型载体的构成、优势与缺陷,及其相应的优化策略,并指出在我国人群中腺病毒载体作为疫苗和基因治疗的工具所应采取的优化措施。

  • 标签: 腺病毒载体 构建 优化 恶性肿瘤 基因治疗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热休克蛋白的发现,结构,功能,强化诱导肿瘤及感染免疫的分子机制,以及利用这些免疫特性,将来在防治肿瘤及慢性乙型肝炎上,研制热休克蛋白疫苗进行了综述及展望。

  • 标签: 热休克蛋白 肿瘤 免疫 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多普勒和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估乳腺癌患者赫塞汀心脏毒性。方法:80例接受赫塞汀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赫塞汀总累积量14mg/kg,开始化疗前及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并测量相关参数。健康对照组40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早期速度E、晚期速度A及两者比值E/A);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有二尖瓣环左室侧壁处组织多普勒峰值速度(收缩峰速S',舒张早期峰速E',舒张晚期峰速A'及E'/A')。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LVEDD、LVESD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LVEF在累积量达到12mg/kg,出现显著差别[(58.07±6.60)%vs(68.65±6.70)%,P〈0.05],舒张功能指标E/A在累积量达到14mg/kg出现明显差别[(0.98±0.14)vs(1.19±0.13),P〈0.05]。组织多普勒指标:S'在累积量达到10mg/kg出现明显差别[(8.70±1.97)cm/svs(10.55±2.31)cm/s,P〈0.05],E'/A'在累积量达到8mg/kg即出现明显差别[(0.87±0.28)vs(1.12±0.30),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80例接受赫塞汀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第一次治疗前各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较常规超声心动图能更敏感地监测乳腺癌患者赫塞汀化疗的心脏改变。

  • 标签: 赫塞汀 超声心动描记 乳腺癌 心脏毒性
  • 简介: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含奥沙利铂(L-OHP)方案联合化疗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60例接受含奥沙利铂(L-OHP)方案联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化疗的前1d开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连用5-7d;对照组单用化疗;两组化疗方案、给药方法相同,共用药6个周期。结果试验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26.67%(8/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18/30),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L-OHP的神经毒性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奥沙利铂 神经毒性
  • 简介:目的为了探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1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各10例,肝硬化病人10例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进行血清样本COX-2测定,并结合病情轻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血清中COX-2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OX-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各组病人组血清中COX-2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COX-2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呈现出高表达,并且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COX-2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构建ITIH4基因重组慢病毒干扰系统。方法选取干扰效果最佳的siRNA片段,设计shRNA结构,退火反应形成双链后采用T4DNA连结酶与线性化慢病毒载体Psico连接,转化大肠杆菌后提取质粒,并经质粒DNA测序和PCR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是否成功,转染293T细胞并测定培养上液的病毒滴度。结果测序结果显示,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Psico/ITIH4测序结果与设计的shRNA序列完全一致,转染293T细胞后,其病毒滴度为9.5×10^3IU/mL。结论成功地构建了ITIH4基因的重组慢病毒系统,为今后深入研究ITIH4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人类间α胰蛋白酶H4重链 慢病毒载体 SHRNA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肝癌患者、258例正常健康人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结果: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癌患者中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血清免疫学抑制酸性蛋白的检测值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癌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观察其动态变化可掌握病情变化。关键词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慢性乙型肝炎;肝癌

  • 标签: 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 肝癌 LAP 肝细胞
  • 简介: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迥然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尤其是其最为常见的皮肤毒性,可引发身体和心理的明显异常,导致药物的减量或中断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了解这些皮肤毒性的机制,制定适当的毒性分期标准,进而给予正确的防治,对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及抗肿瘤治疗的连续性都十分重要。本文综述分子靶向抗癌药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皮肤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

  • 标签: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毒性
  • 简介:背景与目的:研究发现,miR-7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分化有重要影响,本实验构建mir-7-3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ir-7-3基因的功能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从含有mir-7-3基因的质粒pENTR-MIRNAVECTOR扩增目的基因mir-7-3,并将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Lenti-GFP-RNAiVECTOR[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中,构建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Lenti-GFP-mir-7-3,酶切、测序验证mir-7-3基因后,将Lenti-GFP-mir-7-3质粒和包装质粒pRsv-REV,pMDlg-pRRE,pMD2G共同转染人胚胎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获得携带mir-7-3基因和EGFP基因的重组慢病毒FIV-CMV-EGFP-mir-7-3,取浓缩纯化后的病毒上清感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293T细胞的荧光表达。结果:CLenti-GFP-mir-7-3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能产生高浓度的重组慢病毒FIV-CMV-EGFP-mir-7-3,荧光显微镜下能直接观察到EGFP,FIV-CMV-EGFP-mir-7-3中携带有正确的mir-7-3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mir-7-3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讨mir-7-3基因治疗胶质瘤奠定了基础。

  • 标签: mir-7-3 慢病毒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 胶质瘤
  • 简介:曲妥珠单抗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的特异性拮抗剂,是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stration,FDA)批准的乳腺癌领域第一个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自1998年上市以来,已有10多年的临床应用史,目前已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基本治疗组成。与传统化疗药相比,曲妥珠单抗的安全性较高,但随着临床应用时间的延长,其引起的心脏毒性报道也越来越多。本文对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中的心脏毒性及防治进行综述。

  • 标签: 曲妥珠单抗 HER2 乳腺癌 心脏毒性 防治
  • 简介:目的检测EB病毒Rta蛋白抗体Igc在鼻咽癌初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74例鼻咽癌未治疗患者及353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Rta—IgG水平,比较鼻咽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Rta—Igc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与对照组比较,Rta-IgG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a—IgG表达水平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LISA法检测Rta—IgG的表达可以应用于鼻咽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无关。

  • 标签: 鼻咽癌 Rta—IgG 临床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