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神经系统肿瘤尤其是胶质瘤,生长于脑内,我们对其发生和发展的外因一无所知。然而,近一、二十年来,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发现胶质瘤属多基因病变,其发生与发展受多种基因的调节。这些基因不仅与细胞生长周期的调节、细胞生存与死亡的调节、细胞转录和生长倍增调节相关,而且还与细胞癌变的启动、肿瘤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药性、肿瘤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有关。为了促进对神经系统肿瘤生物学的了解,现将胶质瘤分子遗传学的基本表现及其对肿瘤治疗学的影响作一简要介绍。星形细胞瘤有TP53、LOH17p、PDGFR、EGFR、P16、RB等基因表达,少突胶质细胞瘤有LOH19q、1p、4q等基因改变;少突星形细胞瘤主要为LOH19q与1p改变,部分肿瘤也有TP53和LOH17p基因改变,室管膜瘤则与LOH22基因及NF2和MEN1基因有关。以星形细胞肿瘤为例介绍其分子基因学对肿瘤病理形态学、侵袭和转移、凋亡和抗药及放疗的影响。通过这一介绍可对胶质瘤的分子基因学或分子病理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提高对神经肿瘤WHO(2000)新分类的认识,了解按此新分类作诊断对肿瘤治疗的重要性。

  • 标签: 神经系统肿瘤 胶质瘤 分子遗传学 病理学
  • 简介:目的寻找协同参与TM-TNF-α杀伤乳腺癌细胞的膜表面分子,探讨TM-TNF-α的杀瘤机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线索。方法利用抗体封闭实验观察ICAM-1,VCAM-1对TM-TNF-α杀瘤效应是否有协同作用。结果封闭MCF-7细胞表面的ICAM-1显著降低TM-TNF-α对其的杀伤作用,而封闭VCAM-1无明显效应。结论ICAM-1可以协同参与TM-TNF-α对乳腺癌的杀伤作用。

  • 标签: TM-TNF-Α 乳腺癌 肿瘤细胞 膜表面分子 ICAM-1
  • 简介:埃洛替尼(erlotinib,tarceva,OSI-774)是一种口服、高选择性、可逆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1/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本文综述埃洛替尼治疗NSCLC的进展.Ⅰ期试验表明,埃洛替尼耐受良好,对NSCLC患者有抗肿瘤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在Ⅱ期试验中,难治性NSCLC患者150mg/d,有效率为12.3%~25%,总的疾病控制率>40%,中位生存期8.4个月,1年生存率40%,皮疹是临床益处的替代标志,但需进一步证实.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试验检测埃洛替尼作为单剂(BR.21研究)或合并标准的化疗方案(TALEN-卡铂/紫杉醇试验和TRIBUTE-顺铂/健择试验)治疗NSCLC,结果没有改善生存期,但亚型分析TRIBUTE试验表明,对无吸烟史的患者有很大的生存期益处,相反,单用埃洛替尼(BR.21研究)具有生存期益处.Ⅱ期试验评价贝伐单抗(bevacizumab)合并埃洛替尼治疗复发的NSCLC有明显效果(PR=20%,SD=65%)且安全.人们希望埃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效果能够用于早期病例,包括辅助治疗和预防.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埃洛替尼 分子靶抗癌药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评价氟化脱氧葡萄糖(18F-FDG)分子符合探测成像(简称FDG-MCD)及胸部增强CT对肺内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胸部X线平片上疑为周围型肺癌的肺部球形病灶90例,比较胸部FDG-MCD显像、增强CT扫描和经皮肺穿刺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FDG-MCD诊断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83%(61/63)和74.07%(20/27),而增强CT分别为90.48%(57/63)和85.19%(23/27).胸部FDG-MCD和增强CT均阳性时,诊断敏感性为87.30%(55/63),特异性为92.59%(25/27).结论:FDG-MCD联合CT增强扫描对周围性肺部病灶性质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 标签: 氟化脱氧葡萄糖 分子符合探测成像 胸部增强CT 鉴别诊断 周围型肺癌
  • 简介:胶质瘤是成人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探讨人胶质瘤细胞SWO-38两亚株(SWOZ1和SWOZ2)异质性的蛋白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SWO-38及其两亚株中鼠双微粒体基因-2(Murinedoubleminute-2,MDM2)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两亚株中MDM2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SWO-38及其两亚株中均能检测到MDM2的表达,在其免疫共沉淀物中,Mr37000处有一蛋白条带在SWOZ2中比在SWOZ1中明显深染。结论:人胶质瘤细胞SWO-38的两亚株,在MDM2传导通路中于Mr约37000处的某蛋白表达量不同,而此差异蛋白可能与胶质瘤异质性的产生密切相关。

  • 标签: 胶质瘤 异质性 MDM2
  • 简介:21世纪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前沿就是破译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提出预防和治疗各种重大疑难疾病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则为疾病相关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使我们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发生的机制,及其预防和治疗。为了促进基础和临床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生命

  • 标签: 分子机制 前沿国际 国际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