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E-ca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6例食管癌E-cad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粘膜细胞膜E-cad表达呈阳性。在癌组织中,E-cad细胞膜表达减弱。E-cad减弱表达率为65.8%(50/76),E-cad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P=0.02)、漫润深度(P=0.024)、静脉侵犯(P=0.04)、淋巴结转移(P=0.022)和临床分期(P=0.04)具有相关性;而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E-cad表达降低占56.25%(27/48),有淋巴结转移组占82.14%(23/28),两者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有静脉侵犯组E-cad表达降低率为92.86%(13/14)和无静脉侵犯组为59.68%(37/6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E-cad减弱表达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为食管癌预后差的因素之一。

  • 标签: E-CADHERIN 表达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静脉 食管鳞癌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WW结构域的氧化还原酶基因(WWdomaincontainingoxidoreductase,WWOX)的表达,探讨WWOX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0例胃癌相应癌旁组织中WWOX的表达情况。分析WWOX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WWOX在相应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7%(49/60),明显高于其在胃癌组织26.7%(16/60)(χ2=36.554,P<0.001)。WWOX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χ2=12.214,P=0.004),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大体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无关。结论WWOX做为一种抑癌基因,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与胃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

  • 标签: WWOX 胃癌 临床病理特点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组织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关系,探讨外周血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EGFR-TKI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与临床疾病控制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EGFR突变与吉非替尼或者厄洛替尼临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RT-PCR检测112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和87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其中47例外周血和肿瘤组织配对检测。分析外周血和肿瘤患者组织中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两者EGFR突变的一致性。采用EGFR-TKI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评价EGFR突变与吉非替尼或者厄洛替尼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EGFR突变在鳞癌组明显高于非鳞癌组(P﹤0.05);肿瘤组织和外周血同时EGFR突变的有11例,且突变位点一致,检测到的EGFR状态以肿瘤组织为标准,两者突变一致性达到73.33%;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的患者接受TKI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EGFR野生型患者(P﹤0.01)。结论食管癌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与鳞癌密切相关;食管癌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突变的一致性较高;EGFR-TKI分子靶向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的疗效显著。

  • 标签: 食管癌 外周血 肿瘤组织 EGFR突变
  • 简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是真核生物DNA复制的主要调控因子,在DNA复制的起始和延伸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是标志细胞增殖活性的新指标,MCM2是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家族中的一员,是研究肿瘤细胞生长评估某些肿瘤预后的较好指标。

  • 标签: IMCM2蛋白 肿瘤 增殖标记物 DNA复制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后的血供变化前列腺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前列腺检查,测量前列腺大小,以估算出的重量为标准将130例患者分为4组:A组(≤25g),B组(26~50g),C组(51~75g),D组(≥76g)。测量4组患者尿道前列腺动脉的内径、最大血流速度(V_(max))、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130例患者中27例行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对比栓塞前后患者尿道前列腺动脉的内径、V_(max)、PI、RI前列腺重量的变化。结果尿道前列腺动脉的内径、V_(max)、PI、RI等参数比较,4组组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道前列腺动脉的内径、V_(max)、PI、RI等指标与前列腺重量呈正相关。行动脉栓塞术后3个月1年时复查,尿道前列腺动脉的内径、V_(max)、PI、RI前列腺重量等指标均明显变小(均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的血液供应明显增加,尿道前列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内径增宽,血管阻力增大。阻断尿道前列腺动脉能使前列腺增生组织的血供明显减少,并可使前列腺体积缩小,有利于缓解下尿路梗阻。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尿道前列腺动脉 动脉栓塞术
  • 简介:目的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ofbladder,TCCB)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MGMT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意义.结果MGM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5%(26/8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76.7%,23/30)和膀胱正常组织(65.0%,13/20);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Ⅰ级的阳性表达率为(48.6%,18/37),显著高于Ⅱ级(23.1%,6/26)和Ⅲ级(11.8%,2/17);但MGMT表达与膀胱癌临床分期、患者性别、患者年龄、肿瘤数量、发病次数均无显著相关.结论MGMT可能成为膀胱癌诊断判断预后的标志物之一.

  • 标签: 膀胱移行细胞癌 膀胱癌旁组织 正常膀胱组织 MGMT表达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研究HLA-Ⅰ类抗原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LA-I类抗原在40例喉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LA-Ⅰ类抗原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比例60%,缺失比例17.5%。有转移淋巴结组与无转移淋巴结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HLA-Ⅰ类抗原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或缺失,可能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 标签: 喉癌 HLA-Ⅰ类抗原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主穹窿蛋白(majorvaultproteinMVP)在口咽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口咽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73例口咽鳞癌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法检测MVP表达,分析MVP表达与口咽鳞癌临床病理预后的相关性。结果73例MVP表达阳性率为67.1%,MVP表达阳性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MVP表达阴性患者高,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年总生存率为24.2%,MVP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0%和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VP表达与口咽癌病理分化和T分期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MVP表达是口咽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结论MVP在口咽鳞癌中表达水平较高,MVP的高表达增加口咽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可以作为口咽鳞癌患者放、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 标签: 口咽鳞癌 主穹窿蛋白表达 预后预测 化疗敏感性 放疗敏感性 淋巴结
  • 简介: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mi-1蛋白在30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mi-1蛋白在食管鳞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6.6%和6.6%,Bmi-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Bmi-1蛋白表达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Bmi-1蛋白表达与肿瘤进展相关,食管鳞癌组织中Bmi-1蛋白的高表达是判断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 标签: 食管鳞癌 Bmi-1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评价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肺特异性X蛋白(LUNX)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6例NSCLC患者(实验组)34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外周血中LUNX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的关系。结果①实验组NSCLC患者外周血中LUNXmRNA阳性表达率为58.93%,而对照组无表达(P〈0.05)。②NSCLC患者外周血LUNXmRNA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以及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等均无关(P〉0.05)。结论外周血LUNXmRNA的检测可作为评价NSCLC发生、发展潜在指标,对判断病程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肺肿瘤 肺特异性蛋白X MRNA 非小细胞肺癌 表达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有何变化,系统性研究垂体瘤患者免疫功能的目前未见报道。本文分析垂体腺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探讨手术对垂体腺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垂体腺瘤患者,采集入院第2天(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血液样品,进行细胞流式仪定量分析,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19+、CD16+56、CD4+/CD8+比值,以及外周血IgA、IgG、IgM、IgE和补体C3、C4含量水平。结果:手术前,垂体腺瘤患者,其外周血CD4+、CD16+56、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其外周血CD4+、CD16+56、CD4+/CD8+比值逐渐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和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周血CD3+、CD8+、CD1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和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腺瘤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和补体C3、C4含量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和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腺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而体液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垂体腺瘤患者的细胞免疫严重受损,手术治疗可以改善垂体腺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eroxiredoxin1(Prdx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胃癌对应癌旁组织中Prdx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胃癌和癌旁组织中Prdx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70/120)和25.0%(3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dx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5)和TNM分期(P=0.006)有关,与年龄、性别、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分化和浸润深度无关。Prdx1阳性表达者的中位OS为56.0个月,短于阴性者的81.7个月(P=0.004)。Prdx1是影响Ⅰ、Ⅱ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30)。结论Prdx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判断早期胃癌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胃癌 组织芯片 PEROXIREDOXIN 1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分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2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α-SMATIMP1和TIMP2在不同临床分期预后的患者中表达情况。以本院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结果随着宫颈癌患者临床分级增高α-SMATIMP1和TIMP2表达逐步增强,且不同分级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在相同临床分期患者中,α-SMATIMP1和TIMP2与患者预后有关。结论α-SMATIMP1和TIMP2蛋白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宫颈癌和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物。

  • 标签: 宫颈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临床分期 预后
  • 简介:肿瘤发生侵袭并最终转移,肿瘤细胞必须通过对基底膜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附着、黏附和侵袭来穿透细胞和基质屏障。这个过程由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严格调节,并需要肿瘤相关蛋白水解酶的表达。其中,一个重要的蛋白水解酶就是尿激酶系统。本文对该系统的成分,功能以及其在肿瘤中,尤其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胃肠道肿瘤中的作用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尿激酶系统 UPA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miR-520a在结肠腺瘤性息肉、结肠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miR-520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30例结肠腺瘤组织和55例结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miR-520a的表达,分析结肠癌中miR-520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iR-520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结肠腺瘤,而结肠腺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在结肠癌中,miR-520a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TNM分期、远处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miR-520a在结肠癌中低表达,提示其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功能。

  • 标签: miR-520a 结肠癌 表达 意义
  • 简介:目的了解P16蛋白在外阴磷癌、外阴非瘤性上皮内病变、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正常外阴皮肤中的表达,探讨P16与外阴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结果正常外阴皮肤中P16的阳性率有高于其他三组的倾向,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外阴鳞癌组与其他三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1)。而外阴非瘤性上皮内病变与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Ⅱ期肿瘤P1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Ⅰ期(P<0.05),中低分化组P16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组(P<0.05),结论P16在外阴磷癌组织中呈低表达;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呈较高的表达;在正常组织中高表达。P16表达缺失与外阴癌变有关。

  • 标签: 外阴癌 癌变 阳性表达率 上皮内瘤样病变 正常组织 P16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M)的存在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骨肉瘤标本66例,采用CD34和PAS双重染色方法检测骨肉瘤组织中VM存在情况,探讨骨肉瘤VM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以及VM与黏着斑激酶(FAK)、迁移诱导基因(Mig)-7表达的关系。结果66例骨肉瘤中存在15例VM,阳性率为22.7%。骨肉瘤VM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术式术前化疗坏死率无关。VM(+)组FAKMig-7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VM(-)组。VM(+)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转移生存期均短于VM(-)组患者(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VM和术前化疗效果是预测骨肉瘤生存期和发生转移的两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VM存在于骨肉瘤组织中并且是其重要的预后指标,FAKMig-7与骨肉瘤VM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血管生成拟态 骨肉瘤 黏着斑激酶(FAK) 迁移诱导基因-7(Mig-7)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E26转录因子(E26transformation-specific-1,Ets-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住院手术的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新鲜组织30例、石蜡组织4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蛋白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Ets-1mRNA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ts-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5%)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发现:Ets-1表达量与卵巢癌FIGO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分级、CA125水平腹水量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RTPCR显示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Ets-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49±0.252、0.644±0.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Ets-1蛋白相对表达分别为3.967±0.787、0.970±0.1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s-1在卵巢癌组织中不同表达水平可能与其不同作用机制有关,Ets-1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生。

  • 标签: ETS-1 卵巢浆液性腺癌 RT-PCR 蛋白免疫印迹
  • 简介: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kinase,ALK)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luorescent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ALK在213例HC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13例HCC中无ALK基因重排阳性,28例存在ALK基因拷贝数增加(ALKgenecopynumbergain,ALK-CNG)现象。ALK-CNG阳性表达与HCC患者年龄。性别。AJCC分期。Child-Pugh评分复发情况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HCC患者预后相关(P=0.048),晚期患者中ALK-CN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ALK-CNG阳性是HCC患者的独立预后预测指标(P=0.046)。结论HCC患者ALK基因重排阳性少见,但存在ALK基因拷贝数增加现象,且可能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 荧光原位杂交法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