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的不同术式治疗早期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最大径<4cm,并行RLPN的肾癌患者127例。分为4组,传统组(n=44)以传统肾肿瘤剜除术治疗,假包膜组(n=35)为单纯沿肿瘤假包膜切除肿瘤,免打结组(n=39)为沿肿瘤假包膜切除肿瘤并采用免打结缝合修补肾脏组织缺损,选择性阻断组(n=9)在免打结技术的基础上对肾动脉选择性阻断并切断肿瘤血供。比较前3组肾蒂血管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中输血率及术后尿漏发生率。结果3组的肾蒂血管阻断时间分别为(32.07±5.59)min、(30.20±5.84)min、(27.31±6.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9.68±20.07)min、(106.20±16.32)min、(97.00±17.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3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6.93±72.26)ml、(80.26±49.57)ml、(54.23±36.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7.82±1.42)d、(6.31±1.69)d、(5.97±1.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术中输血率分别为2.3%(1/44)、0(0/35)及0(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尿漏发生率分别为0(0/44)、2.9%(1/35)及2.6%(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4~60个月,127例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较小的肾癌,沿包膜剜除肾肿瘤及术中免打结技术的应用明显缩短了肾动脉的阻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选择性肾动脉阻断技术的应用将有望摆脱肾蒂阻断时间及热缺血时间的限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肾癌 后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选择性肾动脉阻断
  • 简介: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1月至2017年3月,河南博爱县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85例早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5d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较对照组少,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5d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恢复。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胸腔镜 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疼痛测定 视觉模拟评分 康复进程
  • 简介:近10a来,世界范围内胃癌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在许多国家,胃癌仍是常见的引起死亡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指肿瘤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不论其范围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术后5a生存率可达85%以上,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粘膜内癌5a生存率可达95%,因此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胃

  • 标签: 胃癌 诊断 肿瘤 免疫组化 癌基因
  • 简介:胃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二位癌症死亡原因[1],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治技术不断发展,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并先后出现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等一系列针对早期胃癌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内镜下切除早期胃癌长期预后良好,而且可明显提高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早期胃癌新的治疗方向.本文就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 标签: 内镜治疗 早期胃癌内镜 治疗进展
  • 作者: 郭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5期
  • 机构: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重庆梁平 405200
  • 简介:宫颈癌是最容易通过常规筛查与随访预防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现可治愈性较高,还能早期发现接受治疗。9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伴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等均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营养不良、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妇女免疫功能低下、不良的精神因素等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宫颈癌疾病发展到中期以及晚期,治愈难度成倍增加,并且治愈的概率相对于早期来说,更低,因此,早期有效诊断宫颈癌患者,意义重大。

  • 标签: 宫颈癌;预防;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实施D2根治术且资料完整的109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胃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96.3%和9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患者预后与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组织学类型(RR=19.171,95%CI:5.767~63.736,P=0.000)和淋巴结转移(RR=13.988,95%CI:2.618~74.753,P=0.002)是早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早期印戒细胞胃癌伴(或)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差,应行D2手术,并应接受综合治疗及严格随访。

  • 标签: 早期胃癌 预后 影响因素 淋巴转移 组织学类型
  • 简介:目前惟一被证实能够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检查方法是乳腺X线摄影。较为著名的乳腺癌X线摄影的临床研究结果来自美国、瑞典和荷兰进行的一项数万人参加的临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进行乳腺X线摄影可以使乳腺癌的死亡率降低。在瑞典进行的双郡实验中,

  • 标签: 乳腺癌早期诊断 乳腺X线摄影 临床实验 临床研究 死亡率 瑞典
  • 简介:胃癌曾是继肺癌之后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普遍下降趋势.目前已排在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之后,成为第四位常见肿瘤,其中42%的病例发生在中国[1].据WHO统计,至2005年,胃癌仍是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首位肿瘤.如何降低胃癌的发病率、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已成为临床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 标签: 外科手术进展 早期胃癌诊断 诊断外科手术
  • 简介:6年来在384例癌及贲门癌手术中共发生早期吻合口瘘21例,占5.5%,治愈18例,死亡3例,占14%,对所发生吻合口瘘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出术中安置三条橡皮管引流的必要性,并注意拨管时间,以防止发生瘿时图引流不畅而造成腹腔感染,其至治疗失败。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广泛性腹膜炎和腹腔积脓。并提出了早期吻合口瘘的治疗原则。由于重视监测和治疗方法得当。18例早期吻合口瘘获得自愈,治愈率高达84%。

  • 标签: 胃癌 贲门癌 早期瘘 三管引流 术后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共120例。按患者意愿,60例行宫腔镜检查及活检,60例行诊刮术,对比分析两组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宫腔镜和病理检查诊断总符合率为90.0%(54/60),诊断性刮宫和病理检查诊断总符合率为78.3%(47/60),两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5,P=0.034)。宫腔镜检查的特异度高于诊断性刮宫(P〈0.05)。结论宫腔镜对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筛查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宫腔镜 诊断性刮宫 子宫内膜癌 诊断
  • 简介:随着影像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和肺癌筛查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得到确诊。外科手术一直被认为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然而,在过去十年里,许多新的非手术治疗替代方法逐渐形成,而且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这些替代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经皮冷冻消融(PCT),光动力治疗(PDT)和外照射放疗(EBRT),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本文综述除外科以外其他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潜在并发症和疗效;根据肿瘤的可切除性、肿瘤大小以及肿瘤位置来阐述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以及如何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案;最后讨论对于可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哪一种治疗方式可供患者选择,将会成为手术治疗的挑战。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射频消融 外科 非小细胞肺癌 不可手术 可手术
  • 简介:乳腺癌的前瞻性辅助治疗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大量临床试验结果已经证实综合治疗,特别是术后辅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术后辅助治疗的现状进行介绍,并对规范化治疗的误区进行分析,期望有助于提高国内医生对术后规范化综合治疗的认识.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手术后 辅助化疗 现状与展望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6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EN和60例术后肠外营养(PN)的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防治情况的影响。结果EN组EN支持1周,血清白蛋白(ALB)升高显著,肠道功能恢复提前,对术后出现的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治疗,EN组有明显优势。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安全、可行、有效,对患者术后体力恢复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有较好的作用。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 十二指肠营养管 早期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胃癌特异染色剂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经20例预试验筛选而最终确定的自配核染色剂进行活体模拟染色试验。标本采自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195例胃癌患者。结果胃癌组织均在15%~20%浓度染色剂中短时间(≤30s)内着色,而癌周胃黏膜组织60s及以后才开始着色,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在不同浓度染色剂下显色时间有所不同。结论自配核染色剂在特定浓度、短时间内可使胃癌组织特异染色,使肉眼可区别癌周黏膜组织,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胃癌特异染色剂,用于色素内镜诊断早期胃癌。

  • 标签: 特异染色剂 色素内镜 早期胃癌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巨大肿瘤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对37例原发性腹膜巨大肿瘤围手术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腹膜肿瘤患者全部手术治疗。完整切除32例,联合脏器切除3例,探查活检2例。手术并发症有严重出血3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原发性膜腹巨大肿瘤手术难度大,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或避免各种并发症,提高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诊断 术前准备 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手术并发症
  • 简介:患者,男性,36岁。因右眼复视伴头痛1十月入院。查体:左眼球外展轻度受限、复视、双侧面部皮肤感觉无异常,忡舌居中,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间接鼻咽镜检查,见左、右侧咽隐窝对称,粘膜光滑无局部糜烂和隆起。左侧鼻咽部先后行鼻咽镜下活检2次,病理检查结果均阴性。鼻咽部CT扫描发现左侧鼻咽腔顶壁较右侧稍增厚,左侧颅底骨骨质有缺掼。外周血、x线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均正常。患者11年前(25岁)曾因涕血、左耳鸣等症状,间接鼻咽镜下见鼻咽部左顶后壁局部隆起.活检组织府理诊断为低分化鳞癌,x线片未见颅底骨破坏。

  • 标签: 鼻咽部 鼻咽镜 左侧 复视 患者 放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