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3 个结果
  • 简介: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类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均明显升高。乳腺癌不仅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而且影响其外表及心理健康。掌握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将有助于人们早期预防乳腺癌的发生。诸多研究已表明,年龄、月经状况、婚育状况、体内激素水平、乳腺疾病史、遗传和家族史、饮食、环境因素、精神因素等均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随着相关研究的进展,上述危险因素是否发生变化以及有无新的发现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作者将对近年来的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危险因素 早期预防
  • 简介: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1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2010中国科技期刊指标,我刊总被引频次2572,影响因子0.637,即年指标0.067,平均引文数11.24,基金论文比0.25,他引率0.86,引用期刊数571,地区分布数30,机构分布数523,学科影响指标0.97,学科扩散指标17.84,平均作者数4.16,5年影响因子0.537。

  • 标签: 中国科技期刊 杂志 期刊引证报告 影响因子 总被引频次 基金论文比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高危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查健康教育,更好地预防乳腺癌。方法对10254名妇女进行了乳腺癌普查:填写调查表、乳腺临床检查、钼靶X线检查、超声检查、普查知识健康教育。结果年龄、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史、生育哺乳史、饮食习惯等和乳腺癌发生有关。通过健康教育,第二次普查体检妇女中查出1例早期乳腺癌。结论开展乳腺病知识的健康教育、40岁以上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定期进行乳腺癌普查有利于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普查 高危因素 乳房保健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方法分析评价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KPS评分、手术与否、临床分期、治疗状况及治疗前血小板(PLT)、癌胚抗原(CE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与NSCLC患者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治疗状况、血小板及血清癌胚抗原的水平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临床分期Ⅳ期、未治疗、PLT〉300×10^9/L、CEA〉5.0μg/L时,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5.524、16.096、3.563、2.607。结论:治疗前血小板、血清CEA的水平、临床分期及治疗情况是NSCLC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生存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探讨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胃癌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和保护因素。结果腹腔镜下胃癌手术810例(全胃切除术560例,远端胃切除术250例),开腹胃癌手术1260例(全胃切除术840例,远端胃切除420例)。术后吻合口漏总体发生率2.80%(58/2070),腹腔镜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35%(11/810),开腹术后发生率为3.73%(47/1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院联合脏器切除(B=3.549>0,OR=34.773>1,P=0.000)、糖尿病(B=1.338>0,OR=3.812>1,P=0.000)、术前低蛋白血症(B=0.654>0,OR=1.922>1,P=0.049)、术前新辅助化疗(B=0.694>0,OR=1.530>1,P=0.043)均为独立危险因素,而腹腔镜(B=-1.459<0,OR=0.233<1,P=0.000)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胃癌手术,腹腔镜手术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联合脏器切除、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新辅助化疗是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高危因素,而腹腔镜手术为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保护性因素,合理应用腹腔镜及恰当处理有助于降低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和进展。

  • 标签: 腹腔镜胃切除术 胃癌 吻合口漏
  • 简介:癫痫是脑胶质瘤,尤其是幕上胶质瘤常见的临床症状,也可能是唯一的最早临床表现。有学者认为具有癫痫表现的低分级胶质瘤,可以作为预后较好的一种胶质瘤单独分类。然而目前对胶质瘤诱发癫痫的机理还不很清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幕上胶质瘤患者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旨在初步探讨幕上胶质瘤的致癫因素,以指导此类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和预后判断。本研究中所有的病人均有术前CT和/或MRI资料,根据CT和/或MRI表现确定肿瘤发生部位,并侧重观察肿瘤生长特性如水肿、占位效应、钙化、与皮层关系等各个因素与癫痫发作的关系。病理诊断采用WH0标准结合KernohanI-IV级分类法。结果显示额叶胶

  • 标签: 脑胶质瘤 占位效应 生长特性 初步探讨 首发症状 预后判断
  • 简介: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6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2015中国科技期刊指标,我刊总被引频次5254,影响因子0.914,即年指标0.214,平均引文数17,基金论文比0.46,他引率0.91,引用期刊数751,地区分i布数30,机构分布数530,平均作者数4.5.在27种肿瘤类核心期刊中总被引频次排名第一,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十.

  • 标签: 中国科技期刊 肿瘤医学 总被引频次 期刊引证报告 基金论文比 技术信息
  • 简介: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7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2016中国科技期刊指标,我刊总被引频次5980,影响因子1.12,即年指标0.275,平均引文数19.2,基金论文比0.582,他引率0.91,引用期刊数790,地区分布数30,机构分布数699,平均作者数4.42。在29种肿瘤类核心期刊中总被引频次排名第一。

  • 标签: 中国科技期刊 肿瘤医学 总被引频次 期刊引证报告 基金论文比 技术信息
  •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内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神经系统肿瘤,其中功能区胶质瘤占胶质瘤总数的30%-50%.临床上关于脑功能区胶质瘤预后因素的研究不多,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脑功能区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9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脑功能区胶质瘤的病例,根据病理级别分为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分析临床各因素构成差异;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选取与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对其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年龄、KPS评分及平均生存时间在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组中的构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术前KPs评分、切除程度、病理级别和放化疗等因素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病理级别、术后放化疗是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对于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术前KPS较高及病理级别较低提示生存时间较长;术后放化疗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胶质瘤 预后因素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行根治性手术的63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5例患者中,术后局部复发49例,局部复发率为7.7%(49/635),其中3年内复发34例,占69.3%(34/49)。总复发率7.7%。年龄、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无显著影响。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辅助治疗完成情况和c-erbB-2是局部复发的重要因。激素受体测定双阳性、双阴性对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有影响。结论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辅助治疗完成情况和c-erbB-2是局部复发的重要因。术后辅助治疗可以减少局部复发。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等,可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局部复发率。

  • 标签: 乳腺癌 根治术 局部复发
  • 简介: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venousindwellingneedles)置入相关感染发生率,并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静脉留置针置入病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留置针相关感染发生率,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纳入患者共计540例,留置针相关感染患者共计19例。年龄〉60岁,经常感冒,穿刺前白细胞低,不输注抗生素,操作人员年资≤1年为感染发生率高危因素(均P〈0.05)。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与感染发生率正相关(P=0.037)。结论静脉留置针相关感染高危因素为老年,经常感冒,穿刺前白细胞低,不输注抗生素,操作人员年资低,留置时间过长,使用过程中应尽量注意或避免上述危险因素。推荐留置针留置时间〈72h。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感染 相关性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不同手术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26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资料。结果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77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1例(占1.3%),低钙血症1例(占1.3%);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137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4例(占2.9%),低钙血症9例(占6.6%);甲状腺全切术50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2例(占4.0%),低钙血症11例(占22.0%)。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与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无统计学差异;甲状腺全切术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与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喉返神经损伤 低钙血症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控制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于2010年6月至2016年1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TKA术后感染的24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行TKA且未发生感染的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吸烟(OR,2.21;95%CI:1.10~4.50)、BMI≥24(OR,1.29;95%CI:1.09~1.56)、糖尿病(OR,4.50;95%CI:2.28~10.25)、ASA评分≥3(OR,1.19;5%CI:1.01~1.43)、出血量≥200ml(OR,1.15;95%CI:1.02~1.37)以及引流时间≥24h(OR,1.30;95%CI:1.08~1.54)是TKA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TKA术后感染受患者机体因素和手术因素的共同影响,提示临床医生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细菌感染 感染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该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全年江苏省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的312例原发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5.7%。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肺功能不全、术后输血2个变量是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后肺功能不全为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对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手术 食管癌 心律失常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肺部发生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MDROs)与非MDROs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10月广西7所三甲医院发生的MDROs及非MDROs肺炎患者共518例,根据病原菌耐药性分为MDROs组268例,非MDROs组250例,比较两组患者MDROs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结果MDROs引起的肺炎占医院内肺炎的51.74%,ICU是MDROs院内肺炎感染的高发科室,占66.07%;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含量。1个月内2类以上抗感染药物使用史是患者发生MDROs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积极预防和干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合理使用现代诊疗技术和抗感染药物,有助于降低发生肺部MDROs和非MDROs院内感染的风险。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肺部感染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70岁以上胃癌患者根治性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8年8月至2015年8月242例接受胃癌手术的7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可能影响短期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42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发生率高(56.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96例,39.7%),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和切口感染。多因素分析年龄≥76岁、合并基础疾病、联合脏器切除、手术时间≥240min、术前血红蛋白〈80g/L是70岁以上胃癌患者的手术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高龄胃癌患者外科医师不要放弃根治机会,但要重视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的处理,提高手术技能,缩短手术时间,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多学科协作,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高龄胃癌患者行胃癌D2根治术仍然是安全的。

  • 标签: 胃癌/外科学 高龄 危险因素 手术并发症
  • 简介:目的调查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及化疗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86例胃肠肿瘤患者进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调查,内容为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水平、一般人口学资料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化疗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总体得分为(71.50±16.08)分,仅132例(22%)患者得分指标大于80%。患者的营养状况、文化程度和医保力度等与其总体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5),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合并慢性疾病、造口和转移隋况等与其总体自我效能呈负相关(P〈0.05),其中造口、合并慢性疾病、营养状况和年龄等是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最主要的预测因子。结论大部分胃肠肿瘤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仍处于中低水平,在设计和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应重视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帮助患者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肠肿瘤 自我效能 护理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江门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探讨影响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同期560例鼻咽癌放射患者共26例发生了放射性脑病,发生率4.64%(26/560);发生放射性脑病的患者中首程放疗患者23例,中位潜伏期30个月(6-69个月),好发部位为双侧颞叶。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射线种类、再程放疗、放化疗疗程、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射线种类、再程放疗、放化疗疗程、临床分期属于晚期是影响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鼻咽癌放射性脑病是一个多因素的结果,射线种类、再程放疗、放化疗疗程、临床分期是主要影响因素,放射性脑病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

  • 标签: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放射损伤 放射性脑病 外照射
  • 简介:目的评价40岁以上葡萄胎(HM)患者的临床生物学行为、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6年问收治的40岁以上HM24侧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年龄41-55岁,平均(47±4)岁。β-HCG水平为(2.2-98.9)×104mIU/ml,平均(30.7±32.2)×105mIU/ml。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清官术,完全性葡萄胎15例,部分性葡萄胎9例,其中14例(58.3%)在清官术前1-3天即开始了化疗,8例在清宫术后开始化疗。19例进行了子宫切除术,其中术前β-HCG水平降至正常者4例,术前仍异常者15例,8例病理检查有阳性发现,11例无阳性发现。发生恶变者11例。对于可能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本病的恶变与清宫前是否行化疗(P<0.05)、子宫切除术前β-HCG水平是否正常(P<0.01)以及子宫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是否有阳性发现(P<0.05)有较明显的相关性。结论40岁以上HM患者的恶变率高,早期诊断及清宫前即开始化疗,可以明显降低恶变率,改善疾病的预后。

  • 标签: 葡萄胎 滋养细胞肿瘤 年龄
  • 简介:背景与目的:影响手术后低级别星形细胞胶质瘤预后的因素很多,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仍有较多争议,判断预后的因素也不尽一致。本研究探讨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为脑胶质瘤的治疗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2001年至2006年间确诊的123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症状、KPS评分、发病至就诊时间、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手术切除程度及术后放疗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多因素分析示,术前有癫痫症状者生存时间较长(P〈0.05),术前有缺失症状(P=0.002)及发病至就诊时间短的患者(P=0.012)生存时间显著缩短。手术切除程度对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对于术后放疗,共有51例患者(41.5%)行术后放疗,剂量在40~60Gy,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其对生存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14)。结论:对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术前癫痫症状预示相对预后较好,手术切除程度及术后放疗对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脑肿瘤/星形细胞瘤 生存时间 低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