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单倍体非体外去除T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8日至2015年5月4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采用亲缘单倍体非体外去除T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23例(亲缘单倍体组),同胞全相合移植21例(同胞全相合组)。两组的预处理方案均为清髓性,回输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造血干细胞,采用环孢素、甲氨蝶呤±霉酚酸酯联合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低分子肝素±前列腺素E预防静脉闭塞病。结果两组患儿均获得完全、持久的供者造血干细胞植入。亲缘单倍体组和同胞全相合组:(1)WBC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3.1±2.3)和(12.5±1.4)d,PLT植入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9.4±8.0)和(22.9±7.7)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9.6±30.3)和(32.5±31.6)月,移植后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9.5%(16/23)vs71.4%(15/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亲缘单倍体相合组与同胞全相合组急性GVHD临床分级(Ⅰ-Ⅳ)65.2%(15/23)和23.8%(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缘单倍体非体外去除T细胞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安全性与疗效相似。

  • 标签: 单倍体 非体外去除T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儿童
  • 简介:06236065例中国非亲缘性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回顾研究/廖灿…∥中华儿科杂志.-2006,44(3).-220~22365例受者中白血病49例,遗传缺陷性疾病16例,男性42例,受者中位年龄10岁。HILA-A、B、DRBI匹配全相结合9例,1个位点不合43例。总有核细胞(TNC)中位输入量为5.7×107/kg,植入率77%,41例受体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发生率为63%。30例存活超过1年,无病存活率为61%。结论:非亲缘性脐血移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图1表2参11(何燕)062361逆转录病毒介导的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的风险性分析/王江波…∥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33(3).-150~152062362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脐血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刘文君…∥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8(2).-85~89062363儿童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及动向/吴南海∥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6,11(2).-96~封4062364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伴纵隔气肿1例/李军…∥临床血液杂志.-2006,19(1).-90623652000年与2004年城乡幼儿贫血状况比较/林平∥中...

  • 标签: 血液疾病 造血器官血液
  • 简介:890196儿童铁缺乏症血浆氨基酸测定/李义民…∥中华血液学杂志。-1988,9(7)-400~403结合学龄儿童铁营养状况调查,对304名儿童的15种血浆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按全国铁缺乏症诊断标准,将缺铁患儿分为铁减少期(ID)、RBC生成缺铁期(IDE)及缺铁性

  • 标签: 儿童铁缺乏症 缺铁性 中华血液学杂志 铁营养状况 血液疾病 义民
  • 简介:891082发铁在判断铁缺乏症中的实际临床价值(摘要)/武裕今…∥临床儿科杂志。1989,7(1)。-44,62患有各种疾病所致的贫血病人40例,年龄为1~13岁。分别测定了发铁(发Fe)、血清铁(SI);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结果:40例病人的发Fe与SI、发Fe与(?)b、SI与Hb的含量都不相一致(P<0.001),且三者之间均无相关关系(P>0.05)。作者认为不能单凭发Fe和Hb值降低

  • 标签: 血液疾病 血清铁蛋白 贫血病人 铁缺乏症 骨髓象 临床儿科杂志
  • 简介: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宫内感染致脑损伤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30只孕17d大鼠连续2d腹腔注射脂多糖(450μg/kg),设为脂多糖组,制备宫内感染脑损伤动物模型,生理盐水组6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将脂多糖组所产足月新生仔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损伤组和训练组,生理盐水组所产仔鼠为对照组,每组各30只。对训练组进行早期干预至日龄28d,对照组、损伤组常规饲养;选取1,3,7,14,28d各组仔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海马齿状回颗粒层,BrdU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1)出生后1d对照组、训练组、损伤组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均存在BrdU,对照组显著高于训练组、损伤组(P〈0.01)。(2)对照组BrdU阳性细胞数3d开始增加,7d达到高峰,14d后下降,28d接近正常成年大鼠水平。(3)早期丰富环境刺激后,训练组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BrdU阳性细胞数在3d开始增加,14d达高峰,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28d后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BrdU阳性细胞数在时间上均呈一过性增高表达。结论宫内感染致大鼠脑损伤可导致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并较长时间内难以自然恢复;早期干预可激活脑损伤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能力,推迟高峰出现。延长作用“时间窗”。

  • 标签: 脑损伤 宫内感染 神经胶质增生 干预 大鼠 动物
  • 简介:临床前研究证实,外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够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肾损害和促进肾脏修复。本文着重讨论MSCs促进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机制。MSCs向缺血后肾脏靶向归巢与MSCs表达CX-CR4和CD44等趋化因子受体有关。MSCs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非MSCs促进肾脏修复的主要机制。更主要的是,MSCs将通过旁分泌机制,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释放微泡,发挥激活肾内细胞、促进血管生成、抑制氧化应激、抗凋亡、抗炎和抗纤维化等效应,从而促进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

  • 标签: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归巢 分化 旁分泌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该研究探讨了高压氧(HB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的迁移与分化的影响。方法7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HBO组。采用Rice—Vannucci方法制成HIBD模型。造模后3h内行HBO治疗。分别于HBO治疗后7d、14d、28d,采用Brdu/DCX,BrdU/β-tubulin,BrdU/GFAP和BrdU/O4免疫荧光双标法,用共聚焦显微镜动态检测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eularzone,SVZ)与大脑皮层内源性NSCs的迁移与分化。结果治疗后7d,HBO组损伤侧SVZ区BrdU^+DCX^+细胞数(84±21个/mm^2)增加,多于对照组(39±14个/mm^2)与模型组(68±17个/mm^2)(P〈0.05);治疗后14d,SVZ区BrdU^+DCX^+细胞数减少,而皮层区BrdU^+DCX^+细胞数增加,HBO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8d,各组大脑皮层BrdU^+DCX^+细胞数减少,大脑皮层出现BrdU^+β-tubulin^+,BrdU^+GFAP^+,BrdU^+O4^+细胞。HBO组BrdU^+β-tubulin^+与BrdU^+O4^+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P〈0.05)。结论高压氧可促进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NSCs迁移到大脑皮层并分化为成熟的神经细胞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高压氧 神经干细胞 新生大鼠
  • 简介: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患儿白血病干细胞(LSC)的表面分子CD96的表达,并分析其I晦床意义。方法分离骨髓中单个核细胞,在此基础上采用分选型流式细胞仪分离CD34+CD38-CD123+的LSC进行培养,采用检测型流式细胞仪检测69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儿LSC表面分子CD96的表达,利用R显带技术检测69例患儿染色体核型,收集患儿血常规,检测免疫相关指标等资料。结果CD96主要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也有少量表达,二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患儿CD96的中位表达含量23.4%,汉族患儿CD96的中位表达含量21.2%,表达量在两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96+患儿多伴有预后不良的染色体核型。CD96+患儿初次化疗完全缓解率低于CD96-患儿,而化疗后感染率及复发率明显高于CD96-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LSC表面CD96表达阳性的患儿预后欠佳,CD96分子可能是判断急性白血病预后的一个新型指标。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干细胞 CD96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