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为促进小儿镜外科的临床技术及实验研究水平的提高,由卫生部医管司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主办的“第3届医师大会暨第1届全国小儿镜外科医师高峰论坛”定于2011年11月18~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将介绍小儿镜外科医学技术新进展,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讲学,

  • 标签: 内镜医师 高峰论坛 外科医师 小儿 专家委员会 征文
  • 简介:目的探讨三孔法结扎法腹腔下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3例患儿于全麻下采用3个Troear技术进行腹腔下胆囊切除术,切开脐部皮肤戳第1个Troear置入腹腔,于右上腹区戳第2个Trocar作为主操作孔,右腋前线肋缘下戳孔作为辅助操作孔。应用7号线悬吊肝圆韧带,丝线结扎胆囊颈管和胆囊动脉,切下的胆囊经脐部戳孔取出。结果23例均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同时行阑尾切除术,1例行肠粘连松解术,均手术顺利,痊愈出院。结论三孔法腹腔胆囊切除术比常规腹腔胆囊切除术损伤更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下自制缝针腹膜补片治疗儿童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脐部置、脐水平左侧腹直肌外缘置操作钳,疝内环口的体表投影作为缝针进针的标识。在腹腔下运用自制带线针及针钩,对32例36侧术后复发腹股沟疝内环口进行高位结扎术、腹膜加补片固定。结果32例儿童复发性腹股沟疝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min,术后恢复快,手术后次日即能下床活动,无明显并发症。随访全部病例1~2年,无疝复发、无腹痛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腹腔下自制缝针腹膜补片治疗儿童术后复发腹股沟疝,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特别适合巨大疝的修补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复发 再手术 儿童
  • 简介:062196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危险因素分析/曾淑珍…∥广东医学.-2006,27(4).-521~522062197四君子散加味治疗小儿厌食200例临床观察/白玫…∥中国妇幼保健.-2006,21(6).-818~819四君子散加味,每次5g,3次/d(药量随小儿年龄不同增减)。结果:200例中男124例,女76例,年龄3~10岁,病程3周至半年不等,治愈86例,好转114例,总有效率100%。参1(原文摘要)062198厌食症患儿血清瘦素与甲状腺激素之间的关系/韩小梅…∥临床荟萃.-2006,21(4).-243~245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和放免法分别测定48例厌食症患儿及40例正常儿童的瘦素和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结果:厌食症组血清瘦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T3、T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厌食症患儿血清瘦素与T3、T4呈直线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0.56,均P<0.01)。图2表1参7(李志文)062199小儿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董梅∥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7).-387~389062200奥美拉唑预防危重病患儿应激性上消...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 简介:910800陕西省临潼县小儿急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康秉学…∥陕西医学杂志。-1990,19(8)。-13~14被调查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1002例,分为0~、0.5~、1岁~、2岁~、3岁~、4~5岁6组。急性起病,腹泻4次/日以上,大便为水样便、稀便、粘液便或脓血便者诊断为急性腹泻。月发病率以7、8月为最高,达50%以上。11月最低为16%。年平均发病率(%):0岁~为39%,0.5岁~为5.2%,1岁~为41.7‰2岁~为17.9%,3岁~为14.3%,4~5岁为7.4%。各年龄组腹泻患儿构成比:0岁~为8.3%,0.5岁~为20.7%,1岁~为41%,2岁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急性腹泻 水样便 腹泻患儿 陕西医学杂志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复杂消化道重复畸形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12月至2010年10月作者收治复杂消化道重复畸形4例,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1.25岁(3个月至3岁),4例均出现消化道出血及贫血,经影像学检查均于胸部或腹部发现肿物,其中1例分别于胸、腹部发现囊性肿物,3例发现胸椎畸形。3例于术前确诊,1例于术中确诊。结果4例均经手术切除病变治愈,随访期间均发育正常,无异常症状。结论复杂消化道重复畸形临床表现不一,但经细致检查和分析,术前可获初步诊断。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应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对解剖关系不清者术中造影有帮助,对一次手术难以达到根治目的者分期手术更安全。

  • 标签: 胃肠道/畸形 诊断 治疗
  • 简介:小儿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表现不典型,常常出现误诊、漏诊从而延误治疗的情况.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在儿科临床的广泛应用,小儿消化性溃疡已受到重视,检出率明显提高.本文对2001年1月至2005年3月在我院行纤维胃镜检查的小儿消化性溃疡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小儿消化性溃疡 临床分析 纤维胃镜检查 儿童 回顾性分析 延误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儿童消化性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儿童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临床表现为中上腹痛为主,多伴有柏油样便、腹胀、反酸、嗳气等。下显示多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深浅不等,底部被覆白苔,溃疡形态多数为圆形或椭圆形,巨大溃疡少见。经健康教育和内科治疗后患儿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表现不典型,易导致误诊、漏诊,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消化性溃疡。

  • 标签: 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内镜 儿童
  • 简介:为促进我国小儿腔微创外科发展,提高小儿微创外科技术水平,更好的为广大患儿服务,由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省小儿围术期医学学科共同主办的“全国小儿与微创外科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钱江国际小儿外科论坛”,

  • 标签: 微创外科技术 小儿外科 论坛 国际 内镜 浙江大学医学院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小儿消化性溃疡出血部位及病因的特点。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消化道出血患儿142例,根据患儿年龄分组:3个月至1岁组34例、〉1~4岁组23例、〉4~7岁组38例、〉7~15岁组47例。比较不同年龄患儿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的差别。结果142例患儿中上消化道出血以柏油样大便为主要临床表现,下消化道出血以鲜红色血便多见。上消化道出血69例,病因发生较高依次为食管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下消化道出血73例,病因发生较高依次为过敏性紫癜、急慢性腹泻。各年龄组过敏性紫癜和急慢性腹泻发生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应详细采集病史,上消化道出血以食管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为主,下消化道出血以过敏性紫癜、急慢性腹泻为主。临床上应采用多种诊疗手段进行观察并选择治疗方法。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不同年龄 部位 病因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