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栅栏状骨及尺骨中段骨对先天性尺桡骨近端连接的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们收治28例先天性尺桡骨近端骨性连接患儿,对其中18例实施尺骨中段骨、克氏针内固定、桡骨远端栅栏状骨手术治疗,术后予石膏固定6周,拔除克氏针,定期复查,随访11个月至3年.结果先天性尺桡骨近端连接患儿经尺骨中段骨、桡骨远端栅栏状骨治疗,左侧前臂可达旋后10°~20°、右侧前臂可达旋前10°~20°,无矫形丧失现象,日常生活达到功能要求.结论先天性尺桡骨近端连接采取桡骨远端栅栏状骨及尺骨中段骨治疗效果确实,操作可重复性强.

  • 标签: 桡骨 栅栏状截骨 尺骨 中段截骨 尺桡骨近端连接
  • 简介:目的探讨髂骨复合骨旋转术应用于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关节囊,找到真臼,去除真臼内填充物和粘连带.复位股骨头;以髂前下棘上缘和坐骨大切迹为标志,作前1/2髂骨全板骨,将髂骨外侧皮质沿髋臼弧上方1cm向内向后作半板骨,然后向下向外下压旋转髋臼,嵌入植骨块,增加股骨头包容。结果本组共16例22髋,经2~4年的随访,按照周永德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优15髋,良6髋.可1髋,术后优良率为90%。结论髂骨复合骨旋转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之有效的一种好方法。

  • 标签: 髋关节 脱位 髂骨复合截骨旋转术
  • 简介:目的探讨Dega骨盆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Dega骨盆骨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例59例(72髋),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9例(72髋)中,发生并发症7例(7髋),其中3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为男性,并有闭合复位病史,手术年龄均小于2岁;3髋发生半脱位,1髋为髂骨骨部位嵌入骨块移位,1髋为髂骨骨远端下翻不充分,1髋为再脱位术后关节囊不能紧缩缝合;1髋活动受限,与髂骨骨远端下翻过多及股骨短缩不充分有关。结论Dega骨盆骨术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主要与术前对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变化了解不充分,术中没有掌握好髂骨骨要领及头臼压力过大有关。

  • 标签: 髋脱位/外科学 髋脱位/并发症 骨盆骨/外科学
  • 简介:大年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一般是指6岁以上儿童,由于患儿持续负重,髋臼、股骨头的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软组织也随着股骨头的逐渐上移而明显变形。2001年以来作者采用切开复位,Chiari骨盆内移骨并加盖术治疗3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髋脱位 骨盆骨 外科学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评估儿童Perthes病骨盆三联骨术中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及优势。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14年12月间由本院收治的74例(79髋)儿童Perthes病的患儿,按Catterall分型:Ⅲ型59髋,Ⅳ型20髋,均采用PolLeCoeur骨盆三联骨联合可吸收棒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4个月至7年9个月(平均46个月),根据Mckay标准,本组病例术后髋关节功能优51例(53髋),良15例(17髋),可8例(9髋),优良率为88.61%。术后随访X线片显示骨盆骨植骨处固定良好,无植骨块松动移位及骨吸收病例发生。患髋髋臼覆盖率由术前75.06%的平均值增加至术后的9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6,P〈0.001);术前患髋骺高比平均为65.49%,术后平均为8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3,P〈0.001);CE角由术前平均16.22°增加至3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8,P〈0.001);而Sharp角则由术前的41.46°降至术后的2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4,P〈0.001)。结论可吸收棒代替克氏针或金属螺钉应用于儿童Perthes病三联骨术中髂骨骨处的固定,疗效满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可避免二手术创伤。

  • 标签: Peflhes病 三联截骨 内固定 可吸收棒 儿童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评估单侧髋脱位联合去旋转骨术后股骨前倾角的变化,探讨股骨近端横断面上塑形性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按Severin和Mckay优和良的标准,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作者收治的58例单侧髋脱位患儿临床资料,均接受联合股骨上段去旋转骨;手术年龄3-15岁,平均(6.11±2.99)岁,随访时间3.4-6.4年,平均(4.74±0.88)年,随访结束时年龄8.2-18.9岁,平均(10.8±2.82)岁。术后通过骨盆前后位平片及侧位片,测量股骨颈干角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和股骨头骺板一股骨颈角,并按Ogata方法测量股骨近端前倾角。随访结束时测量双髋内外旋活动范围。将非手术侧设为对照组。通过SPSSl6.0进行统计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用于术后前倾角的演变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于股骨前倾角塑形能力相关影响因素;髋关节旋转活动范围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髋脱位联合去旋转骨术后股骨近端在轴位上存在塑形能力,术后前倾角矫正为21.3±2.13,术后1年逐渐改善至22.9±1.23,随访结束时前倾角为24.7±1.16。②多种因素影响前倾角的塑形,手术时年龄(β=-0.545,P〈0.05)和术后髋臼指数(β=0.349,P〈0.01)与前倾角的塑形呈显著相关,术中去旋转骨度数(β=-0.050,P〉0.05)和术后颈干角(届=0.039,P〉0.05)与之相关性较弱。股骨颈一骺板角以及中心边缘角与股骨前倾角的塑形无明显相关关系。③随访结束时,双侧髋关节内外旋活动范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髋脱位在行一期联合去旋转骨术后,股骨近端在轴位上有一定的塑形能力,且与手术年龄和术中去旋转角度有密切关系,这为髋脱位术前个体化设�

  • 标签: 髋脱位 旋转 股骨 截骨术
  • 简介: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骨,在青少年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育性髋脱位治疗后残余覆盖不良等髋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22髋)患儿,平均手术年龄9岁2个月(6~12岁)。术中将Bikini切口向下部分延伸,在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骨(髂骨、耻骨上及坐骨骨)。术中通过C型臂透视定位,辅助确定骨位置及骨方向,使髋臼围绕股骨头骺向前、外侧旋转并向内移,在没有增加股骨头压力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头臼覆盖;使用多枚克氏针或螺钉经髂骨骨面支撑固定,术后用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结果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X线片上的髋臼指数(或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A)、髋臼与股骨头覆盖率均有明显改善。少数患儿出现坐骨骨不愈合,但不影响负重行走。结论采用前外侧入路、髋臼周围三联骨,相对于其它髋臼周围三联骨方式(如Tsnnis、Steel、LeCoeur等),具有经单一切口操作、髋臼旋转充分、骨后内固定方便等特点,适合于Y型软骨尚未闭合,并需大角度改善头臼包容情况的患儿。

  • 标签: 髋臼 截骨术 髋关节病 儿童
  • 简介:新手妈妈产后第一排尿比较困难,若第一小便不能顺利进行会引起新手妈妈小便不畅甚至是尿潴留。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产后6-8小时主动排尿,不要等到有尿意时才排尿。新手妈妈产后第一排尿最好在床上进行,若一切正常也可以去洗手间。大部分新手妈妈只要用手按一下小腹下方或使用热水袋敷小腹就会产生尿意,通过这种辅助方式,新手妈妈基本可以顺利进行第一排尿。分娩后第一的大便也很重要,为了防止产后便秘,新手妈妈应该多喝水,多吃流质、半流质食物。不要吃易上火的食物,特别是侧切手术的新手妈妈,要多吃蔬菜、水果,小心预防便秘,一旦产生便秘就会影响伤口的愈合。也可以采取食疗法,润肠通便,可以喝蜂蜜水、吃香蕉、空腹吃苹果,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果导片或者用甘油栓或开塞露来治疗便秘。

  • 标签: 产后便秘 半流质食物 排便 小便不畅 润肠通便 排尿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办,贵州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7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议拟于2010年7月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以人为本发展小儿外科”。这是小儿外科界四年一全国性涵盖所有专业的学术会议,也是小儿外科医生四年一的盛大聚会。大会将提供一个广阔的论坛,就新时代小儿外科临床诊疗、科学研究方面的学术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和深入的学术交流。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小儿外科 外科学术 征文通知 会议 贵州省医学会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根管超声仪清理根管一性完成乳牙根管治疗可能性。方法选取83例需根管治疗乳牙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应用根管超声仪清理根管并与根管充填一完成,对照组按照常规根管预备分二完成根管治疗,疗程间氢氧化钙封药。分别观察治疗后1、4、12周疗效。结果应用根管超声仪一性与常规二性完成根管治疗乳牙后1、4、12周两组疼痛水平和出现疼痛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用根管超声仪一完成根管治疗,以减少复诊次数,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龋齿 治疗 牙髓摘除术 根管治疗 根管超声仪 儿童
  • 简介: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小儿肝病和感染学组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协办的第八全国小儿肝病学术会议于2006年7月26—29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94名代表及特邀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翁心华主任委员、缪晓辉常务委员兼秘书亲自到会指导并致贺词。会议收到论文和报告近90篇,个别论文因时间问题未能收入论文汇编。

  • 标签: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肝病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纪要 小儿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论文汇编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先天性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B型患儿行腹腔镜下结肠全切除术、Soave术和Duhamel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接受腹腔镜结肠全切除的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患儿的随访资料。其中接受腹腔镜辅助下Duhamel术(直肠后拖出术)28例,同期接受腹腔镜辅助下Soave术(直肠内拖出术)34例。入选的62例患儿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结果、直肠黏膜活检、术中快检和术后病检报告。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排便频率、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方面有无差异。结果腹腔镜Duhamel术和腹腔镜Soave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频率比较:腹腔镜下Duhamel术患儿术后2周内排便频率平均8/d,明显少于腹腔镜下Soave术的15(P<0.05);恢复到正常排便频率(1~2/d)时间比较:腹腔镜下Duhamel术平均为(3.5±0.5)个月,腹腔镜下Soave术平均为(6.7±0.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Duhamel术患儿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1例(3.6%),粪1例(3.6%),粪石1例(3.6%);腹腔镜下Soave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4例(11.8%),吻合口狭窄1例(2.9%),便秘复发2例(5.8%),粪1例(2.9%)。肛周湿疹的发生率:Soave术组明显高于Duhamel术组(41.2%VS7.2%)。58例术后获功能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6个月(2个月至8年)。接受腹腔镜下Duhamel术的患儿其排便功能优良率为85.2%,腹腔镜下Soave术为8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结肠全切除的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患儿,腹腔镜下Duhamel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低于Soave术式,腹腔镜下Duhamel术后近期排便频率少,且排便频率更快恢复正常,肛周湿疹发生率低。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结肠 外科手术 肠神经系统/畸形
  • 简介:为进一步办好《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总结办刊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落实新的办刊目标与计划,同时也为促进中西医儿科医学的交流合作,增进编委之间的联系、了解儿科新进展、新技术、新成果,

  • 标签: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编委会 中国 会议 交流合作 儿科医学
  • 简介:《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届编委会第二会议暨学术交流会于2011年7月15日至17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广东、广西、湖南等22个省市、自治区,共90余人。

  • 标签: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学术交流会 编委会 会议 中国 辽宁省
  • 简介: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第一全体会议研究决定,并经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员部批准:定于2011年3月份在北京召开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成立庆典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第一全国新生儿科学术大会。会议主题为“新生命、新使命”。

  • 标签: 中国医师协会 专业委员会 新生儿科 征文通知 会议 学术
  • 简介:由山东省医学会主办,山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山东省立医院承办的第二届鲁赣皖晋四省小儿外科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第十五小儿外科学术会议于2010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来自鲁赣皖晋四省的20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288篇,经四省专家组审稿,共选出91篇大会发言,197篇参与大会交流。

  • 标签: 山东省医学会 小儿外科 学术研讨会 外科学术 会议 山东省立医院
  • 简介:为促进鲁赣皖晋四省小儿外科学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临床技术水平,经鲁赣皖晋四省小儿外科学分会协商,每年轮流在四省召开学术研讨会。首届赣皖鲁三省小儿外科学术研讨会已于2011年9月16-18日在江西省庐山成功召开。第2届鲁赣皖晋四省小儿外科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12年10月12-14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会议同期举办山东省第15小儿外科学学术会议。届时将邀请国内知名小儿外科专家到会作专题讲座。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小儿外科学 学术研讨会 山东省 会议 征文 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