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作者: 甘玉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就儿科急诊抢救中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到2016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儿科急诊的100例患儿作为我们本次的研究观察组,与此同时选取在我院实施风险管理前2014年5月到2015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儿科急诊的100例患儿作为我们本次的研究的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医患纠纷、输液外渗、药物错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家属对儿科急诊护理工作满意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要更高一些,这中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医患纠纷、输液外渗、药物错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的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更低,这中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儿科急诊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风险管理;儿科急诊;护理
  • 作者: 翟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22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研究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急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6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肺炎合并心衰患儿,并分为常规组(n=30)和研究组(n=30),常规组采用常规急诊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急诊治疗和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对两组患儿病情消失时间、心肌功能损伤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儿喘息消失时间为(3.50±0.94)d、肺啰音消失时间为(4.15±1.26)d、呼吸稳定时间为(2.15±0.70)d、心率稳定时间为(2.03±0.75)d,常规组喘息消失时间为(5.21±1.89)d、肺啰音消失时间为(5.30±1.65)d、呼吸稳定时间为(4.10±1.10)d、心率稳定时间为(4.40±1.39)d,研究组病情消失时间要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CK为(108.85±11.34)U/L、LDH为(116.05±12.26)U/L、CK-MB为(34.50±3.20)U/L,常规组患儿CK为(125.90±11.40)U/L、LDH为(133.50±11.60)U/L、CK-MB为(41.90±3.50)U/L,研究组患儿心肌功能损伤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急诊治疗中应用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心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肺炎;心衰;急诊治疗;临床疗效
  • 作者: 李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70例急诊惊厥患儿,并分为常规组(n=35)和研究组(n=35),对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进行分析,且对两组患儿治疗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抽搐表现,病情发作时具有口周发绀、牙齿紧闭、两眼凝视、上翻或斜视等临床表现;四肢肌肉存在明显不自主抽动表现,部分患儿有口吐白沫、嗜睡等表现。研究组患儿惊厥发作时间为(7.01±2.30)min,常规组患儿惊厥发作时间为(8.20±2.15)min,研究组患儿惊厥发作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为(23.01±0.50)min、抽搐控制时间为(4.81±2.38)min,常规组患儿退热时间为(31.10±1.23)min、抽搐控制时间为(7.70±0.70)min,研究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小儿急诊惊厥临床治疗中应用直肠给药治疗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治疗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