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美克尔憩室是常见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其并发症主要有肠出血、肠套叠、肠扭转、憩室炎或憩室穿孔,美克尔憩室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为25%-40%。肠系膜裂孔疝临床并不少见,而美克尔憩室疝入肠系膜裂孔疝并发肠梗阻极少见。因术前诊断困难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现报道本院收治的1肠系膜裂孔疝误诊为美克尔憩室并肠梗阻病例。

  • 标签: 肠系膜裂孔疝 误诊 美克尔憩室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并发肠梗阻 憩室穿孔
  • 简介:脾脏血管瘤是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脾脏肿瘤,但因其发病率低,临床上少见,国内外报道少,且多数为个案报道。脾脏血管瘤的临床表现隐匿,与其他脾脏肿瘤难以鉴别,临床上通常需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现结合文献分析2013年4月我们收治的1小儿脾脏血管瘤患儿诊治经过,以为脾脏血管瘤的早期诊治及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脾脏血管瘤 小儿 原发性脾脏肿瘤 临床表现 早期诊治 个案报道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联合手术的可行性,总结该术式的优越性、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实施的41小儿腹腔镜联合手术临床资料。联合手术涉及阑尾切除术,内环缝扎术,睾丸松解固定术,肠套叠复位术,精索静脉结扎术,卵巢囊肿切除术,肠系膜囊肿切除术,肠切除吻合术,幽门环肌切开术,美克尔憩室切除术,胆道造影、肝活检术。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无并发症出现,无一因联合手术延长禁食时间或住院时间。结论腹腔镜联合手术微创优势明显,适合在儿童手术中开展,但需要严格掌握联合手术的指征及其特点。

  • 标签: 腹腔镜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因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我们治疗的32急性胰腺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2患儿中,胆源性胰腺炎12(37.5%),外伤性胰腺炎8(25%),特发性胰腺炎12(37.5%)。急性轻型胰腺炎24(75%),急性重症胰腺炎8(25%)。26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4合并胆总管囊肿患儿行胆道外引流术后治愈。1胆总管囊肿合并胰腺炎患儿行胆道外引流术后,胰腺炎仍反复发作,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sphincteropapillotomy,EST)和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nosalbiliarydrainage,ENBD)后治愈。1合并胰腺脓肿患儿行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后治愈。结论儿童急性胰腺炎以胆源性胰腺炎、外伤性胰腺炎为主,大部分患儿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复发性胰腺炎和合并局部并发症的胰腺炎可考虑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干预。

  • 标签: 胰腺炎/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阑尾炎的诊断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作者近7年来收治的10新生儿阑尾炎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10患儿手术证实为新生儿阑尾炎,留置引流管7。坏疽性阑尾炎6,化脓性阑尾炎3,合并NEC2,鞘膜积液2,先天性巨结肠1,Amyand’s疝1。手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新生儿阑尾炎发病率低,症状体征不典型,无特异性检查方法,腹部超声检查有诊断价值,及时剖腹探查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阑尾炎 治疗结果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总结肝窦阻塞综合征(SO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SOS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12患儿中,8患儿原发病为白血病,4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临床表现主要有腹胀(4)、肝肿大伴触痛(9)、脾大(6)、体重增加(10)。12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凝血功能检测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7;7患儿行血D-二聚体检查,其中4升高。血常规检测中,4白细胞、粒细胞均降低;9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降低。8患儿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弥漫性肝肿大、实质非均质改变,肝静脉变细、显示不清或胸腹水、脾大。2行肝活检,示肝窦内细胞浸润或肝窦扩张。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均预后良好。结论白血病及干细胞移植患儿治疗后如果发生肝肿大、体重突然增加、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表现,需警惕SOS的发生。

  • 标签: 肝窦阻塞综合征 化疗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情况,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6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临床资料,采用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根据治疗方法和年龄大小分组评估疗效。结果得到随访的22患儿中,12于急诊室早期复位成功,均为低能量创伤;入院治疗10中,5在麻醉下行髋关节闭合复位获成功,5行髋关节切开复位。急诊室早期复位和入院复位治疗两组病例2年后髋关节评分分别为98.5和87.8,>8岁与<8岁两组病例2年后髋关节评分分别为86.6和99.1。急诊室早期复位和<8岁病例的治疗效果优于入院治疗和年龄>8岁组。结论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治疗要早,需尽早进行关节复位,必要时行切开复位治疗,低年龄、低能量损伤的儿童具有更好的治疗结果。

  • 标签: 髋关节 创伤和损伤 脱位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Rex分流术及Warren分流术治疗8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作者采用分流手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8,其中Rex分流手术5(2为断流手术后出血复发),Warren分流手术3。Rex分流术选取自身门静脉Rex窦与扩张的胃冠状静脉等做吻合,并在血管吻合前后测量门静脉压力,门静脉压不同程度地降低。Warren分流术将游离脾静脉与左肾静脉相吻合,吻合前后均测门静脉压力。结果8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1个月,患儿生长发育如同龄儿,均未出现门脉高压性脑病;1于术后16个月再出血1次,后未再出血,7无再发出血;1术后出现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痊愈;1行脾动脉结扎术患儿术后出现脾梗死,间断发热1个月。结论分流手术治疗门脉海绵样变,预防消化道出血效果良好,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

  • 标签: 门静脉压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本院收治的1165急性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结果1165患儿年龄3个月至6岁,其中3~6个月684(占58.71%);6个月至1岁110(占6.44%);1至3岁192(占16.48%);3至6岁179(占14.60%)。体重超重108(占9.27%);人工喂养518(占57.94%);发病前有腹泻病史者168(占14.42%)。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烦躁922(占79.08%),呕吐346(占29.70%),排果酱样大便805(占69.10%),腹部扪及包块841(占72.19%);1103超声检查阳性(占94.68%),直肠指诊阳性874(占74.76%)。首诊确诊1128(占96.82%);误诊37(占3.18%)。全部患儿均经空气灌肠或手术治疗痊愈。随访3~9个月,无一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肠套叠临床表现典型,年龄、体重、喂养方式,以及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与发病有一定相关性。病程与治疗选择有一定相关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疗效较好。

  • 标签: 肠套叠 流行病学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播散性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播散性隐球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8播散性隐球菌病连续病例进入分析,男5,女3,平均年龄6.1岁。血清HIV抗体均阴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计数正常。2起病前曾口服糖皮质激素,余6否认免疫抑制剂服用史及基础疾病史。8患儿家长均否认鸽子或其他禽类接触史。8患儿起病均表现为持续发热,7有明显的肝脾肿大,4有黄疸,2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2服用糖皮质激素患儿有皮肤损害,8均无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8血清隐球菌抗原滴度均〉1∶640,6血培养结果示新型隐球菌阳性,4CSF隐球菌抗原升高,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8血清IgE均升高,平均3896.5KuA·L-1。3影像学检查提示累及胆道,肝内胆管扩张,胸部CT示7累及肺部。8起病至确诊2~7周,均接受全身性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或氟康唑),其中1治疗后出现隐球菌相关性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8治疗反应良好。8诱导治疗结束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IgE水平均恢复正常,停药后随访3~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播散性隐球菌病可发生于无HIV感染的儿童,可累及多系统脏器,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肺部受累多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清IgE水平升高是本病实验室检查的显著特点。

  • 标签: 播散性隐球菌病 儿童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传统器械实施经脐单部位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6术前明确诊断为阑尾炎的患儿使用传统器械实施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于脐下缘做一长约1cm的切口及对称2点钟位置做长约5mm切口,置入3个5mmTrocar,于腔镜下找到阑尾,用超声刀分离系膜,圈套线结扎阑尾,完成腹腔冲洗后更换1cmTrocar取出阑尾,完成阑尾切除术。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加孔及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手术时间42—81min,平均(53.2+6.68)min,术中出血约5—2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6—28h,平均(14.8+3.64)h,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传统器械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切口疼痛轻、切口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阑尾切除术 儿童
  • 简介:患儿,男,4个月,因腹胀、腹部包块5d,门诊以“腹胀待查,先天性巨结肠?”收住院。体查:发热,腹部膨隆(图1),腹肌稍紧张,压痛和反跳痛不明显,左侧腹部扪及明显包块,边界不清;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出血点,直肠指检无明显裹指感,直肠前壁可触及包块,触痛明显,挤压包块见脓液自尿道口流出。

  • 标签: 婴幼儿 输尿管 腹部包块 重肾 积脓 先天性巨结肠
  • 简介:目的:总结经右胸骨旁小切口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作者收治的经心脏彩超检查确定适合采取封堵手术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儿24,其中男性10,女性14,年龄1岁3个月至6岁,年龄3岁以下15,6岁以上9。缺损最长径5~19(10.0±4.5)mm。做右胸骨旁1~2.5(1.7±0.6)cm切口,放入切口保护套和(或)小型切口牵开器,切开心包,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视下经输送鞘置入封堵器。结果24均成功封堵,无一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30~90(43±19)min,术中出血量2~140(21±34)mL。术后出现快慢型房性心律失常1。术后住院2~9(4.7±1.8)d。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未见残余分流,无明显胸腔积液。术后3个月随访心脏彩超13,封堵器无残余分流。结论右胸骨旁小切口封堵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近期效果满意,适合于年龄3岁以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分型及手术干预方式,并进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5月至2010年5月我们收治的900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所见及术前MRI归纳出5种类型:Ⅰ型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Ⅱ型为硬膜外型;Ⅲ型含硬膜内、外型;Ⅳ型为硬膜内型;Ⅴ型为终丝型。术中采取脂肪瘤切除、终丝切断等方式干预。采用Hoffman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900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年以上,治疗有效率:Ⅰ型为65%(130/200),Ⅱ型为100%(100/100),Ⅲ型为70%(210/300),Ⅳ型为75%(150/200),Ⅴ型为100%(100/100)。总有效率为82%。结论对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进行合理临床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进行准确的神经功能评估,可提高脂肪瘤型TCS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神经管缺损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非惊厥性癫持续状态(NCSE)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提高对NCSE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诊断为重症病毒性脑炎NCSE的病例。结果19重症病毒性脑炎NCSE连续病例进入本文分析,男5。脑炎起病年龄(7.2±3.9)岁;Glasgow评分(8.6±1.9)分;脑炎起始与NCSE起始间隔4~70(19.4±20.9)d;昏迷中癫持续状态(SEC)4,复杂部分发作持续状态4,不典型失神发作持续状态1。2病因包括病毒性脑炎8,病毒性脑炎抗癫药物调整1;9前驱均有惊厥,其中3伴惊厥性癫持续状态。39临床发现主要有口面部或肢体微小抽动、认知障碍、孤独症样行为等。4VEEG发作期主要以背景活动变慢,伴δ、θ、β、棘节律,或棘慢波持续发放为特征。54SEC患儿予麻醉药联合多种抗癫药物治疗,发作平均持续42.8d;5非SEC患儿予多种抗癫药物治疗,其中3发作平均持续9d,1抗癫药物调整所致NSEC发作持续4个月。61自动出院失访,1死亡,余7随访3个月至2.5年;6VEEG均有不同程度的发作期或发作间期脑电异常,1正常;1神经学功能正常,5有不同程度认知下降伴继发性癫,1持续植物状态伴继发性癫。结论口面部或肢体运动现象、认知及行为改变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NCSE临床特征;发作期脑电波形变异大,棘节律可能是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NCSE的独特形式;抗癫治疗及起效时间与NCSE类型相关。

  • 标签: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重症病毒性脑炎 视频脑电图 儿童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利用“定位针”、“防旋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优势与疗效,探讨一种改良的经皮钢针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100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在C型臂X线透视下行手法复位骨折端,先自肱骨远端尺骨鹰嘴外侧向肱骨髓腔方向打入“定位针”,再自肱骨外髁向内上方斜向打入“防旋针”固定骨折端。术后石膏托固定,3~4周后去除内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骨折均在术后3~5周愈合,平均时间为3.6周。参照Flynn等[1]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921,良107,一般54,差18。优良率93.69%。结论闭合复位与经皮钢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有利于术后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法 骨科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我们10年来采用腹腔镜辅助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们在腹腔镜辅助下采用“雪橇形”内环口修补针于腹膜外双重结扎未闭合的鞘状突内环口,同时穿刺抽净鞘膜囊内积液的手术方式,治疗2岁以上鞘膜积液患者327,其中术前诊断为交通性鞘膜积液110,非交通性鞘膜积液217。结果327中,325患侧鞘状突内环口未闭,孔径3~5mm;64(约占19.6%)术前诊断为单侧的患儿术中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术后常规随访1年,4术后1~3个月出现同侧鞘膜囊内中等量积液(3~6mL),复发率约1.2%,其中3门诊观察2~3个月自行消退;1再次经皮细针抽吸后自愈。病理学检查发现鞘膜囊内膜主要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有一定的吸收功能,但分泌功能极弱。结论儿童鞘膜积液发病机制与鞘状突未闭有关,鞘膜囊液体主要来自于腹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鞘膜积液长期疗效满意,且可以及时发现对侧隐匿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睾丸鞘膜积液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简称合并型MMA)患儿存在心血管系统受累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合并型MMA存在心血管系统受累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转归进行随访。结果10患儿中,4以气促、呼吸困难等心血管系统症状首发,3以水肿、血尿、蛋白尿等泌尿系统症状首发,3以发育落后、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首发。10患儿存在不同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的心血管系统损害。经过3个月至8年的治疗和随访,2先天性心脏病缺损自然闭合;1心律失常患儿无明显变化;5高血压患儿中,1失访,3血压已正常;5肺动脉高压患儿中,2死亡,2肺动脉压力恢复正常,1肺动脉压力仍轻度升高。7进行了MMACHC基因检测,5存在c.80A〉G突变。结论对于以气促、呼吸困难起病的不明原因肺动脉高压和高血压患儿应注意代谢性疾病的可能。心血管系统受累的严重程度可能是影响合并型MMA预后的重要原因。患儿心血管系统受累可能主要与MMACHC基因c.80A〉G突变相关。

  • 标签: 甲基丙二酸尿症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心血管系统 高血压 肺动脉高压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睾丸扭转病例临床资料,探讨Arda评分方法在睾丸扭转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作者收治34拟诊睾丸扭转病例,共34枚睾丸,左侧29,右侧5。年龄2天至14岁。起病时间2小时至4天。根据Arda三级评分系统,按活检切口有无出血及出血出现的时间分为三级。Ⅰ级:出血明显而迅速;Ⅱ级:10min内有出血;Ⅲ级:10min内无出血。对评分低者予保留睾丸,评分高者与家属沟通后决定是否切除坏死睾丸。对于睾丸扭转者常规行对侧睾丸固定手术。术后随访1~5个月。随访方法为超声检查。结果34均接受急诊手术探查,术中证实33睾丸扭转,1睾丸附件扭转。扭转270°~720°。Arda评分Ⅲ级19,其中行睾丸切除者14,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睾丸均梗死,5家属要求保留睾丸未予切除。Arda评分Ⅱ级11,均予保留睾丸。Arda评分Ⅰ级3,均保留睾丸。1睾丸附件扭转予睾丸附件切除。术后23获得随访,其中切除睾丸组10,保留睾丸组13。保留睾丸组中术后随访睾丸萎缩者10,睾丸正常者3。结论睾丸扭转病情急,睾丸坏死率高,临床工作中需及时处置。Arda评分对于预测睾丸预后有指导意义。评分达到3分者睾丸预后不佳,无保留价值。

  • 标签: 睾丸扭转 诊断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HC可视喉镜在儿童会厌囊肿手术气管插管中的临床价值与安全性。方法选取60行会厌囊肿手术的儿童,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HC可视喉镜组(S组)和直接喉镜组(D组),每组30,由同一名麻醉医师完成插管。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和一次成功率,插管前、插管时和插管后2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喉镜下Cormark—Lehane评级。术毕检查口腔内有无损伤、出血或水肿。结果与D组相比,S组Cormark-Lehane分级中Ⅰ和Ⅱ级的例数显著增多(P〈0.05),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插管前和插管后2mm,患儿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D组的HR和MAP明显高于S组(P〈0.05)。结论在儿童会厌囊肿手术中,HC可视喉镜插管成功率高,插管反应轻,插管时间缩短,安全性好。

  • 标签: 喉镜 会厌 囊肿 麻醉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