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为缩短杂志的刊出周期,减少编排错误,敬请作者在根据审稿表、认刊回执书提出的意见对文稿进行修改后,务必连同原稿、修改稿、审稿表、认刊回执书及修改软盘(修改稿也可注明稿号从网上发来)一并寄回编辑部。同时应注明软盘中的文件名、稿件编号、作者姓名、联系电话等,软盘不退,请自留备份。E-mail:e-ekxbjblin@yahoo.com.cn.关于修稿件附软盘的说明@本刊编辑部

  • 标签: 修回稿件 稿件附 软盘说明
  • 简介: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动力性肠梗阻的外科干预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0例经手术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动力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正规内科治疗(治疗时间17~36d)无效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未发现肠道畸形,均行末端回肠造瘘术以及肠活检术。待患儿体重≥5kg时,行二次手术关闭造瘘。收集同时期10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成功的肠动力不足、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通过各项指标(呕吐次数、胃潴留次数、暂禁食或减少奶量与喂奶次数等)比较手术组和对照组患儿肠动力障碍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手术组患儿肠动力障碍较对照组更严重,内科治疗无效。手术组10例患儿中9例存活,1例死亡。存活的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二期手术关闭造瘘后,7例排便正常,2例有轻度便秘。两次手术病理结果提示患儿肠神经节细胞有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结论对于患有动力性肠梗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内科正规治疗3周仍然无效者,应及时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待患儿体重≥5kg时可择期行关闭造瘘术,关造瘘前应充分评估远端肠管是否通畅以及肠神经节细胞发育情况。

  • 标签: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肠梗阻 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利用肠液输治疗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功能性短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肠液输治疗的新生儿肠造瘘术后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手术情况、肠液输情况以及治疗恢复情况。结果共14例新生儿肠造瘘术后患儿接受肠液输治疗,平均出生胎龄为(33.4±2.8)周,出生体重为(2129±501)g。近端造口与Treitz韧带之间平均距离为(39.6±10.3)cm,远端造口与盲部之间平均距离为(45.0±18.1)cm,平均造瘘液量为(65.4±9.2)mL·kg^(-1)·d^(-1),肠液输治疗平均时间为(29.1±9.2)d,输期间平均体重增长(26.6±6.4)g/d,肠造瘘术后(47.0±14.6)d关瘘。通过肠液输,全组患儿静脉营养减少或完全由肠内营养代替,未出现与输肠液直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肠液输操作安全可行,可减少肠造瘘术后功能性短肠综合征患儿肠外营养,改善患儿关瘘前营养状态。

  • 标签: 肠液回输 短肠综合征 婴儿 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