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有效管理,减少医惠纠纷的发生。方法:分析和总结我近年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制定防范管理方法。结果:经过加强培训,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医患纠纷防范意识增强,显著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结论:医护人员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医护行为准则可以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急诊科 医患纠纷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医学影像急诊的处理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56例急诊病人医学影像的处理实施方法为探对象,总结分析最佳措施。结果:56例急诊患者在影像得到妥善处理,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影像报告出单时间快、准确、清晰。结论:建立科室风险防范条例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迅速有效的处理好各个环节,快速、合理、准确的出具影像报告,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查信息,利于患者急救临床治疗

  • 标签: 影像科 急诊处理 的床体会
  • 简介:分析急诊低年资护士工作压力与社会因素、职业因素、个人因素有关,通过社会心理支持,改善职业环境,加强自身综合素质,能有效减轻压力。同时应引起自身和管理者的重视,采取有效对策,确保低年资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科 低年资护士 工作压力 对策
  • 作者: 胡晓晨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麻醉妇产组,河南新郑451191
  • 简介:分娩是每一个孕妈在十月怀胎之后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当下孕妇分娩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自身能力的顺产,二是借助手术的剖宫产。相较于剖宫产,大多数孕妈会选择进行顺产,毕竟这种方式对宝宝与产妇的损伤要相对小一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宝宝自身的抵抗能力,并且产妇在生产之后的恢复也要更快一些,因此,即使面对产后的一系列后遗症,准妈妈们也会不畏痛苦地“奔赴战场”。但是并不是每位妈妈都能够选择的顺产的方式,部分准妈妈由于一些不得已因素,需要进行剖腹产诞下宝宝,不然对孕妈与胎儿来说都是一种较为危险的。而对于剖宫产,不少人的印象都停留在电视剧里:剖开肚子-取出胎儿-缝隙和肚子上的伤口,随后推出来一个面带微笑的妈妈,但是准妈妈在手术室内的凶险却鲜有人知,现在我们就来揭开剖宫产的神秘面纱,具体地说一下剖宫产手术的全过程

  • 标签: 剖宫产;手术过程
  • 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在县市级医院急诊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急性中毒的临床救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264例急性中毒患者,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并对毒物构成、病情程度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男女比例为1.9:1,高发年龄段在25-45岁,占总数的53.4%(141/264);职业排序为无业人员,占34.8%,其次为农民,占16.3%;中毒原因以自杀为主,占62.1%(164/264);中毒毒物构成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有机磷农药、抗精神药物和镇静安眠药,分别占32.6%、12.2%、11.5%,重度中毒和中度中毒比为1:1.7,总体病死率5.3%,其中百草枯及氨基甲酸酯类中毒病死率最高,分别为41.7%和40.0%。结论:急性中毒的主要涉及种类为有机磷农药、抗精神药物和镇静安眠药,应当做好相关药物的管理,熟练掌握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做好全民文化宣传,做好急性中毒事件的防治。

  • 标签: 急诊科 急性中毒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产房开放联合无痛分娩在产科的应用及对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孕产妇686例,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孕产妇343名实施无家属陪伴分娩、无镇痛分娩,观察组孕产妇343例实施产房开放联合无痛分娩。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房开放联合无痛分娩可减轻疼痛缩短产程。

  • 标签: 产房开放 无痛分娩 产程 妊娠结局
  • 简介:气管食管瘘系由于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形成气管与食管间由瘘道相连通的一种疾病。新生儿可出现进食呛咳和反流。本例为V型:占0.5%~6.5%,食管通畅,但有斜行瘘管向前上方与气管相通,又称"H"型。由于"H"型用橡皮导管插入食管时不会遇阻,所以本病诊断困难。

  • 标签: 先天性H型气管食管瘘 诊断明确的过程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耐药过程中p38MAPK活性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处理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对细胞凋亡的影响;MTT检测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半数药物抑制浓度(IC50);Westernblot检测SB203580处理MCF-7/ADM和MCF-7两株细胞后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细胞内MDR-1mRNA水平。结果SB203580(10μmol/L)干预24h后MCF-7/ADM细胞的凋亡率为(26.73±4.90)%,与未干预组和对照组凋亡率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43.80,P〈0.001);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明显提高(F=148927.10,P〈0.001),相对逆转率达68.45%;与对照组和未干预组相比,干预组的MDR1mRNA(F=9139.24,P〈0.001)及p38MAPK(F=685.42,P〈0.00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与乳腺癌耐药密切相关,其可能机制为p38MAPK保护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逃避凋亡,阻断该通路可增强乳腺癌耐药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乳腺癌 细胞凋亡 P38MAPK 多药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