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2 个结果
  • 简介:当前,肿瘤标志的检测已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在检测技术上,它将生物化学、核医学、免疫学、细胞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学科融合在一起,不仅使检测的项目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 标签: 乳腺癌 肿瘤标志物
  • 简介:胎儿宫内死亡,即死胎,也包括死产,在当今围产儿死亡比例中居首位,诊断明确,但是获得确切的病因学诊断困难。预防胎死宫内关键明确病因,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将死胎相关病因学诊断分为胎盘、母体、胎儿相关因素以及原因不明四个类别,每一类别中各有着重,借此希望给临床工作者进行临床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胎儿宫内死亡 病因学 诊断 预防 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胎儿盆腔骶尾部肿块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在胎儿复杂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总结产前诊断胎儿盆腔骶尾部肿块的临床思路,降低预后较差盆腔骶尾部肿块胎儿的出生率。方法总结本院超声产前诊断25例盆腔肿块胎儿的图像特征,对照引产后或出生后结果,并追踪其他相关检查的异常。结果25例胎儿中,畸胎瘤9例(9/25)、卵巢囊肿6例(6/25)、胎儿巨膀胱5例(5/25)、单纯肛门闭锁1例(1/25)、泄殖腔畸形2例(2/25)、体蒂异常综合征1例(1/25);例失访。其中9例畸胎瘤、6例卵巢囊肿、1例单纯肛门闭锁无合并其他异常;例巨膀胱病例中,1例染色体为18-三体,1例染色体为13-三体,2例为梅干腹综合征(prunebellysyndrome,PBS),1例为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迟缓综合征(megacystis-microcolon-intestinalhypoperistalsissyndrome,MMIHS)。2例泄殖腔畸形均合并肾积水,1例还合并结肠扩张;例体蒂异常综合征合并前胸壁腹壁缺失,心脏、肝脏肠管外露。结论胎儿盆腔骶尾部肿块具有复杂的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为产前首选的检查方法,超声检查需要结合分析其他检查才能对此类胎儿的预后做出正确的评估。

  • 标签: 产前超声诊断 胎儿 中块
  • 简介:一、病例摘要例1:患者68岁,主因"绝经16年,发现盆腔肿7年,腹胀3个月"入院。7年前发现左附件区肿5.1cm×6.7cm,未诊治。3个月前自觉腹胀,1个月前妇科B超提示宫腔内高回声团,盆腔肿大小16.9cm×17.1cm×10.1cm,无绝经后阴道出血排液,于本院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术后病理为子宫内膜息肉。既往高血压40年;冠心病30年;16年前左侧乳腺癌行手术治疗;

  • 标签: 卵巢肿物 肾功能不全 文献复习 绝经后阴道出血 子宫内膜息肉 盆腔肿物
  • 简介:在生殖系统之外,雌激素对女性全身多个系统具有广泛的作用。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导致围绝经期症状某些老年慢性疾病风险增加,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HRT)的利弊关系不断被修正。目前的证据表明,在“治疗窗口期”启动,并按照规范合理使用HRT,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和慎用情况是利大于弊的。现令中国绝经后女性人口众多,但对HRT的知晓率很低,宣传普及绝经知识、探索更加安全的HRT方案将是广大妇产科同道不懈努力的方向。

  • 标签: 绝经 激素补充治疗 适应证
  • 简介:子宫肌瘤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合并子宫肌瘤的妊娠患者逐渐增多。文献资料显示,妊娠期间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与孕期呈现非线性相关。产褥期间子宫肌瘤可明显减小至孕前状态。孕前子宫肌瘤的大小、BMI、产次、年龄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妊娠期间子宫肌瘤的大小变化,而哺乳产后月经复潮时间对妊娠期间子宫肌瘤的大小变化无影响。雌激素、孕激素、β-hCG在妊娠期间子宫肌瘤的大小变化中均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妊娠 变化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双胎胎儿畸形的分类各类畸形比例,初步探讨双胎中各类畸形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双胎合并胎儿畸形的病例,按畸形累及系统、畸形胎儿个数、畸形严重程度孕妇年龄分组,分析各组畸形的比例,并分析各类畸形与绒毛膜性质、受孕方式妊娠年龄的关系。结果267例双胎合并畸形的胎儿中,按畸形的系统分组,比例依次为:心血管畸形(27.3%)、神经系统畸形(20.6%)、骨骼肢体畸形(15.7%)、泌尿系统畸形(13.1%)、水肿胎(12.0%)、颜面体表畸形(11.6%)、前腹壁畸形(8.2%)、消化系统畸形(6.0%)呼吸系统畸形(5.6%)。非致死性畸形155例、致死性畸形112例,双胎之一畸形225例(84.3%)、两胎畸形42例(15.7),双胎非特有畸形244例(91.4%)、双胎特有畸形23例(8.6%)。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单绒毛膜双胎畸形相比,双绒毛膜双胎畸形中泌尿系统畸形比例显著增加(P=0.007);与自然受孕的双胎畸形相比,辅助生育后的双胎畸形中无脑儿比例显著增加(P=0.006)。结论双胎畸形中以心血管畸形比例最大,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骨骼肢体畸形位于第三;双胎之一畸形比两胎畸形常见;单发畸形比多发畸形常见;双胎非特有畸形比双胎特有畸形常见。

  • 标签: 双胎 胎儿 畸形 绒毛膜性质
  • 简介:<正>本文发表于2012年《UltrasoundObstetGynecol》。研究对象为106例已确诊为唐氏综合征的胎儿,接受超声检查的平均孕周为(20.4±4.1)周,筛查的主要超声软标志包括: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颈项皱褶增厚、轻度肾盂扩张、其它心内心外畸形。各项指标的发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胎儿 超声检查 肾盂扩张 研究对象
  • 简介: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全切术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在山西省介休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行阴式子宫全切的59个病例.将其分为A组子宫大小小于孕12周,无特殊部位肌瘤,子宫活动度好,无盆底功能障碍16例;B组盆底功能障碍组即合并子宫脱垂6例,前(后)壁膨出10例;C组子宫大于孕12周7例或特殊部位肌瘤(宫颈肌瘤5例,宫体肌瘤突出大肌瘤5例);D组有手术史、盆腔黏连10例来分析其手术步骤和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进行了该手术,无损伤大出血并发症,无术后病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A组(50±10)min、(90±20)ml,B组(54±10)min、(100±20)ml;C组(60±10)min、(110±20)ml,D组(66±10)、min(120±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全切术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与子宫大小、盆底弹性盆腔是否有黏连等因素密切相关,应重视术前评估,提高手术质量。

  • 标签: 阴式子宫全切术 术前评估 子宫大小 盆底功能 盆腔黏连
  • 简介:随着影像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多的乳腺病灶通过影像立体定位下予以旋切或活检;新的诊疗策略有使更多的患者通过新辅助治疗后接受保留乳房、腋窝的手术,这些情况下金属标志的使用将有助于靶病灶的影像随访和鉴别、手术或病理取材的定位等。本文首选对金属标志在乳腺疾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文献整理和综述,并对当前临床实践中金属标志放置进行总结,以期有助于影像引导下良性靶病灶的精确定位、追踪后续手术,有助于新辅助治疗患者原发灶和/或淋巴结病灶的疗效评估、手术定位病理检查准确性。

  • 标签: 乳腺疾病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目的:探讨婴幼儿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寻求降低患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定期体检的儿童进行常规检测,进行喂养方面调查统计、分析并对患病儿童母亲孕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6月、12月、2岁、3岁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6.1%、21.4%、13.8%、6.75%,围产期贫血调查显示达70.58%(72/102)结论:围产期保健很重要,母乳喂养和6月后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对贫血有意义。

  • 标签: 婴幼儿 贫血 相关因素 围产期贫血
  • 简介:目的对比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EC)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前、术后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诊断为特殊病理类型(子宫乳头状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的EC患者,均行分期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仍为此类病理类型的患者57例,将其与同一时间段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538例作对比,进行EC预后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就诊年龄、初潮年龄小于特殊病理类型EC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体质量指数>28kg/m2)所占比例、术前血清糖类抗原(carbohydrateantigen,CA)125阳性率、术前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均高于特殊病理类型EC患者(P<0.05)。两组原发不孕、继发不孕、绝经年龄、绝经后阴道出血、血清CA199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分期,特殊病理类型EC患者中Ⅱ期、Ⅲ期、Ⅳ期所占比例高于、Ⅰ期所占比例低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P<0.05)。术后特殊病理类型EC患者腹水细胞阳性率、p53阳性率高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低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P<0.05);两组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生存率高于、复发率低于特殊病理类型EC患者(P<0.05)。结论术前E2增高、CA125增高,子宫内膜样腺癌可能性大。特殊病理类型EC患者发病时期别较晚,恶性程度高,危险因素多,易复发,5年生存率低,预后差。故早发现、早治疗,对提高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 相关因素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癌基因表达血清学肿瘤标志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点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7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按照临床预后的高危因素将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TEN、p53和Ki-67基因的表达,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A125、CP2、CA199唾液酸(SA)等肿瘤标志,分析各项肿瘤标志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分期ER、PR、PTEN、CA125和CP2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ER、PR、Ki-67和S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PR、CA125和CA199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ER、PR、CA125和CP2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脉管内癌栓CA125和S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腹水癌细胞CA125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危组PR表达显著低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Ki-67、CA125、CA199和CP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两组中ER、p53、PTEN和S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Ki-67、CA125、CA199和CP2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分子分型 肿瘤标志物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采用活血祛瘀法(加味桃红四汤)来治疗眩晕症,在临床上通过对几个典型病例的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以此论述了活血祛瘀法治疗某些眩晕症的可行性,并对活血祛瘀法治疗眩晕症的理论根据进行了阐述:认为其理论依据是"痰瘀同源"。无形之痰阻滞经络,而致痰凝气滞,气滞血缓而成瘀,还对活血祛瘀法治疗眩晕症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作了初步讨论,认为梅尼埃病,证属寒水上泛型眩晕,以及由血管、血液因素导致脑循环不良而致脑缺血型眩晕和药物中毒性耳眩晕,证属气滞血瘀者,均可采用本法治疗,而对颅内感染性病变、颅内占位性病变所引起的眩晕伴有发热、出血等症状者,则非本法所宜。

  • 标签: 活血祛瘀法 眩晕症
  • 简介:乳腺肿瘤标志的检测与红外线扫描、数字X线、超声磁共振成像扫描等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效率。预测预后的肿瘤标志在个体化治疗和鉴别复发、转移的危险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关于乳腺肿瘤标志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生活质量、毒性费用一效益等方面的比较,有些乳腺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已被更新。

  • 标签: 乳腺肿瘤 标志物
  • 简介:目的分析胎儿右位主动脉弓产前超声的相关异常、遗传物质改变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在本院产前超声诊断的右位主动脉弓并采用AffymetrixCytoScanHD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病例。结果研究期间产前超声共诊断右位主动脉弓病例92例,6例失访,26例未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最常合并的产前超声异常是法洛四联症。60例染色体核型已知病例中,1例46,X,Yqh+,der(13)t(8;13)(q22.3;q33.2),1例47,XYY,余58例染色体核型正常。本研究中,临床意义未明拷贝数变异和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在胎儿右位主动脉弓的检出率分别是5.2%和5.2%。所有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均是22q11.2微缺失。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异常组和单纯性右位主动脉弓组其合并染色体异常、分娩孕周和出生后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例合并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因出现呼吸系统症状需行手术治疗。结论胎儿右位主动脉弓合并22q11.2微缺失风险约是5%,产前超声检测发现右位主动脉弓,建议CMA检测排除染色体异常。

  • 标签: 右位主动脉弓 22Q11.2微缺失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拷贝数变异 超声
  • 简介:目的构建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hERRα)逆转录病毒载体.方法用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pSG-hERRα质粒和pLXSN空白质粒,采用凝胶DNA回收方法回收纯化hERRα片段,用T4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构建成PLXSN-neo-hERRα重组体.结果经pCR、酶切鉴定、测序等对重组体进行鉴定,证实构建的重组体方向、序列正确.结论已成功构建hERRα逆转录病毒载体,为研究hERRα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 逆转录病毒载体 构建 鉴定 基因重组
  • 简介: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423例进行研究,分析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C组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高于A组和B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剖宫产率巨大儿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C组B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A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孕期体重增加过高可导致妊娠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适当控制孕期体重增加可改善母婴妊娠结局,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体重增加 妊娠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正常妊娠情况下,探讨引起恶阻的相关影响因素,如孕妇年龄、胎次、停经天数。方法:通过77例确诊为恶阻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77例病例中,恶阻发生率较高的年龄段分别为:22-24岁18.18%,25~27岁33.77%,28-30岁25.97%;而在19-21岁为3.90%,31-33、37~38岁年龄段为5.19%,34~36岁年龄段为7.80%;怀第一胎发生恶阻的频率最高,为41.56%,第二胎28.57%,第三胎18.18%,第四胎7.79%,第六胎2.60%,第8胎1.30%。且随着怀孕胎次的增加,发生恶阻的频率逐渐减少;恶阻易发生于停经天数为31-62天之间,而发生在70天以上则比较少。结论:恶阻好发于22-30岁之间怀孕胎次较少的孕妇中,且在停经1~2个月之间容易发生。

  • 标签: 恶阻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