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曼氏裂蚴病(sparganosismansoni)由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mansoni)的幼虫寄生于人眼、皮下或脑等部位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虽然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39个国家有该病报道,但由于病例数极少,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经常误诊,很难术前确诊,即使是手术后病理科也不容易明确诊断,往往需要求助于病原微生物教研室协助诊断。本院收治了1名乳腺曼氏裂蚴病患者,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 裂头蚴病
  • 简介:目的:探讨起声检查对头位难产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位难产的超声声像圈特点。结果:56例孕妇超声提示存在位难产因素,产后证实超声正确诊断47例,准确率83.93%(47/56)。所有病例中,超声提示枕后位33例,枕横位16例,子宫下段菲薄或厚薄不均匀3例,子宫体下段肌瘤3例。结论: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枕后位或枕横位,同时动态观察产程进展,监测有无持续枕后位;动态观察孕期子宫下段厚度的改变;及早发现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判断肌瘤与胎问相对位置,以便采用正确的分娩方式,防止梗阻性难产的发生。

  • 标签: 超声 头位梗阻性难产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初产妇位难产诊断中新旧产程图应用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产科病房的212例位难产初产妇,根据产程图分为新产程图组和旧产程图组,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科干预措施、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结果新产程图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均较旧产程图组有显著变化,产科干预措施明显减少、剖宫产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临床表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产程图处理头位难产初产妇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科干预措施,有助于对初产妇位难产做出及早的诊断。

  • 标签: 头位难产 初产妇 产程图 产程处理 剖宫产率
  • 简介:择期位剖宫产术中应用短柄小产钳助娩胎儿可明显缩短胎儿娩出时间(U—DI),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同时使腹部切口缩小,减少母体损伤,我们运用此方法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胎儿娩出时间 产钳助娩 术中应用 剖宫产 临床观察 头位
  • 简介: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Akt)-叉框蛋白(forkheadboxO1,FOXO1)信号通路在盆腔脏器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中的表达及其在POP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因POPⅢ度、Ⅳ度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0例(POP组)和同期因其他良性妇科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0例(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记检测骶韧带组织中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ionproteinkinaseB,p-Akt)、FOXO1、磷酸化(phosphorylation,p-)FOX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1,GPX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superoxidedismutase,Mn-SOD)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OP组较对照组,骶韧带组织中p-Akt/Akt、p-FOXO1/FOXO1表达比例明显上调,抗氧化蛋白GPX1、Mn-SOD表达下调。结论POP组织中PI3K-Akt-FOXO1信号通路被激活,并下调抗氧化蛋白GPX1、Mn-SOD表达,这一分子机制可能参与POP发生发展。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PI3K-Akt-FOXO1 GPX1 MN-SOD
  • 简介:目的探讨叉框转录因子M1(FOXM1)、Slug及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non-BLBC)及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对2005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95例BLBC及其癌旁乳腺组织和100例non-BLBC中FOXM1、Slug、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进行检测。计数资料的分析运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95例BLBC中,FOXM1、Slug和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84%(73/95)、67.36%(64/95)及52.63%(50/95),显著高于其在non-BLBC[57.00%(57/100)、47.00%(47/100)、31.00%(31/100)]及癌旁乳腺组织[25.26%(24/95)、26.31%(25/95)、9.47%(9/95)]中的表达(χ^2=51.673、32.146、41.337,P均=0.000)。BLBC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27.37%(26/95),显著低于其在non-BLBC[51.00%(51/100)]及癌旁乳腺组织[75.79%(72/95)]中的表达(χ^2=44.590,P=0.000)。FOXM1、Slug、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均与BLBC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4.669、18.387、21.287,P均〈0.050;χ^2=7.752、5.366、4.230、7.167,P均〈0.050)。BLBC中,FOXM1、Slug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9,P=0.006;r=0.284,P=0.005),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503,P=0.000;r=-0.378,P=0.000),FOXM1与Slug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0,P=0.002)。E-cadherin与viment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63,P=0.000)。结论FOXM1及Slug通过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vimentin表达从而促进了BLBC的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可以作为BLBC预后评价的指标。

  • 标签: 乳腺肿瘤 基底细胞样 叉头框转录因子M1 SLUG E-钙黏蛋白 波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