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道异物的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以降低其误诊、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742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全身麻醉下经支气管镜取出异物1719例,无麻下经支气管镜取出18例,气管切开3例,转胸科2例。结果:静脉复合麻醉及无麻下呼吸道异物取出1738例。1次手术成功取出1721例,2次12例;术后并发喉水肿26例,窒息死亡4例,死亡率0.23%。结论:提高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静脉复合麻醉配合咽喉气管黏膜表面麻醉下在硬管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为理想选择,但有些行气管切开及开胸仍有必要。

  • 标签: 异物 呼吸道 支气管镜 儿童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表面激素吸入治疗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我院门诊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共62例,并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另外一组为观察组,其主要给予表面激素吸入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血常规、症状记分以及X光胸片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痰培养、x光胸片以及血常规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N时在临床症状评分来看,观察组为(3.4±1.4)分,对照组为(12.2±1.34)分。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表面激素吸入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哮喘 表面激素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病、用药情况及其对身体的影响。方法:对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以门诊随访、家访或电话随访的方式随访10年,并采用仪器测量其心肺功能。结果:病情程度以2级为主,占40%;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56%),气侯变化(43%),鼻炎或鼻窦炎(32%),过敏因素(29%),劳累(21%),药物因素(5%);只有36%坚持长期进行医院的正规治疗,64%患者只有发病及病情加重才治疗;抗炎药物为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支气管哮喘对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均有影响。结论:支气管哮喘对患者的呼吸及循环系统均有影响,但对于该病的治疗并不理想。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随访
  • 简介:目的:对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儿进行家庭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应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抽取8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确诊患儿病例,在其治疗结束出院时,根据患儿的各自特点,为患儿制定有针对性的家庭护理方案,并对家长进行一定的培训,采用定期电话或上门随访的方式,对患儿的家庭护理效果进行了解,总结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应的体会。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家长们都能在患儿出院后按照医院所制定的家庭护理方案对患儿进行护理,所有患儿的病情都得到了完全的康复,没有一例患儿出现复发再住院的情况。结论:对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小儿患者,在其结束治疗出院后,对其进行正确且有针对性的家庭护理,对患儿的病情完全康复,防止由于病情反复导致出现再住院现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患儿 家庭护理
  • 简介:对1例胎儿右下肺基底段支气管闭锁的产前MRI、产后CT、术中和病理所见进行描述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胎儿支气管闭锁的产前MRI诊断及相关病理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基本资料28岁孕妇,于孕25周时行产前超声检查示右侧胸腔内囊实性肿块声像,

  • 标签: 支气管闭锁 MRI诊断 文献复习 胎儿 产前超声检查 下肺基底
  • 简介:目的:通过此病例探讨新生儿出生后死亡的原因。方法:通过对病例中产妇产程分析,新生儿出生后Apgar氏评分情况分析,结合胸部X正位片表现,探讨新生儿死亡原因。结果:摄胸平提示:胸片提示双侧胸廓对称,新生儿双侧胸腔未见肺纹理,无明显肺泡结构,心膈显示不清,心膈,纵膈及双侧顶正常结构消失,多考虑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结论:新生儿死亡原因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 标签: 新生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8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和溴化异丙托品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布地奈德或沙丁胺醇进行治疗。将两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联合用药组心肺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且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吸入治疗 支气管哮喘 布地奈德 沙丁胺醇
  • 简介:目的:对多索茶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及疗效分析。方法将我科7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其急性加重期分别给予多索茶碱和氨茶碱治疗,每日均给药1次,疗程均为2周。对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副作用及临床疗效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出现明显头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患者3例(8.6%),经评定的有效患者30例,好转4例,显效率达97.1%,无效1例;对照组出现明显副作用患者6例(17.1%),经评定的有效患者26例,好转4例,无效5例,显效率85.7%。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的镇痛抗炎及扩张支气管起效迅速,作用强,疗效持久,患者满意度高,是理想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的药物之一。

  • 标签: 多索茶碱 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展开临床用药研究,了解孟鲁司特钠与舒利迭联用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舒利迭吸入治疗,每天吸入两次;观察组采用吸入舒利迭联合每天服用一次孟鲁司特钠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以及PEF(呼气峰值流速)三方面的治疗前后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在治疗后,虽然两组在各方面评分上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分值提升更为明显,对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方式用药能够缩短肺功能优化时间,优于单纯吸入舒利迭方式,更适合临床用药推广使用。

  • 标签: 舒利迭 孟鲁司特钠 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压缩雾化与静脉滴注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利巴韦林压缩雾化组和静脉滴注组,观察疗效。比较2组间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压缩雾化组患儿咳嗽、喘憋持续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利巴韦林压缩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优于静脉滴注治疗。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利巴韦林 压缩雾化 静脉滴注
  • 简介: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临床上较难发现未累及肺泡与肺泡间壁的纯粹毛细支气管炎,故国内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有人称之为喘憋性肺炎。多由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患病时常在上感以后2~3日出现持续性咳嗽及发作性呼吸困难,发热不一定很高,咳嗽也不一定很重,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氧气驱动雾化 布地奈德 疗效观察 沙丁胺醇 呼吸道合胞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新生儿败血症组40例(早产儿10例,足月儿30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进行白细胞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组的白细胞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以末梢血hs-CRP〉3mg/L为诊断值,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总体敏感度为80.0%。其中足月儿和早产儿病例hs-CRP诊断敏感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早产儿病例hs-CRP诊断敏感度明显比较高(P〈0.05)。结论:白细胞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高,敏感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白细胞 超敏C-反应蛋白 新生儿败血症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乳杆菌治疗复杂性阴道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复杂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每晚睡前阴道放置乳杆菌胶囊和甲硝唑,疗程为10天。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8%,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总复发率分别为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杆菌治疗复杂性阴道炎具有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杆菌 复杂性阴道炎 甲硝唑
  • 简介:哺乳期分支杆菌乳腺炎在以往少见文献报道。其特点为经常规抗感染、穿刺或切开引流后仍反复形成脓肿、窦道、红肿、低热,且用常规方法换药伤口经久不愈,反复复发,易形成哺乳期乳瘘经久不愈,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科曾收治2例哺乳期分支杆菌阳性病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炎 哺乳期 分支杆菌
  • 简介:目的:了解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感染情况,研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方法:使用糖发酵试验,M.R.试验,V--P试验,靛基质试验,尿素分解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吲哚试验和枸橼酸盐试验以鉴定菌种,进行药敏试验,同时用K-B法进行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检出的281株大肠杆菌,其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多西环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结论:临床治疗大肠杆菌感染是应当充分依据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 标签: 致病性 大肠杆菌 耐药性 K-B法
  • 简介:目的探讨脉冲疗法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150例初产妇随机分成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在产程中使用GT-4A分娩镇痛工作站。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镇痛对母儿的影响,并将镇痛组与75例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初产妇即PCEA组分娩方式及缩宫素使用率进行比较。结果镇痛组镇痛前后疼痛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镇痛组与对照组的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评分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组与PCEA组比较缩宫素使用率及阴道助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组明显低于PCEA组。结论GT-4A分娩镇痛工作站为非药物非创伤性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缩短产程,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提高产妇对分娩的依从性,能降低剖宫产率,操作简单,产妇易于接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 标签: GT-4A分娩镇痛工作站 硬膜外自控镇痛 疼痛评分
  • 简介:目的:通过痰液直接涂片镜检法、痰液浓集涂片镜检法进行比较,从而评估其诊断价值,进而为日常临床检查方法提供一个客观有效的参考,探讨操作简单、阳性率高的痰涂片查结核抗酸杆菌方法。方法:采用直接涂片法和浓集涂片法,检测3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内抗酸杆菌,并进行比较。结果:结核抗酸杆菌检出率,浓集涂片法为71.87%,直接涂片法为34.37%。结论:浓集涂片法痰内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

  • 标签: 结核抗酸杆菌 浓集涂片法 直接涂片法 阳性率
  • 简介: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联用对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门诊腹泻病患儿(0~36月)均为2009~2011年锡山人民医院分院儿科门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以蒙脱石散口服治疗为对照组44例,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口服治疗45例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联用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高,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蒙脱石散 腹泻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姆光治疗仪联合玉清抗宫炎片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华宁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妇科门诊收治的100例宫颈糜烂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姆光治疗术后口服玉清抗宫炎片治疗,随机选取同期病例60例为对照组,8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宫颈糜烂患者均有效,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姆光治疗仪联合玉清抗宫炎片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显著,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玉清抗宫炎片 波姆光 慢性宫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