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开展,生殖男科备受关注。针对各种无精子症患者,临床可以通过外科手段获取精子,用于后续的辅助生殖技术,帮助不孕不育的夫妇获得生物性后代。不同的取精术,各有优劣,手术操作也各有技巧。本文介绍了目前生殖中心常用的外科取精技术,并总结了各自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旨在进一步完善外科取精的流程,更好的服务患者和优化医疗资源。

  • 标签: 无精子症 男性不育 辅助生殖 取精术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监测血钾的倾向性及低钾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行择期手术的325例住院患者术后低钾血症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监测血钾组与未监测血钾组及低钾血症组与血钾正常组恶性肿瘤、清洁洗肠、开腹手术、是否48h后进普通饮食(普食)等临床特点。结果术后监测血钾组与未监测血钾组恶性肿瘤、清洁洗肠、开腹手术、48h后进普食与术后监测血钾相关(r分别为41.262、30.656、28.564、25.270,p均=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肠道准备类型是妇科手术后是否监测血钾的独立影响因素(OR=2.608,95%CI:1.405~4.839;OR=2.620,95%CI:1.535~4.471)。术后低钾血症组与血钾正常组术后48h内进普食者与术后低钾血症相关(r=5.525,p=0.030)。结论对恶性肿瘤、清洁洗肠、开腹手术、术后48h后开始进普食患者,术后应加强监测患者术后血钾情况,对低钾血症者提早采取补钾措施,以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妇科手术 血钾 监测 低钾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巧克力囊肿腹腔镜手术剥除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2012年重庆市奉节县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12例确诊为卵巢巧克力囊肿且行腹腔镜剥除术后2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34例)和未复发组(78例),对其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药物治疗史、囊肿直径、ASRM评分、术后妊娠是卵巢巧克力囊肿腹腔镜手术剥除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药物治疗史(OR=3.65,95%CI:1.34~7.53)、囊肿直径大(OR=1.28,95%CI:1.03~4.85)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妊娠(OR=0.34,95%CI:0.02~0.61)是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术前有药物治疗史及卵巢囊肿直径大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而术后妊娠可能减少复发风险。

  • 标签: 卵巢巧克力囊肿 腹腔镜 复发 影响因素
  • 简介: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提高,无数不孕不育家庭有了“生”的希望,但因内膜因素导致的生育力低下仍是生殖医学发展的瓶颈。因此由于内膜损伤导致的宫腔粘连这一疾病引起的生育问题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宫腔粘连又称Asherman综合征,由JosephG.Asherman于1948年首次详细报道而由此得名,定义为由于内膜损伤导致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的一组疾病,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反复流产。在临床中,宫腔镜手术辅以物理屏障、激素治疗成为宫腔粘连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膜缺失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对干细胞认识的加深,运用宫腔镜手术联合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成为新的治疗方向。

  • 标签: 宫腔镜手术 干细胞 子宫内膜 损伤 修复
  • 简介:乳腺癌目前治疗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随着乳腺癌的诊断以及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已明显延长。因此,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影响乳腺癌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有:手术方式、外表的改变、疲劳、受教育的程度、疼痛、家庭与配偶、年龄、治疗后3~6个月对未来的担忧等[1-2]。本文主要探讨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对如何评价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探讨。

  • 标签: 乳腺肿瘤 生活质量 乳房切除术 区段 乳房成形术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子宫内膜癌"、"腹腔镜"等关键词检索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Pubmed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应用系统评价专用软件RevMan5.2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Jadad量表评分均≥3分。共计379例患者,其中腹腔镜下筋膜外子宫+双附件+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术178例(腹腔镜组),开腹筋膜外子宫+双附件+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术201例(开腹组)。Meta分析显示: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均数差(MD)=-236.27,95%可信区间(CI):-461.79~-10.75,P〈0.00001];住院时间短(MD=-5.33,95%CI:-7.82~-2.85,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MD=-24.10,95%CI:-33.5~14.69,P〈0.05);其中手术时间(MD=0.08,95%CI:-37.55~37.70)、淋巴结切除数(MD=-1.95,95%CI:5.25~1.34)、术后15个月复发率(OR=0.85,95%CI:0.24~3.09)、术后40个月总生存率(OR=1.08,95%CI:0.21~5.5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子宫内膜癌中,腹腔镜手术具有可靠的安全性且值得推广,但因随访时间较短,无法在复发率及总生存率方面体现其优势。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镜和腹式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发现盆底肌力减退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术后3个月复诊发现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的患者154例,有116例术后接受生物电刺激治疗为治疗组,其中腹腔镜组61例,腹式组55例。应用PHENIX检测仪量化评估盆底肌力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10次,在术后6个月和10个月再次检测患者盆底肌力情况。38例未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Ⅰ类肌力和Ⅱ类肌力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增高(P〈0.01)。腹腔镜组和腹式组比较,治疗前盆底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Ⅰ、Ⅱ类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腹腔镜组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高于腹式子宫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腹式组治疗后术后6个月与10个月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疗效显著。对腹式切除子宫发生重度盆底肌力减退患者需要强化疗程。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腹腔镜及腹式子宫切除
  • 简介:近年来,随着自我保健意识以及临床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早期乳腺癌确诊病例明显增多,尤其是T1期乳腺癌。T1期乳腺癌的规范化保留乳房手术,逐渐成为广大医患所关注的热点。笔者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分层切口与腺体瓣转移技术为T1期乳腺癌患者实施的保留乳房手术,获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入组60例患者。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外科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