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卵巢成熟畸胎中的应用。方法42例卵巢成熟畸胎行腹腔镜手术,其中5例行附件切除术,37例行畸胎剥除术,术中使用标本袋并以大量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结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有6例囊肿破裂,附件切除术中无一例囊液外溢,手术时间为35~100min,平均56min,无一例发生术中并发症及中转开腹。术后无化学腹膜炎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成熟畸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 标签: 腹腔镜 卵巢成熟畸胎瘤
  • 简介: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是近年来被命名的主要发生于软组织和内脏的少见间叶肿瘤。临床和影像学易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根据WHO肿瘤分类(2002年),IMT为中间偶有转移型肿瘤。其病理组织学形态复杂,诊断较为困难且病例少见。发生于乳腺的IMT更为罕见。以下通过对一例乳腺IMT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临床症状的分析,增加对该肿瘤的认知。

  • 标签: 乳腺肿瘤 肌组织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女,24岁,孕1产0。因B超发现胎儿鄂面部肿物于2009年4月2日收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8年11月2日。停经期间无接触毒物及放射物质史,未服用过药物。妊娠12周行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妊娠24周行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双顶径7.0cm,股骨长4.7cm。

  • 标签: 胎儿双顶径 成熟性畸胎瘤 舌部 超声检查 2009年 放射性物质
  • 简介:目的探讨生育期妇女宫颈上皮内变(CIN)中高危型人乳头病毒(HR—HPV)感染与Ki一67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第二代杂交捕获方法(HC2)检测248例生育期妇女HR—HPV感染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正常或慢性宫颈炎组、CIN1、CIN2和CIN3组HR—HPV感染率分别为14%(7/50)、55.1%(38/69)、88.7%(63/71)和93.1%(5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级别CIN患者HR—HPV载量明显高于正常或慢性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各组HR—HPV载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R-HPV病毒载量与Ki-67呈正相关(r=0.817,P〈0.05)。结论HR-HPV载量持续高表达可能引起组织中Ki-67异常表达,可能是低级别CIN进展为高级别的原因。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KI-67
  • 简介:目的了解门诊高危人群和宫颈病变患者的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探讨不同HPV亚型感染的致癌。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门诊就诊的1715名有性生活史妇女,进行下生殖道HPV感染分型筛查。其中463例经阴道镜下定点官颈活检,病理确诊分为官颈炎症234例、CINⅠ96例、CINⅡ80例和CINⅢ53例。分析人群HPV感染的型别分布、与宫颈病变相关。结果21种HPV亚型均被检出,1715名门诊妇女中HPV阳性率57.1%(978/1715),宫颈病变中为76.9%(356/463),而在CINⅢ中达98.1%(52/53)。常见的5种亚型分布:高危人群为HPV16、58、52、33和6型;宫颈病变为HPV16、58、52、33和31型;CINⅢ中为HPV16、33、58、31和52型。HPV16、33和31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级别鳞状上皮内变(HSIL,CINⅡ+CINⅢ)的主要风险也是感染HPV16、33和3l型(OR9.59、2.99和2.52,95%CI4.805~11.989、1.231~7.296和1.174~5.429)。结论本地区官颈病变的常见型别是HPV16、58、52、33和31型,HPV16、33和31型是HSIL的主要致病型。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亚型 宫颈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配偶人乳头病毒感染的相关,为宫颈病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有宫颈病变且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患者56例及健康女性38例(其配偶分别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38例),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对其男性配偶的阴部进行HPV检测。结果研究组HPV检查阳性率37.5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16%(P〈0.05)。研究组21例HPV阳性者中夫妇双方有相同HPV亚型感染者11例(52.38%)。其中58型占首位。结论宫颈病变患者配偶HPV感染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部分配偶感染相同HPV亚型,故对其配偶进行HPV检测和健康教育有利于宫颈病变的预防。

  • 标签: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配偶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58岁,因“绝经9年,下腹痛5’月,阴道流血14d”于2017年8月11日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科。患者49岁绝经,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偶发右下腹隐痛,不剧烈,无发热,大便正常。2017年7月28日出现阴道流血,量少,无需使用卫生垫,无异味,无腹胀。

  • 标签: 腹膜假黏液瘤 黏液性肿瘤 子宫内膜癌 低级别 误诊 阑尾
  • 简介:患者女,48岁,因"外阴肿物进行增长1年"于2013年12月收入院。患者于2013年发现左侧大阴唇1cm×1cm无痛肿物,肿物进行生长,摩擦感明显,无红肿及溃疡。查体:左侧大阴唇下1/3近会阴后联合处肿物,大小8cm×5cm×5cm,实,质软,边界清,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溃疡及色素减退。盆腔MRI:左侧大阴唇见一梭形占位,大小2cm5×5.8cm×3.1cm,T1W1为稍低信号,T2W1为高信号,表面弥散系数(ADC)值1.895-1.978×10-(-3)mm-2/s,考虑为前庭大腺囊肿。患者2010年因"子宫肌瘤"在外院行开腹次全子宫切除术。

  • 标签: 黏液瘤 外阴肿物 前庭大腺囊肿 次全子宫切除术 深部血管 大阴唇
  • 简介:通过了解宫颈上皮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的高危因素和转归,确定早期诊断治疗方案,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对CIN各种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对高危人群的临床表现及局部症状、实验室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的诊断标准以及各种手术的方法、切除病变范围,CIN治疗方法转归进行详细介绍。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妇女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是提高妇女生存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 标签: 宫颈上内瘤变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 简介:外阴上皮内变(vulvarintraepithelialneoplasia,VIN)是一种由不典型增生的鳞状细胞构成的外阴癌前病变。近20年来,VIN的发病率从1.1/lO万上升至7/10万,尤其是在35-40岁的女性中发病率不断增加,呈年轻化的趋势[1]。VIN有一定的恶变潜能,据统计,VIN进展为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SCC)的几率约为15%~25%[2]。由于VIN和SCC的发病率较低,国内尚无常规的筛查策略。本文就ⅥN的诊断、治疗、发病机制及预后进展等方面综述如下。

  • 标签: 外阴上皮内瘤变 CARCINOMA 鳞状细胞癌 外阴癌前病变 不典型增生 发病率
  • 简介:乳腺纤维腺瘤是年轻女性的常见病,好发于15—35岁,外科手术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唯一方法,虽可治愈疾病,但破坏乳腺正常的外形,导致可见的手术瘢痕,影响生活质量。乳房作为女性性征的重要器官,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减少对乳房外观的影响与破坏,对外科手术治疗的微创化和美容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院从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共行腋入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手术21例,美容效果理想。

  • 标签: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腋入路手术
  • 简介:患者女,33岁,已婚。主因体检发现左侧附件包块半年,于2015年3月22日收住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周期37d,量中,无痛经,末次月经2015年3月10日。2014年10月发现左侧附件包块约5.5cm×5cm,无不适,未曾治疗。2015年2月因意外妊娠,在外院彩超提示:左侧盆腔囊实包块7.9cm×4.9cm。2015年2月4日因早孕行人工流产术,人工流产术后43d再次彩超提示:左侧盆腔低至无回声光团大小8.2cm×5.8cm。2015年3月22日要求手术治疗入院。

  • 标签: 纤维瘤病 附件包块 回声光团 平素月经规律 流产术 末次月经
  • 简介:颅内动脉手术后的病人采取合适的护理方式能保证术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本文主要从体位护理、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脑室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伤口护理、心理护理等几个方面介绍颅内动脉病人术后护理的经验。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青岛地区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病毒(HPV)16型L1基因序列的多态,探讨其序列变异与宫颈癌的相关。方法提取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61例宫颈癌组织和181例宫颈脱落细胞DNA,采用PCR技术筛选HPV16阳性标本,进而对其L1基因全长进行扩增、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变异。结果慢性宫颈炎组、宫颈上皮内变(CIN)组和宫颈癌组HPV16的感染率分别为30.0%(12/40)、41.1%(58/141)和65.6%(40/6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96例成功扩增出HPV16L1基因,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组扩增率分别为25.0%(10/40)、37.6%(53/141)和54.1%(33/61)。HPV16型L1基因共发现13处变异,宫颈癌组织均发生C6240G、A6432G、6902insATC、6954delGAT及G7061A(无义)5处突变,另一突变热点为A6178C,但其在慢性宫颈炎、CIN、宫颈癌组的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岛地区HPV16L1基因的多态性具有地域,可能导致病毒地方株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改变,但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无明显关系。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L1基因 突变
  • 简介:乳腺腺肌上皮(adenomyoepithelioma,AME)在临床上十分少见,而恶性AME更为罕见。本院于2011年11月28日收治1例乳腺AME恶变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腺肌上皮瘤
  • 简介:人乳头病毒(HPV)是一种常见的感染人类下生殖道的DNA病毒。在世界范围内,HPV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尤其活跃女性,大约12%左右,这是一个正值生育年龄的庞大群体。另外,随着人们对HPV相关疾病的深入认识和HPV疫苗的使用,HPV感染与生育的关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些研究从HPV对精液参数、辅助生殖技术(ART)及妊娠结局入手,发现HPV感染可能与低生育力及ART结局存在关系[1-2]。本文就此进行介绍。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人类生育 HPV疫苗 HPV感染 辅助生殖技术 DNA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畸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妇产科1990年1月~2003年9月间收治卵巢畸胎598例,建立数据库后对其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进行分析.结果卵巢畸胎中成熟畸胎占93.6%,合并其他卵巢良性肿瘤21例,合并其他卵巢恶性肿瘤4例.61.9%患者是在妇检及/或超声检查时发现,儿童及未婚妇女往往在出现并发症时才发现,超声检查符合率达90.8%,妊娠合并畸胎直径≤6cm未发生蒂扭转等并发症.结论①要加强对儿童及未婚妇女的妇科检查;②成熟畸胎可合并其他卵巢良性和恶性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是决定手术方式的重要依据;③妊娠合并卵巢畸胎若直径≤6cm,可考虑保守期待.

  • 标签: 卵巢畸胎瘤 并发症 临床病理分析 未婚妇女 囊性畸胎瘤 超声检查
  • 简介:脂肪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好发于皮下脂肪组织较丰富的部位,如背、肩、颈以及四肢近端。发生于乳腺部位的较为少见,近年来文献报道不多。本科于2007年3月接诊1例患者,其乳腺脂肪体巨大,且为一侧多发,实属罕见,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 脂肪瘤
  • 简介:临床上乳腺海绵状血管较少见,笔者报道1例并复习文献,就其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一、临床资料患者,女,81岁,因“左乳肿块1个月”于2015年5月25日到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行健康体检时发现左乳外下象限一肿块,约蚕豆大小,未行特殊治疗。

  • 标签: 乳腺 血管瘤 海绵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