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双胎输血综合(twin-twintransfusionsyndrome,TTTS)是双胎妊娠中一种严重并发症,围产儿死亡率极高。患有TTTS的胎儿若未经治疗,死亡率可达80%~90%,幸存儿也会引起较高风险的脑损伤;经传统方法治疗之后,胎儿可于29周终止妊娠,存活率为50%~60%,会引起30%的神经损伤;若采用激光手术治疗后,胎儿终止妊娠的时间可延长至34周,术后存活率上升至75%,神经损伤率降至7%(3%~12%)。授向我们阐述了激光治疗TTTS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及结局。现如今,国

  • 标签: 双胎输血综合征 终止妊娠 双胎妊娠 围产儿 神经损伤 术后存活率
  •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和MRI联合诊断泄殖腔外翻综合(脐膨出、膀胱外翻、肛门闭锁、脊柱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以来9例胎儿系统超声和MRI联合诊断的泄殖腔外翻综合胎儿,总结其各自支持诊断的影像学特征并与其中4例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所有胎儿系统超声和MRI均能诊断泄殖腔外翻综合,其主要的影像学特征是脐膨出、有皮肤覆盖的腰骶部神经管缺陷、不显示膀胱、肢体缺陷。超声和MRI均较难以显示生殖器的异常和肛门闭锁,但MRI能较明确提示膀胱外翻和肢体骨骼的异常及提示其中1例肛门闭锁。9例病例均终止妊娠。结论泄殖腔外翻综合的特点是有腹壁缺损、脊柱缺陷、不显示膀胱和可能有肢体异常的影像学特征,超声和MRI均能提示该诊断。MRI更能清晰显示膀胱外翻和脊柱异常从而更有力地支持泄殖腔外翻综合

  • 标签: 产前诊断 膀胱外翻 超声 磁共振成像 神经管缺陷 脐膨出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女,28岁,汉族。因"妊娠35周+5,双胎妊娠,下腹坠胀2d"于2012年8月15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5/30d,末次月经2011年12月7日,预产期2012年9月14日。停经30余天尿hCG阳性,孕早期(具体孕周不详)超声诊断为宫内双胎妊娠,未定期产前检查。患者孕2产1,既往无特殊。产科检查:宫高45cm,腹围106cm,双胎,均为头位,可闻及一个胎心,140次/分,偶触及宫缩。

  • 标签: 宫内双胎妊娠 综合征 脐带 一胎 末次月经 HCG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双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Tei指数(TI)并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简称妊高)胎儿左、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按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公布的妊高诊断标准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正常妊娠孕妇(60例);B组为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组(22例);C组为重度子痫前期组(24例)。采用实时双多普勒成像技术分别测量胎儿在同一心动周期内的左心室Tei指数(LTI)和右心室Tei指数(RTI)。结果TI与孕周(GA)及胎心率(FHR)无明显相关性(P>0.05)。A、B、C3组LTI和RTI逐渐升高(P<0.001);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医师测量同一胎儿的LTI和RTI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73及0.979,不同医师测量同一胎儿的LTI和RTI的ICC分别为0.805及0.822。结论实时双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胎儿LTI及RTI能简便、准确、有效地综合评价妊高患者胎儿左、右心室的整体功能,且重复性好。

  • 标签: 胎儿超声心动图 妊高征 双多普勒 TEI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宫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电切术后官腔放置球囊尿管与传统的术后宫放宫内节育器的临床疗效与区别。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共76例宫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粘连电切术后宫放置球囊尿管+戊酸雌二醇。对照组:36例,术后宫放宫内节育器+戊酸雌二醇。观察术后六个月宫恢复及其他临床情况、月经改善、妊娠,术后再次粘连,体温、血象、腹痛不适等情况。结果:术后半年观察组有20例妊娠(妊娠率为52.63%),对照组有9例妊娠(妊娠率2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发生阴道出血,对照组有4例发生阴道出血。结论:宫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电切术后宫放置球囊尿管+戊酸雌二醇可起到局部压迫止血作用;同时术后再次粘连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尤其对于重度宫粘连患者;在月经及妊娠方面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镜宫腔粘连电切术 球囊尿管 宫内节育器 戊酸雌二醇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并于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干预组患者FVC、FEVl、FEVl/FVC%等肺功能指标改善显著,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较为显著(P〈O.05)。结论:在COPD治疗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肺功能。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宫微管人流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资料为来我站就诊的自愿接受流产的患者300例,研究对象分为微管组和药流组,每组接纳患者150例。微管组采用一次性宫组织吸引管,采用负压吸引术进行人工流产,当子宫收缩或子宫壁有粗糙感时停止操作,术后10天来我站进行超声检查。药物组给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口服,孕囊排出10天后来站进行超声检查,回声阴影大于1cm应进行清宫处理。结果:微管组患者流产率明显高于药流组患者,微管组患者的出血量也明显小于药流组患者,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各级疼痛无明显差异,微管组患者除1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外,无其他术后副反应;药流组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头晕、发热、呕吐、皮肤红疹等副反应。结论:宫微管人流吸宫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出血量少、患者痛苦少、吸宫的完全流产率高,为妇女终止早孕提供了新的选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宫腔微管 终止早孕 临床效果
  • 简介:静脉为位于腋动脉前内侧的大静脉,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静脉穿刺、神经阻滞、动静脉造瘘时,腋静脉的解剖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关腋静脉变异,较少见文献报道。笔者在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发现腋静脉3支变异1例,为积累腋静脉变异资料,避免腋静脉损伤,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腋静脉 变异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送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46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针对性护理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患者住院时间。结果:针对性护理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自发性气胸 护理
  • 简介:患者23岁,因“停经33+2周,突发上腹痛三小时余,晕厥一次”于2014年1月16日入院。本文总结了此患者妊娠33周合并脾静脉瘤破裂出血抢救成功案例。

  • 标签: 妊娠 脾静脉瘤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一次性使用P型宫组织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56例早孕妇女,孕45d以内(孕囊≤20mm)进行终止妊娠,将其分为吸管组和传统组各28例,吸管组采用一次性宫组织吸引管,传统组采用金属吸管,在人流术中吸管组无痛率82%,显著高于传统组3%,吸管组术中出血量(10±3)ml,显著低于传统组(16±5)ml,吸管组术后出血天数(4±1)d,显著低于传统组(7±1)d,人流术的并发症为0,显著低于传统组14%,完全流产率与传统组无显著差异。结果:吸管组在疼痛、出血量、出血天数以及人流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完全流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TY—Y6.0/28—21P”型一次性使用p型宫组织吸引管在缺乏麻醉条件的基层医院的人流术中,创伤小疼痛轻,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一次性宫腔吸管 传统金属吸管 人工流产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2例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1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 穿刺疼痛 临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的静脉炎简易预防。方法:对本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发生静脉炎的50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上述方法对输注七叶皂苷钠的患者缓解药物所致的静脉炎的红肿、热痛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简易预防方法可减轻病人痛苦。

  • 标签: 七叶皂苷钠 静脉炎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间收治的73名慢性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6例,入院后都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还使用特定电磁波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中,有显著效果的22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4.6%;反观对照组36例患者,有显著疗效的15例,好转12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只有75%。结论:临床上使用特定电磁波治疗的效果明显,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在县市级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急性中毒的临床救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64例急性中毒患者,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并对毒物构成、病情程度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男女比例为1.9:1,高发年龄段在25-45岁,占总数的53.4%(141/264);职业排序为无业人员,占34.8%,其次为农民,占16.3%;中毒原因以自杀为主,占62.1%(164/264);中毒毒物构成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有机磷农药、抗精神药物和镇静安眠药,分别占32.6%、12.2%、11.5%,重度中毒和中度中毒比为1:1.7,总体病死率5.3%,其中百草枯及氨基甲酸酯类中毒病死率最高,分别为41.7%和40.0%。结论:急性中毒的主要涉及种类为有机磷农药、抗精神药物和镇静安眠药,应当做好相关药物的管理,熟练掌握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做好全民文化宣传,做好急性中毒事件的防治。

  • 标签: 急诊科 急性中毒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