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α-酮酸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营养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收治的CKD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低蛋白饮食进行治疗(n=48),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α-酮酸进行治疗(n=52),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值差别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更低(P<0.05);治疗前,2组患者炎性因子(TNF-α、IL-6、CRP)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相关指标值更低(P<0.05);2组患者治疗前肾功能(eGFR、SCr、BUN、PRO)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eGFR更高(P<0.05),SCr、BUN、PRO水平值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82.69%vs.62.50%,P<0.05);治疗前,2组患者各营养相关指标(TP、Alb、Hb、TRF、血钙、血磷、HCO3-、iPTH)值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酮酸治疗CKD有利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显著。

  • 标签: Α-酮酸 慢性肾脏病 营养状况
  • 简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和贫血,而炎症反应是重要影响因素。C-反应蛋白(CRP)则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可作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反应的标志物。本文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RP与感染、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的关系。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C-反应蛋白 营养指标 感染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低蛋白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ALP、PSA及其相关指标(fPSA、fPSA/tPSA、PSAD)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及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167例前列腺癌患者。以ECT、X线片、CT/MRI或骨活检诊断骨转移,分析ALP、PSA、fPSA、fPSA/tPSA、PSAD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及对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167例前列腺癌患者中骨转移104例(62.3%),非骨转移63例(37.7%)。骨转移组ALP、PSA及PSAD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均P〈0.01),而两组间fPSA/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50ng/ml组骨转移率明显高于PSA〉20~50ng/ml组、〉10~20ng/ml组和≤10ng/ml组(均P〈0.05);ALP〉90U/L组骨转移率明显高于ALP≤90U/L组(P〈0.05);PSAD〉0.4ng.ml-1.cm-3组骨转移率明显高于PSAD≤0.4ng.ml-1.cm-3组(P〈0.05)。以ALP〉90U/L、PSA〉50ng/ml和PSAD〉0.4ng.ml-1.cm-3为界分别分析ALP、PSA、PSAD、PSA+ALP、PSA+PSAD和PSA+PSAD+ALP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预测价值,发现指标联合应用后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较单一指标好,PSA+PSAD+ALP联合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最佳,分别为100%、79.17%、91.38%及100%。结论ALP、PSA及PSAD均为判断前列腺癌患者有无骨转移的可靠指标,PSA+PSAD+ALP联合应用有助于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当患者PSA〈50ng/ml、PSAD〈0.4ng.ml-1.cm-3及ALP〈90U/L时,几乎可排除骨转移。

  • 标签: 前列腺癌 骨转移 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及老年前期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587例IgA肾病依据年龄分为儿童组、中青年组和老年及老年前期组。对比不同年龄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5例老年及老年前期IgA肾病以肾病综合征为主,占48.6%,其次为孤立性肉眼血尿(17.1%),以LeeⅣ级为主,占48.6%,肾小球节段和/或球性硬化的发生率高达77.0%,间质纤维化91.4%,免疫病理以IgAMG型及IgAG型为主,伴高血压者肾小管间质病变指数较高。高血压、肾衰竭发生率较儿童及中青年组患者高,而血尿的发生率较低。高脂血症较中青年组多见。与儿童相比,其FsGs比例较高,病理半定量分析显示其肾小球硬化指数较高,间质纤维化发生率及程度较高,间质炎细胞浸润较明显,肾小管-间质指数较高,但与中青年组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及老年前期leA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征,慢性病变多见,肾小管间质病变重,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生理性退变等可能为其主要介导因素。

  • 标签: IGA肾病 老年 病理学 肾小管间质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尿中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与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集143例原发性IgAN患者肾穿刺前新鲜晨尿,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Alb、TRF、IgG、α1-MG、β2-MG的浓度;收集患者血压、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以及病理分级、肾小球病变积分、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血管病变等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3例IgAN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升高的比例分别为95.8%、100%、91.6%、63.6%、74.1%。IgAN患者血压升高组较血压正常组尿Alb、IgG、α1-MG明显升高;肾功能异常组较肾功能正常组尿IgG、α1-MG、β2-MG明显升高。随病理Lee氏分级、肾小球硬化程度、肾小管间质损害加重,尿Alb、IgG、α1-MG明显升高;随肾小球系膜增殖程度加重,尿Alb、IgG、α1-MG以及TRF明显升高;随血管病变出现,尿α1-MG明显升高。结论:IgAN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与多种反应疾病进展的临床及病理指标变化一致而又各有侧重,可以更全面地反映IgAN患者肾脏病变的程度,对判断病情、随访疗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标签: IGA肾病 尿蛋白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结石合并肾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确诊仅2例,确诊率13%。开放手术治疗9例,PCNL6例。其中4例行二期手术肾输尿管全切,2例拒绝进一步手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肾盂腺癌2例,肾盂鳞状细胞癌10例,肾盂尿路上皮癌3例。术后随访1~24个月,11例死于肿瘤全身转移、多器官衰竭,平均生存期为11.6个月。另4例仍在随访中,目前未发现有转移。结论对于肾结石病史长、鹿角形结石、消瘦、贫血,特别是近期有腰痛加重者,应高度警惕有肾盂癌的可能,要进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于术中发现肾盂、肾盏有新生物或周围粘连、有肿块者应行快速病理检查。

  • 标签: 肾结石 肾盂癌 输尿管肾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purpuranephritis,HSP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1987年2月-2011年2月经肾活检确诊的HSPN儿童51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及治疗转归资料。结果: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最多(55.5%),孤立性血尿型次之(26.0%);病理分级以Ⅱ级最多(64.9%),Ⅲ级次之(31.1%)。孤立性血尿型、孤立性蛋白尿型的病理分级近乎均为Ⅱ级;血尿和蛋白尿型、急性肾炎型的病理分级均为Ⅱ级和Ⅲ级;而肾病综合征型、急进性肾炎型、慢性肾炎型均为Ⅲ级和(或)Ⅲ级以上。不同临床分型其病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呈正相关(r=0.557,P〈0.01),临床分型越重,病理分级亦越重。临床分型与免疫复合物IgA、IgG、IgM和C3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且均呈正相关(r=0.341,P〈0.01;r=0.526,P〈0.01),临床分型越重,免疫复合物沉积越明显。不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其治疗转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且均呈正相关(r=0.564,P〈0.01;r=0.699,P〈0.01),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越重,治疗转归越差。结论:儿童HSPN的临床分型、病理分级与治疗转归彼此密切相关。尽早明确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临床 肾脏病理学 治疗转归 儿童
  • 简介:目的提高对后肾腺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检查诊断为左肾嫌色细胞癌,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肾腺瘤。结果CT提示左肾下极实性肿物,平扫期肿物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稍低于邻近肾实质密度,伴有坏死灶和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双期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始终明显低于邻近正常肾实质。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肾腺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肾腺瘤是罕见的肾上皮源性肿瘤,其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但与其他乏血供肾肿瘤难以鉴别,特别是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术前的准确诊断对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策略十分重要,可行术前或术中的病理检查鉴别。

  • 标签: 肾肿瘤 后肾腺瘤 诊断
  • 简介:病例患者为女性,27岁,因"尿检异常1年余"入院。既往长期肥胖,BMI最高达32kg/m2,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现病史:患者2011年7月(孕5月)孕检时发现尿检异常,表现为蛋白尿(++),隐血(++),因妊娠未系统诊治,怀孕期间无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

  • 标签: 肥胖相关性肾病 IGA肾病 系统诊治 现病史 尿沉渣 妊娠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人群中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强制戒毒所在押人员及招募长期单一吸食氯胺酮人群,采用自行改良设计的“药物滥用调查表”,对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及相关下尿路症状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837人,其中单一吸食氯胺酮人群有效分析问卷199份,高危人群中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发病率25.63%。其中人口学特征如:年龄、婚姻、学历、收入等与发病率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食时间、每次吸食量、每日吸食量和初次吸食年龄调查对象间的发病率比较发现,其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每日吸食≤2次vs.≥3次是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发生的危险性因素。结论每日吸食的次数是患病的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干预及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控制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发生。

  • 标签: 氯胺酮 膀胱炎 下尿路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泌尿外科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27例病理确诊为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男60例,女67例,男女比例为1∶1.17。年龄24-87岁,平均(51.65±12.26)岁。pT1期肿瘤患者占73.2%(93/127),T2期19.7%(25/127),pT3期4.7%(6/127),pT4期2.4%(3/127)。肿瘤最大径为1-13.3cm,中位肿瘤最大径5.38cm。总体随访率达94.5%,127例的随访时间为6.4-67.7月,平均(26.6±16.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115/127)、88%(44/50)、76.2%(16/21)。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术后复发(P〈0.001)、pT分期(P=0.006)、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生存期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患者并不能从术后使用白介素-2中获益(P=0.18),根治性肾切除术(P=0.563)和远处转移(P=0.119)可能是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OR=36.69,P〈0.001)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预后较好的肾癌亚型之一,临床上肿瘤分期以T1-T2期多见(118/127),这可能和良好的预后有关。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

  • 标签: 肾肿瘤 肾嫌色细胞癌 生存分析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最近全基因组相关性研究表明,15个独立的基因变体可能提示前列腺癌风险。但是,这些基因与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联系目前尚不清楚。作者系统分析了1563例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的前列腺癌患者肿瘤标本中的这15种基因变体。对所有患者采用相同的TNM肿瘤分期及Gleason评分系统进行分期分级。Gleason评分≥7分或病理分期T3及以上,N+或M+为侵袭性较高组(1017例),Gleason评分≤6分或病理分期T2/No/g0为侵袭性较低组(546例)。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临床病理学特征 危险因素 GLEASON评分 全基因组 基因变体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通过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治愈。结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为一种低度恶性的少见肿瘤性病变,术前影像学诊断困难,依靠病理可确诊,免疫组化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般采用保留膀胱的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应注意随访。

  • 标签: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作者首次报告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UCB)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RC)术后2、3年无疾病生存率(DFS2、DFS3)与5年总生存率(OS5)之间的关系。德国10家泌尿外科中心协作,收集1989年至2008年欧洲8家中心UCB行RC患者2483例,前期研究中纳入研究者为pT2~4a及软组织切缘(STSM)阴性患者1738例,前期被排除者为切缘阳性或其他分期(pT0~T1、pT4b)患者745例。

  • 标签: 无病生存率 全膀胱切除 切除术后 根治性 预后指标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总结并探讨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结合我院曾收治的1例和国内1986~2017年个案报道的44例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疗方案、随访预后等。结果45例中,肿瘤好发于顶壁31例(68.9%);单纯性印戒细胞癌37例(82.2%),混合性印戒细胞癌8例(17.8%);TNM分期,T2期以上为37例(82.2%),其中T3期和T4期26例(57.8%);手术病例41例(91.1%),其中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例(7.3%),膀胱部分切除术17例(41.5%),根治性膀胱全切术21例(51.2%);15例(36.6%)术后未行任何辅助治疗,行膀胱灌注化疗5例(12.2%),全身化疗13例(31.7%),全身化疗+膀胱灌注化疗5例(12.2%),全身化疗+放疗3例(7.3%)。失访6例(13.3%);随访时间≤1年的28例(62.2%),其中15例在1年内死亡,2例复发;1年2年的只有3例(6.7%)。生存期最短的为2个月,最长的为44个月无复发,平均生存时间约2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约13个月。结论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早期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结合术后辅助放化疗,可改善其治疗效果,但整体预后差。

  • 标签: 膀胱肿瘤 浆细胞样 印戒细胞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的声像图、血清PSA与PCa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的220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表现。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秩和检验,分析血清PSA水平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超声显示有异常回声结节178例,其中145例为低回声结节,42例在声像图上未发现异常。PCa患者Gleason评分越高,临床分期越晚,PSA值越高。血清PSA水平分别与Gleason评分(r=0.275,P〈0.01)、临床分期(r=0.314,P〈0.01)呈正相关;Gleason评分与临床分期亦呈正相关(r=0.325,P〈0.01)。结论前列腺内部低回声结节是PCa主要超声表现,血清PSA与Gleason评分和PCa临床分期有关,该指标可作为判断PCa预后的指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抗原 肿瘤分期 GLEASON评分 经直肠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umorinfiltratingdendriticcells,TIDCs)的数量与活化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分析前列腺癌组织TIDCs的表达与患者血清PSA值、年龄、Gleason评分、骨转移等情况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技术标记28例前列腺癌组织及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的CD1a及CD83分子,镜下观察被标记的DC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并人工计数,比较良性和恶性前列腺组织的DC的CD1a及CD83的均数,使用student—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28例前列腺癌患者CD1a、CD83、年龄、PSA、Gleason评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前列腺癌组织DCCD1a多分布在癌周,染色浅,数量比前列腺增生组织CD1a的数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织DCCD83亦分布于癌周,染色较浅,数量比前列腺增生组织CD83的数量略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CD1a、CD83、年龄、PSA的相关性不显著,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TIDCs多分布在癌周,总体数量(用CD1a标记)较良性前列腺组织少,活化的TIDCs(用CD83标记)的数量与良性组织相差不大;CD1a、CD83与年龄、PSA、Gleason评分及骨转移相关性不显著。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CD1A CD83
  • 简介: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IgA肾病组和对照组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分布,分析基因型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IgA肾病组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IgA肾病组中不同基因型发病时的血压、24h尿蛋白定量有显著性差异。(3)TT型患者肾功能减退显著快于AA型。结论(1)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AA基因型可能是IgA肾病的易感基因。(2)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影响IgA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和血压水平。(3)目前还不能认为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影响IgA。肾病患者进展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干扰素 基因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