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5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椎间隙感染19例(其中胸椎4例、腰椎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及脊柱封闭或穿刺史,纳入诊断均靠术中术后病理确诊。全部病例均因非手术治疗无效后行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术。术中病灶清除后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9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19例中仅有l例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余均为无菌生长。所有病例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考虑炎性改变。随访13~42个月,平均25个月,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示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器松动、断裂。术前误诊为“脊柱结核”8例。结论MRI有利于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但确诊需以病理为准;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并加强内固定有利于治疗该疾病,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标签: 胸椎 腰椎 感染性骨疾病 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提高腰椎间突出症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近年来经外科干预治疗方法呈增多趋势,尤其是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和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间隙椎间盘突出症,越来越被广大患者认同和接受,对于基层医院尤以后者最为可行。本文就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小切口开窗法治疗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153例,经随访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 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 开窗治疗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 椎板 腰椎间突出症
  • 简介:目的观察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54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34例,另一组经肌间隙入路手术20例。两组病例均于伤椎上下椎及伤椎相对完整一侧椎弓根内置入椎弓根螺钉1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术后局部Cobb角矫正率。对比X线片、CT等对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物在位情况及局部Cobb角矫正率,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8~15个月,平均11.2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骨折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情况发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48hVAS评分比较,肌间隙入路组显著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手术后及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术后及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隙入路符合微创理念,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结合伤椎置钉治疗不需直接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时能有效复位固定,值得推广。

  • 标签: 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治疗 胸腰段骨折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应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单纯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随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36例,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手术34例。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后凸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等。结果2组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内固定后椎旁肌间隙入路VAS评分高。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术前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手法 骨科 内固定器
  • 简介:PyeSR等征选英国Aberdeen地区一个健康管理公司提供的年龄大于50岁的男性或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骨赘形成、终板硬化和椎间隙狭窄这些影像学特点在腰椎间盘退变人群的联系程度。使用一个分级(从0级到3级)的半定量方法评估椎间隙(L1/L2到L4/L5)中这些影像学特点的情况。使用线性模型来分析这几个特点和患者表现出来的结果的关系,分析beta系数和95%可信区间。结果:共有286男性(平均年龄65.3岁)和299女性(平均年龄65.2岁)参与这项研究,行椎管造影,包含了2340个腰椎节段。一共有73%的腰椎节段具有骨赘,26%具有终板硬化,以及37%具有椎间隙狭窄。随着骨赘严重程度的增加,终板硬化和椎间隙狭窄的严重程度也随之增加,而随着终板硬化严重程度的增加,椎间隙狭窄的程度也随之增加。各个椎间水平均符合这种情况。联系最大的是骨赘与终板硬化的关系(beta系数=2.7;95%CI2.4.3.1)。终板硬化和椎间隙狭窄之间的beta系数是1.9(95%CI1.7,2.1),而骨赘和椎间隙狭窄的beta系数较弱,为1.2(95%CI1.1,1.3)。

  • 标签: 腰椎间盘退变 椎间隙狭窄 硬化 终板 骨刺形成 骨赘形成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少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反复发作或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时进行外科干预(髓核摘除)的方法是必须的。本文是本院近年来局麻下开窗手术治疗单间隙后外侧型LDH资料完整的156例患者的总结报告。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局部麻醉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
  • 简介:目的了解钛涂层、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和钛+HA复合涂层螺钉置入体内后早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成年格犬32只平均分为4组:普通螺钉对照组(对照组)、HA涂层螺钉组(HA组)、钛涂层螺钉组(钛组)、钛+HA复合涂层螺钉组(复合组)。每组4只用该组相应螺钉固定于C2~7作为无应力螺钉测试组(无应力组),共测试32枚螺钉,其中16枚螺钉作旋出扭矩测试,16枚螺钉作拔出力测试。记录旋出扭矩峰值、拔出力峰值和拔出能量。每组另4只作C4/C5椎间融合后采用该组螺钉+钛板固定于C4,5椎体上作为应力螺钉测试组(应力组)。每组16枚螺钉作抗拔出力测试。记录螺钉的拔出力峰值和拔出能量。结果在应力及非应力条件下,各组螺钉旋出扭矩峰值、拔出力峰值、断裂能量比较,HA组〉复合组〉钛组〉对照组。结论螺钉表面涂层能提高螺钉-骨组织界面的结合力。HA涂层螺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好,钛涂层+HA复合涂层其次,提示HA的生物活性在置入早期可能对螺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骨钉 生物力学 动物 实验
  • 简介:Hosono对3种不同方式的椎板成形术的轴性疼痛的发生率进行前瞻性研究,以确定是C7椎板成形还是深部伸肌剥离是椎板成形术后产生轴性疼痛的主要原因。通过对91例颈脊髓病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被分成3组,2001年前的患者均采用了C3-7的椎板成形术(左开门C3-7组,共37例),

  • 标签: 椎板成形术 疼痛 颈椎后路 深部 肌肉 颈脊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