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静脉血栓分级预防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11月由同一组术者施行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并获得随访的15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防方法分为物理预防组和分级预防组。物理预防组共71例,术后常规给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血栓;分级预防组共86例,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术前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等级给予分级预防,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VTE的发生率。结果物理预防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为(176.25±80.21)mL,分级预防组为(209.15±101.70)mL,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理预防组术后VTE的发生率为8.5%(6/71),分级预防组为1.2%(1/86),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椎滑脱 减压术 外科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L5/S1峡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7年1月收治的29例青少年L5/S1峡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影像学资料,以3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青少年影像学资料作为对照。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滑脱角(SA)、滑脱距离(SD)、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骨盆矢状面厚度(SPT)、L5入射角(L5I)、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脊柱矢状位平衡(SVA)、骶骨平台角(STA)、S1指数、腰骶角(LSA)等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并计算滑脱率(SP),比较滑脱组与对照组以及低滑脱(SP≤17%)与高滑脱(SP〉17%)亚组之间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SP与各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滑脱组SA为-4.5°±9.6°,SD为(7.1±3.6)mm,SP为(22.2±11.1)%。滑脱组的LSA、STA、S1指数小于对照组,PI、PT、SS、SPT、L5I、SVA及LL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滑脱亚组的SA、TK、LSA、STA及S1指数均显著小于低滑脱亚组,PI、PT、SS、SPT、L5I和SVA均大于低滑脱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亚组的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组PI、PT、SPT、L5I、LL与SP呈正相关,TK、LSA、STA及S1指数与SP成负相关,SS、SVA与SP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腰骶先天发育不良可能是青少年峡裂性腰椎滑脱发生的始动因素。受滑脱程度影响,其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显著异常,表现出腰椎前凸增大、躯干前倾,同时骨盆后旋、屈髋屈膝等异常代偿姿势。

  • 标签: 青少年 腰椎 脊椎滑脱 盆骨测量
  • 简介: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ClinicalDensitometry,ISCD)就无校准体模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如来源于结肠成像术)的临床应用发布了新的官方立场,并提出机会性骨质疏松筛查技术。ISCD定量CT工作组综述了这些新技术临床应用的证据,并在2015年ISCD官方大会上提出一份报告和建议。该文将讨论与ISCD官方立场相关的支持证据、理论说明、争议和进一步研究建议,综述了统计参数映射方法的最新进展。

  • 标签: 非同步和内部校准 机会筛选 骨质疏松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统计参数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