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了研究体成分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因体重与BMD显著相关,体成分各个组成相加等于体重,而体成分为BMD的关系仍不清楚。方法随机选取206名16-52岁健康的男女性汉族人,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BMD与体成分,进行BMD与体重,体成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体重,瘦组织(LTM)与男女性的BMD显著正相关,脂肪组织(FTM)仅对女性全身,腰椎BMD起显著性作用。结论影响男妇女性BMD显著正相关,脂肪组织(FTM)仅对女性全身,腰椎BMD起显著性作用。结论影响男女性BMD的体成分中,LTM是主要因素,FTM仅对女性BMD有影响。本文较全面地研究了体成分与BMD的关系

  • 标签: BMD 女性 体成分 骨密度 体重 全身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男性的腰椎2-4(L2-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和粗隆间(InterTro)的骨密度(BMD),探讨老年男性肥胖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73名年龄60~75岁的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计算体重指数将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和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的骨密度,分析老年男性肥胖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老年男性各部位的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老年男性70~75岁组股骨颈和粗隆间的骨密度均低于60~64岁组(P〈0.01)。老年男性按不同年龄分组发现,肥胖者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者(P〈0.05或P〈0.01)。结论年龄和体重指数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老年男性肥胖者骨密度较正常体型者高,提示肥胖对骨密度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老年男性 肥胖 骨密度
  • 简介:为促进我国骨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办的“2007上海国际骨科学学术会议暨上海国际骨科科学与健康国际论坛”将在2007年8月24~26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本次会议为国家级继续学分会议,并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世界华裔骨科学会、香港医师协会以及香港骨科学会的大力支持。大会将由戴裁戎院士和邱贵兴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任指导委员会主席。

  • 标签: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论坛 学术会议 骨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简介:由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社、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香港骨科医学会和中华骨科交流学会(台湾)联合主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承办的”第二届国际创伤骨科高峰论坛”定于2007年3月23~26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 标签: 创伤骨科 国际会议 高峰论坛 中华医学会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院
  • 简介:为表彰在中国骨质疏松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及集体,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和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社在2013年第十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期间特设立以下奖项:一、杰出贡献奖:具体条件如下:申请者须为第五届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会员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标签: 骨质疏松 国际 会议 学术 骨矿 专家学者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医学界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与防治的研究愈显重要。近年研究表明,各种原因导致的骨量减少常伴有骨髓中脂肪组织含量的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可能与骨代谢中成脂和成骨的比例有关。骨髓中脂肪组织在骨形成和造血支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脂肪组织具有内分泌调节功能,释放出一系列重要的分泌性因子,比如:leptin、adiponectin、chemerin、resistin、visfatin等,在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Chemerin是新发现的脂肪因子,它在免疫应答、脂质代谢、糖类代谢、炎症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leptin、adiponect等脂肪因子一样参与骨代谢的调节,对维持骨代谢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Chemerin及其受体CMKLR1信号传递通路的激活可以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促进破骨细胞的生成,从而影响骨的重建。现在chemerin/CMKLR1信号通路影响骨代谢的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明确,深入研究chemerin及其受体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了解骨质疏松症发生机制,为治疗及预防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 简介:目的对腰椎弓根与其毗邻神经结构的关系进行临床解剖学观察,以明确腰椎椎弓根与其毗邻神经的解剖关系和解剖数据。方法40例成人防腐尸体标本,男20例,女20例,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腰椎弓根上缘至且上位神经根下缘的最小距离(thedistancefromthepedicletotheadjacentnerverootssuperiorly,DS)、腰椎弓根下缘至下位神经根上缘的最小距离(thedistancefromthepedicletotheadjacentnerverootsinferiorly,DI)、腰椎弓根外缘至外位神经根(上位神经根向外的延续部分)内缘的最小距离(thedistancefromthepedicletotheadjacentnerverootslateral,DL)、腰椎弓根内缘至硬膜囊外缘或内侧神经结构的最小距离(thedistancefromthepedicletotheduralsacmediallyorneuralstructureinside,DM)。结果腰椎弓根与其毗邻神经关系的解剖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左右腰椎弓根DS、DI、DL、DM无侧别差异;男性腰椎弓根DS、DL、DL、DM均大于女性;男性及女性DS〉DL〉DI〉DM。结论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时,椎弓根的内侧区和下侧区毗邻神经结构相较外侧区和上侧区损伤可能性相对更大,植入螺钉时应遵循“宁外勿内,宁上勿下”的原则。

  • 标签: 解剖 尸体 腰椎弓根 椎弓根固定 神经
  • 简介:目的探讨喝牛奶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1478例福州汉族绝经后妇女,喝牛奶组795例,不喝牛奶组683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区骨密度,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喝牛奶与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关系。结果1喝牛奶组与不喝牛奶组两组比较,结果为年龄、体重、质量指数有差异。2腰椎骨密度与年龄、体重指数、喝牛奶、体重进行逐步回归分析(y=0.843-0.003×年龄-0.010×BMI+0.006×体重+0.016×喝牛奶,β=0.392,回归系数t检验P=0.000),体重对腰椎骨密度影响较大。3体重、体重指数、年龄为协变量,喝牛奶为变量,行协方差分析,喝牛奶组腰椎BMD(0.754±0.138g/cm2)明显高于不喝牛奶组(0.742±0.113g/cm2),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F=5.935,P=0.015),股骨颈骨密度无差异。4喝牛奶组骨质疏松患病率为69.18%,不喝牛奶组患病率为71.16%,两者比较无差异(P=0.42)。结论喝牛奶可维持绝经后女性腰椎高骨密度,这类人群适量饮用牛奶,一定程度上,具有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 标签: 喝牛奶 骨密度 绝经后妇女
  • 简介: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男性骨质疏松症和睾酮缺乏越来越常见。近年来研究表明,睾酮水平与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睾酮缺乏的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风险增加。睾酮可通过雄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调节骨代谢,且睾酮替代治疗可以有效增加男性骨密度,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本文回顾最近的文献,就睾酮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男性骨质疏松症 睾酮缺乏 睾酮替代治疗
  • 简介:经上级批准,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和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社将于2011年4月8-12日在南京华东饭店召开2011年第十一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暨第九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现将有关参会的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骨质疏松 国际 会议 学术 骨矿 杂志社
  • 简介:大会主题:骨质疏松要准确诊断/对低骨量人群要尽早干预/骨质疏松患者要联合用药治疗和综合治疗。征文内容:诊断、治疗、预防、基础、流调、教育、中医药等。征稿要求:如要求大会发言,请提交论文,按[题目、作者、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格式书写;摘要按[题目、作者、单位、目的、材料方法、结果、结论、关键词]格式书写。中英文摘要各需一份,英文摘要按英文样本打印。会议文录不收录全文,请一定递交摘要。来搞请用A4纸打印,加盖单位公章并经第一作者签字后寄来,同时一定要将电子版通过EMAIL发至我学会邮箱(occgs@126.com)。会议不接受手稿。鼓励青年学者大会发言,如您希望大会发言,请在来稿右上角注明,以便安排发言。被选中大会发言的稿件,将优先在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上发表。

  • 标签: 骨质疏松患者 征文通知 会议 国际 英文摘要 广州
  • 简介:大会主题:骨质疏松要准确诊断/对低骨量人群要尽早干预/骨质疏松患者要联合用药治疗和综合治疗。征文内容:治疗、预防、诊断、基础、流调、教育、中医药等。

  • 标签: 骨质疏松患者 征文通知 国际 西安 中国 会议
  • 简介:经上级批准,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和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社将于2012年4月12.15日在西安古都新世界大酒店召开2012年第十二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暨第十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现将有关参会的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骨质疏松 国际 中国 西安 会议 学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肥胖女性中骨密度(BMD)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然绝经1~5年的单纯肥胖者(体重指数≥25kg/m^2),年龄40~55岁,按照双能X线检测结果选择正常骨量组39例,骨量减少组37例和骨质疏松组19例。所有受试者测定体脂、BMD、骨矿含量(BMC)和血管内皮功能,包括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结果骨质疏松组平均年龄和平均绝经时间显著高于正常骨量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或P〈0.01)。骨质疏松组及骨量减少组BMD和BMC均显著低于正常骨量组(P〈0.05或P〈0.01)。骨质疏松组EDD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和骨量减少组(分别为5.45±2.99、7.76±3.70和7.32±3.41,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各部位的BMD、BMC均与EDD相关(P〈0.05和P〈0.01)。结论肥胖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有关,对绝经后肥胖女性低骨量人群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

  • 标签: 肥胖 骨密度 血管内皮功能 绝经后
  • 简介: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2145例HBV感染者和2145例非HBV感染者分别归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研究HBV感染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合并症以及药物使用分布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HBV病毒和未感染HBV病毒的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分别为0.28%和0.26%,调整年龄、性别、合并症、药物治疗等因素后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比(95%CI)为1.15(1.02~1.27)。HBV感染引起的骨质疏松风险随年龄而下降,对于年龄≤49岁的患者,HBV感染患者的骨质疏松症风险显著高于无HBV感染者,风险比为1.43(1.17~1.72)。HBV感染引起的骨质疏松症风险随着合并症的发生而降低,有合并症的风险比为1.02(0.90~1.17),无合并症的风险比为1.26(1.08~1.49)。结论HBV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但HBV感染的影响较小,HBV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无影响。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风险比
  • 简介:为表彰在中国骨质疏松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在2012年第十二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暨第十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期问特设立以下奖项:

  • 标签: 骨质疏松 委员会 老年学 国际 中国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