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常用六种肿瘤相关抗原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CA15-3及PSA的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用Access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相应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在所统计的标本中,六种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的比率分别为22.20%、18.2%、30.3%、18.2、33.3%及45.0%.结论肿瘤标志物对临床上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监测肿瘤治疗的疗效及肿瘤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检测结果 意义
  • 简介:作者简介叶明(1971-),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主要从事创伤、显微骨科临床。摘要采用带锁髓内钉联合桡侧血管蒂骨膜瓣转位治疗18例肱骨骨不连患者。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9~22个月,所有骨不连均愈合,时间3.2~5.5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定优12例,良5例,差1例。结论伤口无感染,无神经损伤,疗效可靠。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循环、感觉、活动情况,预防钉孔处感染,加强饮食护理及功能锻炼,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肢早日恢复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骨膜瓣 肱骨 骨不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激动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1分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0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Ⅰ分类患者,应用肌激动器(Activator)矫治。结果患者覆合覆盖基本正常,磨牙达到中性关系,面型明显改善。结论恰当病例选择,矫治器的精确制作,患者的合作是矫治安氏Ⅱ错牙合畸形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肌激动器 安氏Ⅱ类Ⅰ分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备皮方法对于骨科I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择期骨科手术患者600例,随机分为传统备皮组(A组)和改良备皮组(B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A组患者300例,切口感染率1.67%;B组患者300例,切口感染率1.33%。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传统剔除毛发备皮方法与不剃毛改良备皮法相比没有降低切口感染率,可以摒弃。

  • 标签: 骨科I类切口 不同备皮方法 感染率的影响
  • 简介:摘要腺性膀胱炎超声诊断的肿瘤结节型可于膀胱壁任何一处见瘤样结节突向膀胱腔,表面呈轻微锯齿样,不光洁及轻度不平整,内部回声强度高或低,部分团块内有散在分布的囊泡样暗区,局部膀胱壁连续尚好。

  • 标签: 腺性膀胱炎 类肿瘤结节型 囊泡样变 超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