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起效迅速,停药后迅速清除:临床剂量的雷芬太尼对于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和脑血流CO2反应性影响小,可引起剂量依赖性MAP下降,从而影响脑灌注压(cerebralperfusionpressure.CPP):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应用雷芬太尼持续输注,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恢复迅速,清醒质量高.有利于早期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术后应充分镇痛,从而避免由于疼痛不适引起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等不良事件;雷芬太尼应用于清醒开颅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雷芬太尼TCI技术用于开颅手术更有利于术中维持循环稳定。

  • 标签: 雷米芬太尼 神经外科手术 开颅手术 清醒开颅 靶控输注
  • 简介:目的:观察单次硬膜外注射维拉帕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子宫切除术后病人80例,分南四组,每组20例。术终前分别经硬膜外腔注入维拉帕5mg(V组)、维拉帕5mg复合芬太尼75μg(VF组)、芬太尼75μg(F组)或生理盐水10ml(N组)。病人出现明显疼痛时,开始施行PCIA。结果:四组术后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VT组自硬膜外注药后至开始使用PCIA的时间为244±101min,明显持久于其它各组(P<0.01);F组的时间为185±78.5min,明显持久于V组和N组(P<0.01);V组与N组开始使用PCIA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硬膜外注药4h后VF组PCIA用量显著少于其它各组(P<0.01),F组少于V组和N组,而V组与N组之间无显著差异;8h、12h和24h后四组同PCIA的用药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硬膜外腔单次注入维拉帕,可明显减少PCIA的用药量;维拉帕可显著延长和加强芬太尼的镇痛作用。

  • 标签: 维拉帕米 硬膜外腔注射 术后镇痛 临床观察 子宫切除术 钙通道阻滞剂
  • 简介:目的:观察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用于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探讨维拉帕不同剂量的效应。方法:将75例腹部手术后病人,根据不同的PCEA配方随机分为三组。Ⅰ组PCEA用0.0625%布比卡因+芬太尼5μg/ml,不用维拉帕;Ⅱ组PCEA用0.0625%布比卡因+芬太尼2.5μg/ml+维拉帕2.5mg(溶于0.9%盐水10ml),分别于术毕和术后10h经硬膜外导管单次缓慢注入。Ⅲ组PCEA用0.0625%布比卡因+维拉帕5mg(用法同Ⅱ组)。结果:三组病人术后24hPCA用药量、镇痛评分及副作用无统计差异,说明维拉帕用于硬膜外腔具有镇痛效应,可减少甚至取代芬太尼镇痛作用。结论: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在脊髓水平上阻断生理性疼痛通路,这可能与干扰中枢正常感觉形成以及阻止中枢敏感化有关;适量的维拉帕与局麻药合用,可较安全应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能加强或取代硬膜外腔芬太尼的镇痛作用。

  • 标签: 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维拉帕米 钙通道阻滞剂 芬太尼 镇痛效果
  • 简介:“2011北医麻醉论坛2011北医麻醉论坛”将于2011年5月13日-15日在中国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医学部麻醉学系与美国知名大学共同主办,麻醉学系所属医院麻醉科大力支持。

  • 标签: 麻醉学 论坛 北京大学医学部 麻醉科
  • 简介:目的;探讨帕瑞昔布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超前镇痛及预防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组(P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n=20)。两组均采用两泊酚、舒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术前,P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2ml(40mg)。N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1)、拔除气管导管前(停药10min,T2),拨管时(T3)、拔管后10min(T4)各时间点.两组的评价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及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和舒芬太尼用量。结果:N组:T2~T4各点MAP、HR较P组显著升高,部分时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P组RS评分显著低于N组,而RSS评分显著高于N组,舒芬太尼的用量少于N组。结论:帕瑞昔布用于胸腰椎骨折手术.可产生明显的超前镇痛作用,减少术中舒芬太尼的用照,并可预防苏醒期躁动发生。

  • 标签: 帕瑞昔布钠 舒芬太尼 超前镇痛 苏醒期躁动
  • 简介:“2009北医一哈佛麻醉论坛”(ReviewandUpdateofAnesthesiologywithFacultyfromPekingUniversityHealthSciencesCenterandHarvardMedicalSchool)将于2009年6月19-21日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召开。

  • 标签: 麻醉学 论坛 学术交流 北京
  • 简介:目的:观察硝普(SNP)或硝普复合美托洛尔(MET)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30例择期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SNP组(A组)和SNP复合MET组(B组),每组15倒,均吸入1.0MAC异氟醚维持麻醉.麻醉后放置食道超声多普勒传感器.用HEMOSONECTM100监测血流动力参数,需行控制性降压时.A组用微量泵输注SNP,B组先静注NET0.04mg·K^-13—5分钟后再泵注SNP,初始量1.0—2μq·Kg^-1·min^-1.然后调节SNP泵入速度,将平均动脉压(MAP)降至并维持于7.33-8.0KPa(50-60mmHg)。分别于降压前、降压达目标时、维持降压5分钟,15分钟、30分钟、停降压5分钟、10分钟测定MAP、HR、CO、SV、LVET、血流峰速度(PV),血流加速度(ACC)和(外周血管阻力TSVR)等参数。结果:降压期间A组CO、PV、ACC均较降压前增加(P<0.05).TSVR降低,但HR明显增快,B组降压中HR稳定,SV、CO均增加,PV和ACC无显著变化,血压下降速度B组明显快于A组,达到降压目标时SNP用药量较A组减少50%,降压期间平均药物用量降低60.7%.结论:MET复合SNP控制性降压能够强化SNP的降压作用.减少SNP用量.维持降压中血流动力稳定.避免心动过速发生。

  • 标签: 硝普钠 美托洛尔 控制性降压 血液动力学 合理用药
  • 简介:麻醉师的重要无庸置疑,但是国内的麻醉水平沿低,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麻醉业无论从学术意义的角度还是就其经济得益出发,都有很大潜力可待发掘。本文简要列举了2006年度麻醉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并就未来一年的热点进行展望。

  • 标签: 麻醉 麻醉医师 麻醉业 药物
  • 简介:医学模拟教育是指利用模拟技术创设出模拟病人和模拟临床场景、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育方法。它不仅是医学生进行临床前实习的必要手段,也是在职医师、专科医师的临床技能训练所必须的。

  • 标签: 医学模拟教育 模拟临床 高峰论坛 麻醉学 中国 临床技能训练
  • 简介:目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扳机点是引起疼痛的重要病因,也是临床疼痛治疗的主要部位,目前对扳机点的定位尚缺乏客观的方法。本研究拟应用红外热图和3.0T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扳机点进行定位并探讨其价值.方法:选择7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的扳机点,先用指诊触摸法对扳机点进行初步定位,然后用红外熟图对其进行测试,同时与扳机点的周围点以及躯体对侧相应点进行比较,1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扳机点应用3.0T磁共振成像进行定位研究。结果:①140个扳机点的体表温度明显高于周围点和对侧点,差异非常显着(P分别〈0.01和0.05),温度升高范围在0.5—2.2℃之间,平均1.3±0.4℃;②治疗后,扳机点体表温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③140个“扳机点”中有113个点显示为“热”点,阳性显示率为80.1%;④部分指诊未能探查出的扳机点,经红外热图检测同样显示为“热点”,⑤10例病人的磁共振成像未发现有明显的扳机点影像变化。结论:红外热图对扳机点具有客观的辅助定位价值。3.0T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扳机点的定位没有诊断价值。

  • 标签: 骨骼肌 肌筋膜 扳机点 红外热图 磁共振成像仪
  • 简介:在普通医学高等教育中,是否开设《麻醉》专业理论教学课程,是麻醉学界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关注的大问题。据此,作者们以我校2000级临床医疗专业430位大专学生为对象,针对《外科学基础——麻醉与复苏》8学时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在8学时“麻醉与复苏”学习结束后,对麻醉学理论、

  • 标签: 医学高等教育 《麻醉学》 选修课 教学课程 教学研究 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