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氯普鲁卡因(CP)-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手术。方法:120例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接受-硬联合麻醉。四组麻用药分别为25%CP1ml+10%GS(葡萄糖)0.5ml+3%Eph(麻黄碱)0.5ml.2.5%CP1.2ml+10%GS0.5ml+3%Eph0.5ml、25.%CP1.4ml+10%GS0.5ml+3%Eph0.5ml和25%CP1.6ml+10%GS0.5ml+3%Eph0.5ml。麻效果欠佳则硬膜外用25%CP。结果:(1)四组在麻起效时间、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下肢阻滞程度上相似,但在阻滞范围上依次增加平均分别为T7.20±1.37,T5.85±1.25、T4.37±1.18和T3.30±1.47,有显著性差异。(2)麻效果不满意率A、B两组分别为80%和16.7%,但在硬膜外追加2.5%CP后不满意率消失。C.D两组麻效果均为极好。(3)D组低血压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并有9例呼吸困难。(4)未见全身及脊神经不良反应。结论:妇科子宫切除手术选用2.5%CP30~35mg麻效果理想安全。

  • 标签: 麻醉 脊-硬联合 氯普鲁卡因 妇科 子宫切除
  • 简介:目的:观察低比重布比卡因麻应用于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组骨科及普外科下肢手术患者113例,年龄14-77岁。用0.75%布比卡因液1.6ml和注射用水8.4ml配制成0.12%布比卡因10ml,经测试在21℃时比重为1.0008。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体位,经L3-4间隙用7号穿刺穿刺,斜口朝天。脑脊液流出后胺0.1-0.2mg/kg计算注入的局麻药量,注速按0.2-0.4ml/s推注。拔针后调节体位为头低脚高位,控制阻滞平面达到手术要求后即改为平卧或头稍高位。结果:用药量达8-10ml者有97例,占86%。阻滞作用出现时间1-2min,阻滞平面固定时间15-20min,阻滞平面在T8以下者有110例,占97%。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按Bromage分级为2级。阻滞维持时间2.5-3.0h。麻醉成功率100%。术后轻度头痛2例。结论:本法药源充足,配制容易,体位安置简便,作用出现迅速,阻滞效果理想,并发症少而轻。

  • 标签: 低比重布比卡因 脊髓麻醉 下肢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女,62岁,因右肾及右输尿管结石3年余入院。5年前病人曾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右肾结石取石术。今次又因右肾结石伴积水,拟再次接受右肾切开取石术。术前查体:老年女性,BP110/80mmHg,P80bpm。ECG大致正常。取胸9-10棘间隙穿刺硬膜外腔。经数次穿刺都未出现“落空感”,而于退针芯

  • 标签: 硬脊膜穿破 颈项顽固性疼痛 老年人 原因分析 低颅压症
  • 简介:在普通医学高等教育中,是否开设《麻醉》专业理论教学课程,是麻醉学界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关注的大问题。据此,作者们以我校2000级临床医疗专业430位大专学生为对象,针对《外科学基础——麻醉与复苏》8学时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在8学时“麻醉与复苏”学习结束后,对麻醉学理论、

  • 标签: 医学高等教育 《麻醉学》 选修课 教学课程 教学研究 临床医学
  • 简介:目的:观察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应用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加入不同剂量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18-65岁ASAⅠ~Ⅱ级择期下肢手术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在局麻药混合液中加用芬太尼2μg/ml,B组局麻药混合液中加用芬太尼4μg/ml,C组在局麻药混合液中不加芬太尼,硬膜外腔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4ml,4-5min后分别注入预先配妥的混合液16.2ml。结果:无痛平面达T10所需的时间(tT10),在A组为8.7±3.1min,B组为5.6±1.4min,C组为8.2±2.1min;B组显著短于C组(P=0.017)和A组(p=0.005);A组与C组之间无差异(P=0.63)。追加第二次药物距第一次给药的间隔时间(t1-2)在A组为57.2±17.1min,B组为66.9±16.0min,C组为50.2±8.7min;B组显著长于C组(P=0.015)。结论: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在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中加用芬太尼4μg/ml,起效时间可缩短,作用维持时间可延长。

  • 标签: 芬太尼 局麻药 混合液 利多卡因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丁卡因
  • 简介:目的:观察止血带对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择期下肢手术患者20例,应用止血带充气时间90min,分别在止血带充气前及放氧后5min,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参数,包括全血粘度、血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粘度,以进行前后对比。结果:止血带放气后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粘度、即充气前值相比,均见显著性增高(P<0.05),血细胞压积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肢体长时间止血带充气后,可使血液趋于高粘度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

  • 标签: 骨科手术 止血带 血液流变学 全血粘度 血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稀释对全髋置换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影响。方法:26例全麻醉期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为对照组,Ⅱ组为血液稀释组。Ⅱ组在诱导前采集自体血400-800ml,同时输注平衡血液,使血液送到中度稀释状态。结果:两组血液流变有显著性差异,Ⅱ组的全血粘度、血样粘度、血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均较I组为低。结论:中度血液稀释有助于预防术中血栓形成与栓塞。

  • 标签: 血液稀释 全髋置换术 血液流变学 全身麻醉 血栓形成